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探探广告打的很火热,昨天看了则新闻则是有关探探的前身Tinder的。
在2012年Tinder作为交友软件就推出面世,当时它还不叫这个名字,叫:swipe-right-to-like(右划表示喜欢)这个名字连对它这APP的功用解释都省去了,十分巧妙。
一推出,就有科学家研究它里面的种种原理跟机制,这不,新闻讲述的是:上周一群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等等人在威尔士对这个tinder进行辩论。研究了五年,他们聚在一起论了。
论了些什么,倒是我们可以知道的。
设计者设计了向右滑表示喜欢这个功能,这代表我们在使用tinder的时候,第一个选择的方式跟标准是——脸。
在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就告诉我们了:你们这群无知的人类,你们这是陷入了Halo effect。
Halo effect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成见,人们通常觉得你长得好,你就是个好人。
自己想想,面对陌生人,自己是否容易掉入Halo effect呢?
是也没关系,学习心理学就是为了看清自己,看清他人,然后从我做起做出相应的选择跟改变嘛。
好,现在看看使用者的心理是怎么样的呢?
跟着我回答几个问题:
1.你有否使用过探探?
2.你对它有什么感想?
有没有发现,无论你是用探探闲时交友,绝对不约,因为它里面有那么大一部分人约,你对它的感觉都十分微妙。
还有一个原因,深挖一下我们的内心~
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研究发现,男性用户一般是自信心比较低的用户群,而使用Tinder的人比不使用Tinder的人普遍自信心较高。
Tinder的初衷是寻找爱,那么一堆不自信的人凑做堆想配对寻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作假。
Men exaggerate their salaries and women post profile pictures with enlarged eyes.
这是新闻里的一句话,男人夸大其薪而女人p大自己的眼。(这个翻译不准确的啊,但意思是这个意思。)
先不要不屑,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之前说的用户群是对自身不自信,那么由于不自信而做出修饰,岂不正常。我对薪酬不自信,我就夸大薪酬,我对长相不自信,我就把眼睛弄大把下巴弄尖,而我对自己不自信,才想用一个虚构的自己在一个虚拟的世界寻找真爱。
在这里我不探究环境,我说我们自己。
最后还是引用新闻中的一句话:When it comes to finding love,more can be 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