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现在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过去的知识我们还没来的及学完,新知识就出来了一大堆,如果我们仅仅是想通过知识的积累的数量来获得优势,那么必将陷入知识学习的焦虑中。那么我们面对如此多的知识和信息,究竟该怎么进行管理呢?关于知识管理,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一书中就告诉我们在信息爆炸时代,需要通过建立认知深度来获得优势。那么究竟该怎么建立认知深度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本书吧!

01 什么是知识

关于知识作者的定义是那些能够改变行动的信息。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各种搜索引擎如谷歌和百度等,各种知识平台如知乎和微信公众号等,包括现在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知识付费平台如得到、十点课堂、网易云课堂、喜马拉雅等等,都在给我们提供知识,但是这些所谓的知识平台在作者的眼中都仅仅是在提供一条又一条的信息而已。

信息能否变成知识的重要衡量标准是这个信息是否能够对你的行动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改变了你个人行为的信息才能够真正的被称为你的知识。

所以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某一个信息是不是知识是因人而异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知道这么多道理,还无法过好一生”的根本原因。

02 什么是临界知识

关于临界知识在我看来也就是那些关于底层规律的知识,也就是从多个知识中总结出来的核心知识,用这个核心知识点可以用来指导其他类似的事情。

一个临界知识就像是一个数学定理,一个数学定理往往是很多数学家在整理很多案例之后发现的特殊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称为定理,在其他相似的案例中,这个定理就可以直接拿过来使用。在我看来我们初中、高中学了那么多的定理其实就是那些数学家发现的临界知识。

这种临界知识也就是查理·芒格提出过的普世的智慧,他的普世智慧就是自己总结的可以用于很多事物的规律,他用他自己总结的规律来处理各种事务,从不盲目决策,这也是他如此成功的原因!

本书的作者也是在不断的探索这种临界的知识,而且他慢慢发现自己发现的临界知识可以用来预测和控制未来,当然这不是迷信,这是在对事物有客观认知之后的发现的共性,类似的事情照着规律发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数学家提供的定理来解题一样。

01 提升认知深度

关于通过知识来构建自己的认知优势,作者提到了三个阶段,一是知识数量,二是知识获取的速度,三是知识认知的深度。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知识获取的速度和数量来构建认知优势这种做法已经在被弱化,因为大家都能够通过搜索和学习获取同等的知识数量和获取的速度。

现在大家把握趋势和风口的能力都在增强,很多创业者都在做着类似的产品,所以决定产品是否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是我们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知是否清晰,也就是说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用我们对知识的认知深度来构建自己的认知优势。

美团网创始人王兴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美团能够在千团大战中胜出不仅仅是他是第一时间看到了团购的这个方向,更重要的是,他的认知深度远远的超过了其他的竞争者。

当其他团购网站在大打广告战的时候,美团王兴坚持不加入广告大战,而是坚信决定团购事业的关键是: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

他把别人用于广告的钱,投入系统开发和效率提升,他的成功正是认知深度的成功。而临界知识正是通过对知识的深度思考之后得来的,可以说是提升认知深度之后的产物。

02  逃离低水平的勤奋

低水平的勤奋者有一个关键的表现那就是只是在摘抄关键的知识,没有对知识进行融汇贯通,也不知道如何去应用。

作者说自己早年间看书的时候就是处于低水平勤奋的状态,看书就仅仅是看书而已,只是每天给自己定一个计划比如说拿到一本书之后每天看二十页,无论如何也要看完。此时作者的读书方法就是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者摘抄。

我们读书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记录新知识而已,那么我们的读书效率很可能会很低,因为这个世界新知识太多太多,如果每读一本书都把他当做新知识来记忆,当然我们也记不住。

而且还有很多人在说记不住没关系,这些书的内容都已经内化成为了我们的能力。

但事实是我们很可能连这本书在讲什么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就能内化成为自己能力呢?内化成自己能力的知识我们怎么有可能会记不住呢。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把一本书不同的书拆解成一个又一个孤立的知识点进行记忆,没有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起来,而恰恰我们的大脑是不擅长对孤立的知识点进行记忆的,我们大脑更擅长情景或者是逻辑记忆。

