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奇君是个意外。他戴着书生气的金边眼睛,全身散发着慢吞吞的气质,他的浅色格子棉质衬衫懒散地伏在身上,一只棕黄色略带讲究又看起来久经风雨的公文包被随意地搁置在地板上,甚至连他的眼神里,也全是懒散随意与跟这个匆忙的大城市完全不匹配的置身事外的神色。并且,一开口你就知道:他的世界他的心思,全然不在此刻置身的这座城市。
他刚刚结束一次漫长的旅行,从遥远的非洲回来。言语里不停牵连出那片土地的蓝色天空、炙热土地,还有黑色肤色的人群记忆。他说:你有意识到你生活在一个多么幸福的环境中吗?
我说:幸福你妹。我最近快被老板骂死了好嘛?!
三奇君很不屑。虽然他没有说话,但他抬起来匆匆看我一眼又低头盯着慢慢被搅动着的咖啡的慵懒神色,一看就充满了对我这种人的无限怜悯。
一位许久未见的大学同学要移民加拿大。两年前她帮着我们在伦敦找房子,友好到在我们未抵达之前来来回回好几趟帮我们现场查看、确认合同。那个时候她一心想要留在伦敦工作,辛辛苦苦在拍卖行做着实习。毕业之后,学生签证未到期之前,她搬到据说是印度人聚居的一块儿区域,每天下午2-3点之前一定得回家,不然就只好寄宿在我们这里——以免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这样过了几个月,有一天她来我们这边吃饭,然后说准备回国。英国的工作签证真的是一道非常现实的坎儿。
她走的时候,我们共同的另一个朋友还在发着疯一样投着简历准备着面试,不放弃任何一个留下来的机会。再后来,她回国。而另外一个朋友留在了英国,成为某家大型跨国企业的管培生。
两年之后,我们在上海这个原本不在我们生活版图中的城市,再一次相见。最早回国的女孩儿已经嫁为人妇,马上要跟随丈夫移民加拿大;我跟另一个女孩儿,单身,心甘情愿地在外企做着一只辛苦的工作狗,当然不一样的是,从英国回来的女孩儿,拿的可是global pay.
Anyways......已结婚的姑娘住得比我还偏远,在回去的地铁上,她分享着现在有些忐忑的心情:在26岁的年纪嫁为人妻,要去到一个全新的国度,不一定有身份,也不知道工作在哪里,虽然感情足够给人安全感,可是未来的这两三年,想想也是够艰辛,会有很多取舍要做出。
两年前我们在伦敦见面的时候,她穿着棕黄色的英伦风衣、瘦腿牛仔裤和尖头小皮鞋。现在的她,穿了一件不知所谓的花衬衫,背着一只五颜六色看不出款式的包包,看起来常年不再打扮的样子。她说:"我在想去了加拿大是不是考虑再去念个书,不然工作会有点儿不太好找"。两年前那个衣着干练、日日奔走在实习路上的那个年轻姑娘的神色又浮现在眼前,然后她说:"我是不可能接受现在开始做一个家庭妇女的,还这么年轻啊"。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早早结婚甚至移民的她,又何必这么折腾自己?可我想我明白的:虽然生活看起来待她不薄,但她年轻的想实现自我的心,从来都没有真正因为完全实现而被满足。
我也没有完全实现。所以三奇君不屑地说,你都不知道自己都幸福的时候。我明白他的意思,但抱歉,真的无法完全赞同。
很不客气地回敬他:得了吧,你也不过是满足了自己悲天悯人的人生价值,所以才觉得我生活得多么无意义罢了。
他慵懒地斜眼看了看我,倒是没反驳。
最近这两个月大概因为碰上绩效考核的敏感时期,加上老板不断地逼迫我回答:我的职业目标和规划是什么,这个问题。搞得我经常性地不安,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用了一下『在行』。
知道在行还是去年年初的事情。在北京跟一帮创业圈的朋友混吃混喝地时候聊起来:听说姬十三要做一个约行家吃饭的APP,不以盈利为目的。那会儿风风火火的创业圈,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情怀项目多的去了,也就不被大家当回事。毕竟更踏实的商业逻辑摆在眼前,能够尽早盈利的,才是更加靠谱的。
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话。当这款APP上线之后,当它从北京传到上海,在我开始使用它的时候,它已经积累了不小的人气和口碑。所以当我被自己的问题逼迫着四处寻找解答的时候,便自然地想到了它。
抱着不妨一试地想法约见了几次,都谈职业规划。两个陌生人在这个庞大的城市的某一家咖啡馆碰头,常常是星巴克,点上一杯咖啡,花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某一个问题进行咨询解答。当然,约谈的学费是要交的,一两个小时200-1000不等的价格:看得就是来咨询的人,有多大欲望想要得到答案;也要看提供咨询的人,能有多大本事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对一个陌生人提出切乎其实际的建议或判断。
如何判断要不要花钱去做这么一次交流?从APP上,你只有两个参考指标:行家的个人简历;和往期学员的评价记录。足够充分来帮助你参考这次学习是否值得吗?
