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份,我参加了永澄老师的钻石行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
1.我所向往的生命图景是跟姑娘躺在沙滩的床垫上,看着小朋友玩来玩去。
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这幅图,就是“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但我还一直没有做到无私地奉献。
而我最不想看到的是,自己在办公室没有目的的四处乱窜,但是我至今都在摆脱这个梦魇般的混乱。
5月份参加永澄老师的一元笔记活动,我有过一天的完全清醒的经历。就在昨天,我在做事的时候同时在记录,也体验到了这种状态,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干什么并且不分心的去做。
我通过建立流程来完成这个任务,这也会是我这次钻石行动后的自我突破主题。
2.在开课前,永澄老师讲到EAT,放下一切评价,认真去体验,我做到了,并且收获巨大。
理论是骨干的,当你真正在做事的时候调用到某个理论,这个理论就会变得非常具体。
我时常会想起自己淬炼自己小树苗的过程,我对自己说“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成为谁”。在遇到好友质疑时,我花了十几分钟把这份质疑承受下来,扩展了关系。所以,只有真实体验才足以改变自我,哪怕这个体验很小。
在永澄老师的高能群有一次作业是用逻辑层次模型分析永澄老师朋友的一篇文章,我花了三个小时学习理论和作图,又花了三个小时分析文章中的各个层次,这种清晰的感觉是单靠理论学习无法做到的。
所以,永澄老师有个很重要的观点:听话照做,别问为什么。你问的再多,不做也没什么用。
3.关于“存在感”
当时正在学习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课,整天把“存在感”挂在嘴边,猫妮跟我说,“听到存在感就知道是你。”
我那时候就是要做花树图的课程,并且把这个当成自己的人生命题。
但真正去做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耐心及毅力,是我非常痛的经历,也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我直到今年一月份才能意识到自己遇到问题就容易自我攻击的倾向——当你在自我攻击的时候,不用别人打败你,你自己就把自己打败了。
一月份,我在修改程序,出现了一个问题,我觉得无法发表论文了。那天,我一个人在办公室,手脚冰凉,有点想哭,我想到了罗振宇老师在奇葩说的一次演讲。
你跟一个困难相撞,自我破碎了。
你看着自己的碎片,有两个选择:把撞碎自己的东西捡起来,放入到自我;或者一直保持着原有的状态,获取别人的同情来自我满足。
前面那一个就叫成长,后边叫不成长。
意识到这个问题,我起了一个名字——破碎哭泣,这能够提醒自己把撞碎自己的东西捡起来,消化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我记录下很多案例,至今很少出现这个问题了,也很少出现自我攻击。
去年是我非常重要的一年,史无前例的做了很多半途而废的事。
比如花了13000多块钱报名达内课程学习产品经理,却在听到一个产品经理分享自己经历的时候抱头窜逃;
比如花了8000块钱写专利,却因为专利修改得不成样子无法整合到一起而放弃;
比如因为焦虑,在家里闷了七天没有出门;很多次的因为焦虑无法思考,或者在午睡醒来后害怕自己不够努力,身体僵硬地躺在垫子上。
去年冬天,我的最大愿望就是攒钱去做心理治疗。
一年过去,我接近脱胎换骨,却碰到了新的问题,成果不够多。
突破这么多的障碍,跟永澄老师脱不了干系,所以去年年目标课程结束后,我说——要长成榜样。
今年的钻石行动当日,我在回家路上,给师傅发照片的时候是五点半,我看到乌云边的golden line,它的意思是“只要认真努力,乌云边上也会出现金边。”
生命之花
对比两项:工作与社交
2018年,我的注意力漂移在各处,心理学、教育、产品经理,真正的专业没怎么用心,这直接导致我对自己的信心不足;
今年四月开始,我开始切换注意力,把所有的理论都引向专业精进,正在快速地成长和出成果。同时,在专业内拥有宇哥相助,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去年开始,我在不断突破自我跟别人交流
今年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跟很多朋友建立了比较密切的联系,让我觉得自己的世界多了很多人,这种感觉非常好。
自我成长
2018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自我成长是学习了得到上的陈海贤老师和武志红老师、梁宁老师的课程。
前者让我对自己有更多的觉察,并且在需要改变的时候能够找到工具;后者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时刻念着在人类星空放一颗卫星,所以我一直对思维导图念念不忘,不断拓展自己的应用范围。最近在思考时,能够清晰地呈现出矩阵结构,哪怕在做梦时也能够感觉到信息的快速流动及处理过程,这让我觉得非常欣喜。
今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人是我师傅,从去年的某一刻,我就决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价值付诸在她身上,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更多。
