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武师
传统的农村,稍大一点的村庄,都有乡绅一二或更多。然后,还有武师。一般一个村庄就一个武师,武师不像乡绅,在场合上长袖善舞,他就坐在边上,寡言少语,却起着他不可或缺的作用。
江西人崇尚读书,历来是“忠义继世长,耕读传家久”。因此江西的民间武术并不出名,也没有什么门派。各地传承也杂,有武当的字门拳,也有岳家的形意拳,还有南派的铁线拳等,甚至舞狮派生的板凳也有传承。民间武师一般也低调,除了带徒,往往还兼职民间中医角色,推拿接斗,针灸草药。
武师在村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村庄之间争水源的三伏天。大家都要抗旱,我村庄大,人多,那我就要优先放水,等我放完了,然后才轮着你们这些小村庄。不服气?拳头说话!历来关乎水源引起的村庄械斗,都是纠缠不清。小村庄一般也只有吃哑巴亏,哪怕你的稻田在水源的上游,也得让下游的稻田优先放水。两个村庄势力相差无几,互不相让,就只有开打了,这时村庄里的武师必须带着他的徒弟站在最前面,责无旁贷。这时两个村庄的可以外甥不认舅舅,一切为了水源。争水械斗往往都是势均力敌,最后两败俱伤,由公家出面调停。武师在其中是绝无后退的理由,他就是村庄里最勇敢的战士。
有个传说,说是清朝末年,有个小村庄,十来户人家,和一两百多户大村庄比邻而居。大旱天气,这小村庄就从来没有被允许放水灌田。直到有一天,这小村庄一从小走失的一孩子回来了,人高马大的,也不知从哪学来的一身功夫,很是了得。这年大旱,这年轻人大早来到渠道边,等着大村庄的人到齐了,他也不怕,用手一抹,锄头与锄头把子直接分离,大家吓坏了,这有多大力气!还没完,这年轻人拿着锄头把往地上一戳,锄头把入土有一尺多深,“你们扒出来了我就走。”哪个人有这力气,就这样,小村庄终于也有了灌田的机会。大村庄人虽然咬牙切齿,到也认了,即使有人传说这年轻人做过长毛,也没有人告发。
民间武师一般还是中医骨伤科医师,村里人有个跌打损伤的,一般都是找武师求医的,方便,还实惠。有些民间武师的推拿接斗是有真功夫的,那年我的小孩滑冰摔断了手腕骨,请的一个民间武师接骨,也没有打夹板石膏,用手法帮小孩接好了腕骨,拿了点田七粉,血结粉调水喝,也没有耽搁学习,一个月后就完全好了,手腕活动自如,一如从前。
从前的农村,每个村庄到了过年期间都会舞龙灯。赣中一带舞龙灯也简单,就是用稻草扎了草龙,然后在自家村里挨家挨户舞一通,得几个辛苦钱,也图个吉利。周边村庄也会去的,如果村庄弱势,是不敢去的。强势点的村庄来你村里舞龙灯,给的赏钱不如他们意了,他们就赖在村里不走,这时村里的武师必须出面了,多是凭着平时积累的人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民间武师,一般很少动手,其功夫高低,多是通过徒弟们口口相传,武师本身多讲究一团和气,在周边图个好人缘。也有强梁,爱充好汉的。说是有一村的武师,年轻力壮,眼疾手快,做人做事比较蛮横。一日去赶集,遇上邻县一武师来卖艺,这人看不顺眼,去踢场子,二人手持棍子比划,棍子一相交,这人手快,顺着对方棍子直接劈下来,把对方握着棍子前把的左手虎口给劈裂了。对方也没料到他会下狠手,只有吃哑巴亏收摊子回家了。这事流传下来,都是说这人做事太过分,人家来卖艺,求口饭吃,碍着你啥事了,做事有必要这样?毕竟公道在人心啊。
在江西比较出名的民间武术还是一种叫做五百钱的功夫。这功夫起源于丰城樟树和高安,流传到赣地。这功夫学名点穴,土话又叫放小手,五百钱。"五百钱"多是以大指或中指从事。如与人争斗,多以握手,拍衣等方式摸拿对方穴位。如排解纠纷,则以拉扯对方摸拿对方穴位。摸拿穴位如系普通小穴,不过麻痛无力而已,大穴轻则受伤,重则死亡。点后人尚不知,是"五百钱"的上乘境界。故民间对"五百钱"防范甚严,尤其是丰城樟树高安一带,很反感他人对自己的拍肩膀握手的动作。
其实五百钱也分生手和死手。死手是打架斗殴之用。生手是用于推拿活血疗伤治病之用。由此可见,五百钱可以杀人也可以活人,就看人如何使用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盛行一时的五百钱估计也近于失传了。
民间武师,其实也是一份职业,靠着口口相传的声誉带徒,靠着精湛的骨科知识推拿接斗,靠着与人为善的人缘在乡间排忧解难。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选择性愈来愈大,有能力的读书求发展,剩余的青年人都出去打工求财。比如民间武师等等这类传统文化是逐渐消失了。
忽然想起一首古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