只有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发现其中的临界知识,我们才是真正的把读的书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所以读书并不在速度而是在与通过旧知识联系新的知识,发现这些知识之间共同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临界知识。

然后我们读下一本书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发现还是在讲与我们所归纳的临界知识有关的知识,但是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案例来分析,这样就能加深我们对临界知识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逃离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03  四两拨千斤-解决更多的问题

临界知识是从很多知识和案例之中总结出来的核心规律,所以临界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的过程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孤立的学习各种技术和方法,另一种就是认真的思考事物的底层规律,学习普适知识,也就是临界知识。

关于这两种学习过程,作者用了下面这么一个图来表示。                           

如果只是孤立的学习某一个专业的技术,我们在短时间内会获得巨大的能力成长,但是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天花板,能力的成长就会逐渐的慢下来,甚至是不增长。

如果我们用不断在思考各种事物的底层规律这种方式来学习,我们在初期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在短时间内能力的提升相比学习一个专业技能会少很多,但是长期下,我们的能力则是不断的在成长。

因为临界知识是适应与多领域的,我们掌握一个之后可以解决类似的一批问题,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能力,而专业技术学习仅仅只是适用于一个领域和一个点,当你进入新的领域时,你又要学别的专业技术。

对于临界知识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作者举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

我应邀在一个学习型网站上开设个人知识管理课程。由于我自己既不是职业培训师,也没有什么知名度,所以如何让大家对我的课程感兴趣并愿意付费购买就成了一个难题。当时,我能够展示、销售自己的地方主要是课程介绍页面。换句话说,我需要在一个课程页面内通过文案来营销自己。而写营销文案是我此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事情。

我并没有着急去搜索如何写一篇营销文案这样的技巧,而是第一次开始利用芒格提到的方法: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然后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去解决问题。撰写营销文案,本质上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那么关于建立信任这件事情,心理学上就有很多方法来构建和增进认同。我找到心理学书籍中构建信任和认同的内容,并且以一个做营销多年的朋友写过的文案为参照对象,仔细分析其中用到的心理学原理,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应用这些心理学成果来写我的文案。我原本以为,自己这么一个文案新手,第一次就得写需要进行实际销售的产品,而这个产品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非职业培训师的培训课程,难度也太大了,所以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同期上线的那一批课程中,我的课程付费人数快速增长,不到3天,名额就全部售出,而当时还有其他老师的课程销量为0。甚至我的课程停止报名之后,还有用户不断咨询怎么能补上报名,为了加塞还愿意多出钱。

所以说作者说:从短期看,学习临界知识的进步速度未必是最快的,但是从长期看,用临界知识学习和思考是效率最高的。

01两种心态

 (1)绿灯思维

绿灯思维的意思就是对还自己没有认知的点不要立马的去否定。

比如说很多人认为智商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智商是不能变化的,所以那些牛人都是天生智商很高,像我们这种普通人是注定不可能有所成就的,那不如就烂摆吧。

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关于学习方法,维茨金的《学习之道》中提出了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

整体理论是说:学习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他把自己的综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所以,决定学习效能的因素,主要就是天赋了。

渐进理论则不同,它更倾向于认为“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我们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与绿灯思维相反的是红灯思维,也就是说当我们听到不一致的观点时,立马就会去反驳。

红灯思维背后是我们的一种思维惯性:习惯性防卫。当我们的观点和尊严受到质疑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这个质疑是否合理,第一反应会是竟然会有人反对我,一定要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一定要和他对着干。

这就是习惯性防卫。

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

所以想要不断的取得进步和成长,我们就需要不断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

遇到别人的质疑和否定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否定和逃避,而应该理性的去思考我的认知是不是还存在什么不足之处,从别人的观点来看自己是不是还存在认知的盲点。

这时就体现了绿灯思维的可贵之处。

(2)   以慢为快

在现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似乎慢是应该被淘汰的,很多人都在追求一夜暴富,追求快速的学会某一项技能,特别是在知识付费处于井喷的阶段,二十一天训练营、十分钟读一本书。似乎我们需要什么都能够快速的学会。

但是事实呢?

