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个人(2)
引领者——徐老师
曹娥碑的一个小故事说,曹操和杨修一起来曹娥庙祭拜。看到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杨修很快明白了什么意思。曹操不让杨修告诉他,走了三十里之后才想明白是什么意思。
看这个小故事,就觉得,自己是一个比常人反应慢三十里的人。遇到问题,往往等别人反应过好长时间,自己才能慢慢反应过来。
幸运的是,遇到一个人——徐老师。
徐老师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往小里说也是当地教育界的一位大咖。我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他热心地愿意带领一些人在教育的道路上探寻。
当时自己正是瞎子过河。看到徐老师的消息,犹如看见一根盲杖,迫不及待抓住。
我本不知他带领的那些人有多么优秀,就不知天高地厚的加入进去。
记得徐老师要求写个人规划时,有一项是自己所追求的教学风格。说实在的,在此之前,自己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感觉自己一下子就懵了。自己当时在规划中所写的,并不是深思熟虑之后清醒的认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差不多一年的摸索学习中,感觉自己才慢慢想明白了。 觉得自己比较喜欢的教学风格,是简洁,丰富。
越是简单的服装,没有漂亮的装饰,没有复杂的线条,要设计出美感,越困难。简单的食材,不加各种提味的调料,做出食材的原汁原味之美,并不容易。大道至简。治大国若烹小鲜。立足课堂,也是越少折腾越好。
王荣生老师提倡,在教学起点与教学终点之间设计两到三个教学环节。我希望自己的课能有这样简洁的线条 。
比如余映潮老师的语文课。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并不繁多,简单的板块,像简洁优美的曲线,有着不可言说的美感。余映潮老师执教的《老王》,“扣词品析”,紧扣“三轮”、“病了”、“愧怍”,拎起对整篇文章的解读。简洁舒朗的线条,让课堂眉目清晰。
黄厚江老师的主问题教学,用主问题拎起学生的学习活动,让课堂充满张力。
简洁的线条,不是单调枯燥。简洁的线条,串起无限丰厚的内容 。
余映潮老师的《社戏》,两个教学环节,蕴含了丰富的内容。不仅有故事情节,更有小说独特的特点,丰富的小说的知识、阅读小说的方法,人物,伏笔、照应、波澜、烘托,人物的出场,环境氛围,场景设置……
(一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可以触发更多的诗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离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杨柳的意象毋庸多言。“我们在田野散步”,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田园情结知多少?)
简洁的线条,承载着厚重的内容。我想,这就应该是语文课的课堂追求吧。
徐老师简单的提点,真的是值得思索很久。
研究名师,研读名著,小课题研究……
徐老师指点着专业成长的道路。
庆幸遇见徐老师,我终于找到了语文课的方向。虽然一时还不能达到,至少知道路在何方。
徐老师的提点,总是一针见血。
我们总会有些活动。比如学校公开课,说实在的,难免流于形式。真的很难听到震动耳朵的声音。在徐老师带领的群里,徐老师对教学设计的反问,总是能抓住中枢神经,真真是切中肯綮的感觉。
直爽的声音,是最宝贵的声音,那是指点成长的点金石。
是不是觉得徐老师是一个不苟言笑严厉的人?大错特错。他热心地带领大家成长,还非常细心,关注着每个人的努力与进步。有谁做了什么,热别是令他欣赏的,他就会发在群里,以他特有的方式表扬。每当这时,我就觉得手机屏幕后面的徐老师,锐利的眼睛,高兴地眯成一条缝,满满的欣慰自豪。
儒雅不失幽默,朴实饱含热诚,徐老师,荒寒行程上别样的温暖。
巧合的遇见,带来别样的缘分,徐老师,让我明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谢谢你,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