墨哥给了我非常重要的建议:不要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能够放下情绪,去做出更大的成就。我因为武志红老师而实现某部分的自我的救赎,所以就一直局限在他的世界观里,是墨哥帮我指明了过分在意情绪的局限性。
从发票圈的内容也可以看出,我慢慢逃离了情绪的影响,转向对外部事件的洞察。
去年,雨潭姐说,读书不能实现自我疗愈,只有建立真实的关系才会,自己确实在建立真实关系并且在实现自我突破。
领域期待
在填表过程中,我花了一张图,图的主角是我和我的同事——强哥。
强哥是一个性格非常坚硬的男人,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备受触动——我想要测量镜头,谁也无法拦我。他非常热心的教我处理一些流程,还会提醒我别忘记写周报。在做事方面,他会横冲直撞,而我喜欢瞻前顾后详细分析,这是非常好的性格互补及自我完善的机会。
在我听完“人生进阶思维课”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重塑性格的机会已经过去,但如果自己找的公司比较和善,仍然有机会通过做事和犯错改变自己的心智,我司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我依然觉得自己很幸运。
当我感受自己的自信水平的时候,我会发现它随着自己出结果的数量和质量而波动,所以我就把出结果作为起点,推动自己去实现各个部分的整合,直到达到宇哥所说的“无条件自信”。
我自己是一个建立解决方案的高手,只要有一句话触动了我,我就会建立无数的方案把自己引向这个方案,这是一个编织过程。
只要用足够多的线条把这句话包裹起来,就能把它融入认知,“无条件自信”就是这样的一句话,我在实现的路上,道路很长却步步花开。
时间规划
自从我看完《奇特的一生》,就在想方设法估算时间,自己的时间颗粒度也在不断减小。
比如,用十分钟实现一次高质量休息,用半个小时出一张工程图。
这些估算是我建立流程掌控非常重要的部分,也跟建立自我标准有关,这会让我有一种精准而不容置疑的掌控感。
我在听许岑老师的课程的时候,有个场景历历在目。
罗振宇老师让他改文稿,让他明天交过来,他直接去了办公室,跟罗老师说"三个小时。"
这很酷,却非常艰辛。
在填写这张图的时候,我的内心障碍是,尽管计算的如此精准,仍然充满了未知和意外,就像我周四做了一个一日规划,却因为工程图绘制失败耽误了三天,一直没有做完。
想到花树图训练营的失败,我意识到重要的是去做。只要用结果跟外部现实发生碰撞,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会实现完善自我。
我在今年也终于开始”熬干“自己出一个成果,这不酷,但非常必要。
任务排布
任务排布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建立截止点,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后的期限——不做就后悔去吧。
我大四那年,老罗去学校演讲,我思前想后冲到演讲台给他要签名,被保安拦下,但我觉得开心。
那时候,我这么告诉自己:”你做了可能会失败,但不做你就会后悔一辈子。“
这是无聊地给自己加戏码,但是非常管用,在很多时候,我都会先站起来,然后发言;先行动,然后规划。
突破自我
在填写这张工具表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建立子主题,不断细分;同时在不断进行前后勾连,建立流程。
这便是我在几年前给自己设计的思考方式,通过身边的事物实现自我塑造,进展良好。
几个月前,我询问一个著名思维导图讲师,”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是否有可能实现?“
他只是含糊做了回答,现在我实践出的答案是——可以。
这便是我的工具观——和工具相互塑造。
任务排布
年目标课程有一个过程是学习榜样,在亲自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榜样是具体而充满力量的。
对心理学有比较丰富的了解,我认为这是因为榜样封藏着一个具体的人,封藏着一个身份,而不仅仅是某种特质。所以,在五月份前后,我自己造了很多的身份实现自我改变,效果显著。
海伦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中的人物,她精准而理性,从来都是用数据说话,从理性最大利益出发,不顾忌别人感受;我希望自己在真正投入做事的时候能够做到这点,能够用结果怼人嘿嘿嘿。
最近我在持续记录自己的情绪,经常能够感受到自己被某些强烈的情绪带走,我认定建立细分的流程是锚定外部事件的好方法并且做出了相当多的尝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这是跟持续了25年的浮躁在对抗,但我是跃跃欲试并且有着完胜的信心,因为我已经剥开了自己的很多限制。
也就如同墨哥说的一样,“你的成长必然是破茧式的充满痛苦”,还好我的容器也在变得坚硬。
2017年,我意识到成长有两种:一种是拥有很多的资源挟持,精心设计的拾级而上;另一种就是我这种基础很差,就只能破壳而出了。
希望我会配得上自己所承受的目标张力,别人的期待,以及失败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一辈子那么长,也要朝夕必争。
————
王立刚
烟台·艾睿光电
2019年8月4日(4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