我们能够快速学会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和技能,如果仅仅是求快,我们将永远的陷入这种不断学习新知识的低水平勤奋的陷阱中。

那些知识付费课程的设计者其实也不过是在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之后,将以前的理论换一种说法或者是编一个新的案例。作者就举例了一个关于李叫兽的例子。

2015年突然冒出来一个营销公众号, 叫作“李叫兽”。比如《为什么你会写自嗨型文案?》《做市场的人,不一定知道什么才是“市场”》《为什么你有十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等等。这些文章在朋友圈传播极广,分分钟10W+。不仅仅是传播广,关键他的每篇文章还都很有深度,很多做了多年营销的从业人员也在认真研读,最让人吃惊的是,他是个90后!那么到底为什么他写的文案能获得如此多人的青睐呢?

让我们先看看, 李叫兽的文章究竟讲了什么。以《为什么你会写自嗨型文案?》为例。文章定义了两种类型的文案: X型与Y型。

李叫兽认为,X型文案是指把本来平实无华的表达写得更加有修辞,用词对称,词汇高级。比如把“工作辛苦,不如去旅行”这个简单的表达写成“乐享生活,畅意人生”。而Y型文案不一样,其文案往往并不华丽,有时甚至只不过是简单地描绘出用户心中的情境。比如,同样表达“工作辛苦,不如去旅行”,Y型文案会写成:

你写PPT(幻灯片)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李叫兽这篇文章结语处告诉我们:有些人写文案是为了感动自己,而优秀的文案是感动用户。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甚至有的人评价说“此文对品牌和广告业的典型意义几乎是里程碑式的”。

但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此前有无数人讨论过。比如在奥美创始人奥格威就说过:“不要用最高级形容词、一般化字眼和陈词滥调。讲事实,但要把事实讲得引人入胜。”另一个广告界达人克劳德·霍普金斯也说过:“高雅的文字对广告是明显的不利因素。精雕细刻的笔法也如此。它们喧宾夺主地把对广告主题的注意力攫走了。”

70年前的声音,换个说法,放在今天仍然是微信公众号的10W+。其实作者只是重一个新的角度和案例出发来论证了我们已经知道的一个道理,但是有的人却还是认为这是新的知识,这就是只学习一个个孤立知识点和专业技术带来的结果,而李叫兽的成功恰恰是以慢为快建立深度认知之后带来的成功。

看似追求快速学习的过程实则是低效率的学习,只有把知识融汇贯通,找到知识之间的临界知识,学习才能真正的快起来。

02  三种方法

(1)    反思

作者认为反思的根本目的是在对我们做出的假设进行反思。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一把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通过事实和现象来反思我们的假设的正确与否,这个过程很重要。如果事实与假设一致,证明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深度是足够的,如果事实与假设不一样我们就要思考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反思的过程就是思考事物底层规律的过程。如果对事物的底层规律认知比较深刻那么我们做出的假设就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我们拥有了预测事物发展的能力。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去做假设和反思,如果多次都是正确的那么很有可能你用来做假设的知识,就是你的临界知识。

作者还提到了这么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是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也就是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一种假设,而我们的假设是大脑对事实进行解读之后形成的。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事实→大脑解读→假设→行为。所以说我们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假设代表着我们是否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反思也能够让我们的认知更加的接近事物的本质,而不会被自己错误的认知误导。

关于反思的应用,作者举了自己公司的合约条款中有这么一条:

“乙方提交最终成果方案文本4套。如甲方需要额外增加文本数量,由甲方承担费用,乙方可以代为打印,具体费用以实际打印结算单为准。”

咋一看我们可能觉得这条款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执行中却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因为一般情况下的设计方案和图纸,打印的次数是远远超过四次的,一旦甲方真需要为打印文本付费的时候,他们就会抱怨:都已经出了这么多设计费的钱,多打印文本这点小钱还要另外付费,他们就会觉得很不爽。

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我们都是喜欢规避损失的,也就是常说的禀赋效应: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时的快感。比如你今天丢了1000元钱,会觉得很痛苦。即使晚上又捡到1000元钱,你捡到1000元的快乐也不能抵消你丢失1000元的不愉快。

而这一条款其实是设计了一个“面对损失”的场景:我已经付费了,现在又要花钱。人对痛苦是更敏感的。

那么该怎么修改条约呢?

