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训ITT课程,可以用两个“加深认识”概括我的体会:加深了对ITT课程的认识;加深了对顾宇老师的认识。
说自己是稀里糊涂的上了ITT,一点不为过。一次STA公益课后,我对顾老师说:我不是做培训师的,不过我对这个职业非常感兴趣。因为我自己在经营一个进修学校,经常给学生、家长做培训,希望自己的水平提高一些。
顾老师说:那就学一学ITT吧。然后顾老师又哗哗说了一堆颇专业的内容。说实话,我基本没听懂。此时,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学吧。高人都指路了,体验体验也是好的。
果然,第一次的课结束,对于ITT基本还是没概念,甚至内心还颇有微词:
顾老师,那些名词讲明白了吗?
顾老师,一堂培训的步骤到底是什么?
顾老师,你为什么没提醒同学课前预习?
顾老师,。。。
而最让我郁闷的就是,因为一次抽牌游戏,顾老师把我“教育”了--智慧是用心,聪明是用脑,心和脑之间是靠善良链接的。他问我这句话听懂了吗?我对他说:听懂了。而此时内心在想,难道就因为让我算下该给同学几张牌,我算少了?难道就因为我把自己计算的结果说出来了,就不善良了?难道不应该遵守游戏规则是多少就是多少吗?
直到这次复训的第二天中午,顾老师中午把谜底解开了,而我的“郁闷”也“释然”了。不然,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呢?
写到这里,请允许我拍下马屁。(但愿不要拍到马腿上)真正的高人不是手把手教给你,而是在关键的时候,点拨你,类似禅宗的当头棒喝。你去“学”师父,永远学不像。师父还是师父,你还是你。你看他吃肉喝酒,你也跟着吃喝,你看他躺着,你也躺着。世人皆知济公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却鲜有人问知道后面还有两句:世人若学我,必定下地狱--功力不够嘛!
这次课程中,非常让我感动的一点就是,顾老师在课间主动找我谈话,以发问引导的方式让我意识到上次推优大赛在主持方面的不足。虽然顾老师的一个个发问,让我内心毛毛的。即便没有如坐针毡,但也坐立不安。
而这次复训,对于顾式的ITT教学方法,似乎刚刚咂出点味道来。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加深认识”。
首先,很多第一次模糊不清晰的概念清晰了。
其次,开始理解,教你如何做个培训师,不是告诉你第一做什么,第二做什么,第三做什么。倘若仅仅如此,我相信,别人不会管顾宇叫“大咖”。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风格,你能在课程中徜徉、熏陶,让你身上那股子味儿起来,这才是正经。“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所以,学之道,贵以专。真的愿意下功夫,长久的熏陶,必然会有所得。
我的第二个加深认识呢?我相信,许多同学对顾老师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傲”,应该是“冷”。我也一样。但是,只有和他接触多了,才会看到他的“好”。
记着第一次参加STA的公益课,就看到别人的一堂培训课上,顾老师各种提问。我就在想,这不是砸人场子吗?你自己的本身到底有多大?不怕别人反过来责难你?(那时刚入会,说实话,顾宇是何方神圣,我还一概不知)能不能安静点儿,让我听完?我是典型的灌输式学习方法。喜欢听,喜欢记,最不愿意课堂互动。
但直到今年的一次公益课,也就是开头我找顾老师聊天那次课,我突然对这种“砸场子”式的听课模式产生了兴趣。我自己的弱点不就在于不爱及时思考吗?这种氛围下,当别人都在思考的时候,不正是自己被带入思考的好机会吗?如果这位顾老师在别人课上都这样去做,那他的课,也一定如此了。(那时,顾老师的课,从没有听过)这种转变也直接促使我决定报名参加ITT。
顾老师是个明白人。别看他平时那么辛辣,可真的面对自己的学生,说实话,你更多的感觉是“关心”,甚至很小的方面。所以,当第一次课程结束写心得时,我写了一句:顾老师的上课风格,没有事前想象的那种毒舌与辛辣。有同学说,要知道那种辛辣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自己真的做好接受的准备了吗。不过,反过来想,如果关起门来都不去接受下“洗礼”,那打开门之后,可能就会被淋成落汤鸡。这个时候,不在于接受的程度,而在于是否真心想去接受。
说话间,我已从新学员变老学员了。课堂上,我们强调不要解释,不要解释。这样做是对的。哪来那么多要解释的事情。不过,顾老师,每个嘴上说“好吧,我不解释”的同学,哪个内心没有一颗想解释的躁动的心啊。所以,在行文将结束的时候,我也想对顾老师“解释”两句。
顾老师,数牌的时候,我想的就是按规则来,我听到几点分析,就是几点分析。不过你指出的对,智慧不够,不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利他的精神不够。
顾老师,您是第一个对我说从外形上看,让人觉得我聪明的人。虽然这不是一种夸奖,而是一种善意提醒-但是-你还是刷新了我对自己的认知。
顾老师,第一次的ITT我真的是带着许多不满意结束学习的。所以,我抱着极大的期望参加这次的复训。而这次复训,真的让我从许多方面有所收获。同时,也让我从心里生起了对这样一位导师的尊敬与佩服。
面对培训师这个陌生的职业,自己正如在熹微的晨光中赶路,一无所知,迷茫四望。好在遇到了一位有经验的“征夫”指引前路,待得日出,了然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