说到张幼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说到在她生命里有着重要意义的一个人-----徐志摩,大家都很熟悉了。因为我们很多人上学时候都在语文教材里学习过他的大作----《再别康桥》。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结发妻子,只不过徐志摩也是遵从父命才不情不愿地娶了她,对她没有半点爱惜之心。
张幼仪出生于江苏一家大户人家,家境优渥,十二岁的她在哥哥们的帮助下去了江苏都督开班的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她受到了先进的教育。
张幼仪的四哥在学校担任都督秘书时,一眼相中了颇有才华的徐志摩,尽力撮合两人的结合,只是她的四哥不知道会把妹妹推入怎样的一个境地。
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的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徐父申如定下了二人的婚约。
一句话可以看出徐志摩的态度:“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可见徐志摩完全是奉父母命才娶得张幼仪,这段感情从开始就根基不稳。
婚后的徐志摩在有了他们的长子之后便去海外留学了,直到两年后在张幼仪二哥的压力下才勉强同意把张幼仪接到身边。
这边的张幼仪满心欢喜,却在经历过多天漂洋过海的颠簸后,在看到夫君的第一眼就被冷水从头淋到脚,浑身冷透。
尽管张幼仪从来没有见过徐志摩穿西装的样子,但是却在人群中一看就认出了他,因为他是人群中唯一一个摆着一张臭脸的人,那个态度只有他了。
张幼仪迟疑地下了船,当她那双特意为徐志摩买的白色鞋子踏上异国土地的时候,徐志摩鄙夷地瞥了一眼,嘴里蹦出三个字:“土包子!”
张幼仪的心情瞬间低落,一个女人怎么能忍受自己的枕边人这么肆无忌惮地嘲讽自己,那一刻她就知道自己终究是不被接纳的。
身在异国他乡的张幼仪没有得到徐志摩一丝一毫的关心,在她即将生下次子的时候,徐志摩却想尽办法冷酷无情地逼她离婚。
徐志摩心里没有一点怜悯,不曾想过,这个女人在陌生的国度怎么生活?即将降临人世的儿子怎么生活?这个男人的万丈柔情没有分给他的结发之妻半分,冷酷地让人不寒而栗。
见心爱的人留不住,伤心不已的张幼仪知道就算勉强维持下去也终究不会有好结果,还不如大度的放手让他去。
在来德国之前,张幼仪一直小心翼翼地生活着,她害怕一切,害怕得不到丈夫的喜爱,怕离婚,而生活并没有因为她的委屈求全变得更好。
离婚后的张幼仪借助二哥的帮助,在德国开始学习,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四年后她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上海生活。
在上海期间,她不仅在东吴大学教授德语,还在商界一展风采,先后在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及云裳服装公司担任要职。
也许是她天生就有精明的商业头脑,也许是得益于家人的大力支持,张幼仪做出了那个时代连很多男人都办不到的事,一时威风八面。
随后的日子里她不再沉溺于讨好他人的漩涡中,她勇敢、坚毅、自信,一步步朝着自己喜欢的样子发展下去。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晚年的张幼仪遇到了一个终于可以携手共度余生风雨的伴侣,也算是对她前半生感情生活的些许慰藉。
纵观张幼仪的一生,前半生一直为父兄活,为丈夫活,在她没去德国之前,她害怕一切,害怕不被爱,害怕做错事。
去了德国经历离婚之苦,丧子之痛,经历了人生至暗时光,一切跌至谷底。这些伤痛让她痛彻心扉,也让她醍醐灌顶。
这个世界只能靠自己,必须丢下以前的小女儿态,化作铿锵玫瑰,就算风雨兼程,也无所畏惧,终将凤凰涅槃,以最美丽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惊艳所有曾经看不起自己的人。
一段不幸的婚姻,成就了一个不一样的张幼仪,她终于可以不再委屈求全的讨好一个从心底里嫌弃自己的人,终于破茧成蝶,成为了那人口中的“有志气有胆识的女子”。
她历经苦难,终于向世人证明她不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女子,她勇敢地活成了她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