其实就只要在合同的本来金额上增加一点钱,然后告诉客户:如果客户选择自行打印文本,我们就搞价格优惠,优惠到本身的价格,并且赠送4套免费文本。在这套方案下,其实客户花的钱是差不多的,但是感受却大不一样。

(2)    以教为学

以教为学就是通过给别人传授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核心的观点在于知识输出,因为通过知识输出之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一层,有助于我们去发现临界知识。

在作者看来以教为学主要有三个优点。

第一,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为了给别人讲清楚,我们就会逼着自己主动探索,想明白问题。

第二,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复述知识其实是强化记忆神经链的过程。我们的短期记忆能够转化成为长期记忆的关键就是不断重复。

第三,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大家互相交流,能够让自己看到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和可能忽略的环节,从而让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

(3)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关于学习的一种底层心法。刻意练习的关键是在自己懂一点但是不完全懂的领域内学习,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

同时,刻意练习要求我们在练习的时候,要制定计划→执行→反思→调整计划→再执行。也就是是说刻意练习的关键在于刻意,要有针对性的练习,而且还要不断的改变练习的计划。

当然学习临界知识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学习。本书中提到的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主要有三个部分: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知识能力单元;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划小圈”,也就是对大任务进行一个一个小任务的分解,对一个个小任务进行大量专注持续的训练。比如,在像武术这样的技能类训练当中,划小圈的内容可能是蹲马步、打直拳等。我们需要反思动作细微的差别,理解这些基本动作的应用并做到熟练。而在认知能力这样的思维训练中,划小圈的内容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对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的探究和思考,直到把这个问题吃透,弄明白。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我们把掌握的核心知识彻底吃透,就能够和其他相关知识组成一个新的知识能力单元,整体使用。比如,游泳这件事情,刚开始练习漂浮、呼吸、打水等等,每个项目都是一个基本的技能,组合起来就成了在水中穿行的新技能——游泳。而一旦学会游泳,就能和其他技能组合了,比如跳水、水下救援这样更大的能力。

学习认知也一样。比如对最基本的营销概念、市场概念理解透彻后,就能够建立在这些概念之上的认识,形成市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学习水平,某种程度上就是拥有正确的底层关键知识的数量及调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我们对核心概念都吃透并组合成知识能力单元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认知框架将它们联系和整合起来。比如,在商业分析中,可以将复利、边际效益、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组合成一个认知框架,来判断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首先在生活中要尽量用最基本原理和底层规律来解释事物和看待规律。还拿1万小时天才定律举例,对培养大师的现象,作者给出了新的结论:高强度训练1万小时。但是通过溯源到心理学实验,我们会发现刻意练习很重要。而刻意练习为什么重要,可以从几个更基本的原理解释。比如,生理学上的结论:学习知识和行为之间的密切性与对应的神经链强弱有关,神经链越强,学习掌握得越牢靠。而要强化神经链,就要反复训练,这一点巴甫洛夫做了很好的证明。所以,持续高强度练习是提升能力的必由之路。

有时候,我们对一个领域的解释并没有相关的储备知识,找不到更底层的解释。那么解决方案就两个:要么我们想办法查询相关领域的书籍,看看有没有别人的研究结论可供参考;要么自己给出一个可能的合理化假设,然后想办法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合理。你可能疑惑,怎么会自己创造假设呢?其实,这个过程正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解释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就建立一个假设。一旦这个假设被大量的检验验证为真,那么新的规律就被发现了。