并不见得。
所以,一个有问题的人,大概只能抱着去试一试的态度去参与,而至于个人能有多少收获,完全是一件无法预计的事。
这种感觉,在我每一次约见之前,都非常明确地出现在脑海里——你甚至不能确定要见的这位行家长什么样儿,毕竟在这之前,你所有的参考只有一张APP上的本人职业照,以及两人通过APP约好的时间地点。真是新形势下的网友见面。
当我把这件事儿告诉我妈的时候,老人家完全被吓到了:下了班已经是晚上,去见一个陌生人聊天,得到一堆乱七八糟的建议。完全是病急乱投医的行为,听起来既不靠谱又不安全。如同她从来不理解现在的我不好好考虑找个男朋友、计划买房结婚生娃,却每天捣鼓这些破烂玩意儿,尽干些不着边际甚至听起来危险的事情,究竟是要干嘛。
她不懂,虽然有时候我自己都不太懂。但还是隐隐约约地知道,我想要去的那条路朝向的方向——
我也想心平气和地去生活,但如果不肯定自己想要到达的那种生活究竟在哪里,现在的心平气和,只是一种做作。
当然这种话,着急看着我结婚生娃、岁月静好的母上大人,也是无法理解的。
可是我们每个人对生活和自由的理解,都不尽然会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赞许。
如同不攒钱、不结婚、不与这个世界争夺索要的三奇君,他浪荡世界、看尽繁华的世界观,我不能完全认同;
如同已经嫁为人妇、要移民发达国家安居乐业却仍旧希望在为爱情做出牺牲的同时,极力挽救个人事业的二十六的年轻姑娘,在自己人生赢家的篇章上平白设计出那么多障碍;
又或者如同拿着global pay从大伦敦假期多到爆炸,安安稳稳的生活里挣脱出来,回到累死累活的中国每天干着实操的工作还一脸开心觉得自己学到很多东西的姑娘,似乎就是一个大写的zuo;
又或者像我这样连职业规划和方向都不清楚,连个人特长与人生战场都没搞清楚,已走过青涩年纪理应成熟懂事可惜却还在四处游荡,不愿步入安稳隧道的让人看不懂的人。
——我们的人生,看起来都不够心平气和。至少从旁人的眼光和价值观里,看起来都缺乏心平气和应该有的安妥。
三奇君说: "你走出自己的世界,睁眼看看更广阔的天空,就会知道你眼下的纠结根本毫无意义"。
"那你又为人类做了什么呢?游荡在世间,走更多的路,看更多的风景,就能证明你活着的意义比我更为崇高吗"?我反驳。
三奇君说:"也不能这么说。当然不是说我的活法更有价值"。
他蹭了蹭鼻梁上的金边眼镜框,一手摩梭着咖啡杯的圆口嘴角抿出一丝微笑说:"我觉得我们大概不能互相认同,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
我笑了笑,伸出右手悬在半空:祝我们都坚持自己认同的那种心平气和,哪怕听起来,既疯狂又无聊。
他看了看我,用他的右手握住我悬在半空中的手说:"祝我们志不同道不合地,互相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