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微信已经由一个单纯的社交工具变成了主流的生活方式。工作群也越来越多的占领着每日聊天的页首位置。于是,朋友圈也变得不再那么“单纯”,除了分享生活中的各种时刻之外,越来越多的起到了工作交流、工作分享、甚至工作汇报的功能。
可以说,朋友圈很多时候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气质。你拍什么样的照片,你发什么样的心情,你PO什么样的内容,都会影响着别人对你的判断。
当时做微商的时候,专门学过“怎么打造朋友圈”,虽然现在没有做微商了,但是里面的一些要点还是说的很对的。
第一,永远不要发负面情绪。
每次看到有一些人发“真TM的不顺”,什么“今天遇到脑残了,XXXX”的时候,第一个念头不是安抚,而是想马上屏蔽对方。我又不是垃圾桶,凭什么要接收这些负面情绪。
年纪渐长,渐渐懂得了出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就好,情绪是最没有用的东西。有情绪,可以适当的跟关系好的闺蜜和朋友吐吐槽,但是也一定要适量,毕竟大家有自己的生活,痛苦的遭遇说给众人,除了增添笑柄之外,没有任何益处。
我想每个人身边都有让自己敬佩的人,去看看他们的朋友圈,负面情绪的话语一定是极少出现的,即使遇到了不顺,也会以调侃自黑的语气道来,让人莞尔一笑,佩服他们言语之间的睿智与幽默。他们之所以成为你敬佩的人,他们的朋友圈之所以你爱看,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看起来总是那么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
第二,善用分组,不同的内容给不同的人看。
我是从去年才开始用到分组这个工具的。虽然之前就知道了朋友圈有“分组”这么神奇的发明,但一直觉得没有必要使用,因为我觉得我发的内容都挺正能量的,没有必要专门给谁看不给谁看啊。
直到去年我换了工作,开始频频发出跟工作有关的内容。一方面是同事们都以这样的方式分享工作内容,让远在总部的老板看到我们执行中的过程。另一方面,我是发自内心的觉得我收获了很多,更希望以分享的方式让大家看到我内心的震撼和惊奇。
就这么几乎每天1-2条的发了一个月,听到了我旧同事的吐槽,说“她是被洗脑了吗?天天发那些给谁看呢?是有多正能量啊。”之类的听起来挺酸的话。
当时的我有点不忿,同时也有点委屈。觉得我发朋友圈碍着谁了,不爱看可以屏蔽,你越这么说,我越要每天都发!
后来这个情绪过去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容。的确,很多工作上需要通过朋友圈传达的信息(比如工作APP使用啦,内部竞赛的动员啦),在不相干的人看来,的确是垃圾信息。这些消息,甚至不用让跟自己工作不直接相干的人看到,比如不同渠道的同事。我也确实听到身边的同事吐槽其他渠道的成员:“干什么啦,去调整个陈列也要发个朋友圈,什么调整前调整后的,一天十几条刷屏,讨厌的!”
于是我把联系人做了分组。一组是跟工作直接相关的人,工作汇报、工作传达等,我会只让他们看到。一组是跟工作间接相关的人,集团的宣传,品牌的大事,会让这些人看到。
一组是家人,有一些他们爱看的什么养生了之类的,我会专门转发给他们看。剩下的,一些私人的分享,有时候还会屏蔽掉工作的成员,只让我的私人朋友们看到我工作之余的生活。
有时候我还会用到私人这个分组,把一些我需要记录在朋友圈(比如我自己悄悄庆祝的生日),但又不想让别人看到的东西,悄悄保留下来。
第三,分享的内容要讲究时宜。
我做销售主管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美容顾问给我请假要回外地老家一趟,因为这个美容顾问平时表现挺好的,加上家里确实有事,在当时人手紧张,很多人已经连续一个月没有休假的情况下,我破例给她批了假。
结果她从回家前一天就开始晒机票,去机场晒,上飞机晒,飞机落地晒,总之每次我刷新朋友圈的时候都能看到她不停的晒晒晒。
没有人给她点赞,却不停有人给我打电话要求休假,理由是“XX都能出去玩,为什么我不能休假!”