比如作者思考关于非连续性的思考。

非连续性指的就是我们世界的本质就是非连续性的,简单的解释来说大概就是过去的经验指导不了未来。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出的“窘境”问题本质也是非连续性,就是那些成功企业管理者做出的每个决策都是正确的,最后却会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关于非连续性现象,作者有进行了深度思考,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非连续性现象。作者的思考是:创新者之所以遇到窘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抛弃存量,拥抱增量。那为什么不愿意拥抱存量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公司现在出售的产品广受市场欢迎,一年给公司带来5000万元的利润,你的房子、豪车、陪爱人出国度假的资金都主要来自这个产品。这个时候,有客户找你,说想做一个新产品,但他的需求很少,一年只有50万元。

如果你答应他的要求,这将占用你现在的生产线,造成拳头产品生产停工。这可能导致公司收入下降到1000万元,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放弃赚钱业务,去做这个50万元的项目?

几乎每周都会有这样的新客户来见你,可谁是真正的未来,没人知道。

大部分人不会抛弃存量还和心理学家的关于人有“及时享乐”“厌恶风险”和“只能根据感知到的认识做判断”的心理特点十分切合。人的这些特征,使得我们对存量敝帚自珍,而难以拥抱充满风险的增量,这是人性使然。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这些心理学知识就是芒格提到的普适的智慧,也就是临界知识,这些知识的威力就在于可以普适地解释问题。

在想深一点,表面上看,非连续性导致了我们企业的产品和战略需要一直变化,所以对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一直变革和改进呢?因为企业存在的理由不变——为用户创造价值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其实“用户需求是第一位”的要求一直没有变,只不过我们的企业必须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改变自己,挑战自己,才能满足这个用户需求不变的底层要求。

看吧这就是自己对事情本身提出思考和假设的过程,并且可以有一些案例来支持你的假设。当然了我们提出的每一个假设是不一定正确的。当我们提出每个临界知识假设,都是一个假设而已,是需要被验证和可能被推翻的。

但是,这不重要。重点是,当你具备了这种不断质询、反思探索的学习能力时,在持续的发现和自我否定中,你的临界知识假设会进化得越来越可靠,越来越有解释力!

我们在归纳出自己的临界知识之后,就需要不断的验证和实践自己的临界知识理论,不断的进行两方面的重复: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当然我们应用临界知识的时候需要我们对事物进行深度的思考,也就是需要我们去判断这件事情的底层规律能和是否与我们掌握的临界知识相关,最终再用临界知识来解释我们遇到的事情。

凡事遇到问题都用这种模式来思考那么就达到了作者所说的在不同场景和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知识。

临界知识在应用过程中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目的那就是预测问题,为什么临界知识可以预测问题呢?其实我们从前面的叙述中,已经知道临界知识是从各种事件之中,抽象出来的底层规律,就好比数学书里面被证明的公式和定理,我们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候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如果是同一类的事情,发展规律大都是一致的,当我们用临界知识的眼光来看待当下事物的时候,大致的发展规律肯定也相似,那么我们能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预测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不断的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去预测事物的发展是对自己临界知识最好的应用。

学习临界知识要求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往深处去思考,看事物也要抓住本质,从而才能归纳和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临界知识。学习了关于临界知识之后,我们也知道了“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的根本原因。

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不只是追求学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追求认识上的效率,建立自己认知的深度和临界知识库。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至少应该养成这些习惯:

面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认知时,尽量不要急着去反驳,思考自己是不是存在什么知识盲点。

学习不是一味的求快,没有深入理解上一个知识,没必要急着学习新知识,时不时回顾一下过去的知识加深理解这也是一种以慢为快的学习方法。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知识、信息和现象,仔细去分析一下背后本质的规律是什么,是不是有其他的人提出过相关的根本规律和定理,如果没有我们自己假设一个规律,然后在其他类似的事情中去证实和发现我们假设的对错。

这样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提升了一个层次,新旧知识之间也建立起了联系。

时刻这样反思,我们的能力也会呈现爆炸式增长。

读书爱好者,每周更新一本读书精华,大家共同成长!希望大家都爱上阅读。

本文首发与个人微信公众号:AForReding!!

喜欢文章的可以扫码关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214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0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543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2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24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07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1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5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4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25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1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85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4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64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67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6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