我给她私信让她低调,不要再发朋友圈了,因为她的休假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公愤,她在微信里回答得乖巧,第二天又开始晒家乡的美食风景。我不得不告诉她,你再这样就不用回来上班了,她才毫不情愿的停止了她幼稚的行为。
我一直觉得,晒假期,晒别处的风景,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在大家的公众假期晒,否则,简直就是拉仇恨,还会给你的上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你一定要晒,就遵循第二条原则,屏蔽所有跟你工作相关的人,晒给与你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的人就好。
我还有一个同事,她平时的朋友圈都是非常,怎么说呢,有仙气的。
经常会发一些类似于什么“顺势而为,随遇而安”,“岁月安好,云淡风轻”之类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感慨。
平时发发这也没有什么,毕竟这是个人气质。
不过她引起众人非议的是在前一阵,一个超大型路演,每个人都在最前线战斗,看着销售数字节节攀升,心中的荣誉感和亢奋其实是不言而喻的。
路演的收尾工作到晚上10点多才结束,有人开始分享一天的心得,有人开始晒当天的大单照片,有人开始做工作总结,虽然大家都饥肠辘辘,但每一条朋友圈都可以看到满溢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这时这个姑娘的朋友圈出来了,是一个什么歌剧演出抢门票的消息。
这个朋友圈,出现在彼时彼刻,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好像大家的忙碌都与她无关,这种云淡风轻,引来的不是羡慕与欣赏,而是我们这个工作圈子里众人高度一致的“她脑子有病吧?”的评价。
从此以后,她的每一条看起来很高雅的朋友圈,都不会再有工作朋友点赞。
有人说,这姑娘有个性这样也是错吗?我觉得个性也要体现在适当的时候。在大家都沉醉在工作的成就感的氛围中,宁可别发朋友圈,也别发一些曲高和寡令人难以产生认同感,更与当前氛围完全无关的东西。
这就像喜闻乐见全场大合唱中太突兀的海豚音,单看是美的,却破坏的是整个演出的美感。
第四,如果可以的话,注意一下图片质量和逼格
前面说了,朋友圈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气质,如果你常年发一些“不转不是中国人”,“天哪,这些水果有毒”之类的,就不用纠结这一点了,开心就好。
朋友圈一定要发9张图吗?我除了工作中会发满9张之外,平时的生活从来不发那么多。除非出去玩好几天的照片放在一起发。
我喜欢看的逼格比较高的,一般也都3张图打住。尤其是遇到摄影水平高的,一张全景+寥寥数语,浓浓的大片即视感呼之欲出。
再看你身边数不胜数让你觉得LOW的例子,大多与此相反。吃个饭而已,有必要每道菜都拍一下吗?旅个游而已,一个景点有必要远中近前后上下各PO一张吗?
照片可以多拍一点,挑出一张角度最好最有意境的,美化一下,加一个特别的语言描述一下此时的心情,观众也能感受到你要分享的诚意。
第五,清理朋友圈,让你以后的回顾更高效。
经常发朋友圈的人可能会有如下体验:有时候想找一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的一个图片,但是太多条状态,让人翻得失去耐心。
我也是从今年开始,逐渐删除已经没有时效性也没有保留必要的朋友圈。比如竞赛的排名跟进,新品的分享信息等。这样,我偶尔需要查找以前的工作时的资料,方便快捷了很多。
作为一个心智逐渐成熟的成年人,有时候没必要纠结个性,生活,和工作,到底孰轻孰重,多用一点心,将这些分开,你就会在这些维度里巧妙变幻,亢奋工作的同时,保留自己个性,也保全自己的生活。
----------------------------------------
作者介绍:蜜丝赵,世界知名外企培训师,所有文字均为原创,如喜欢我的文字,欢迎私信交流,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