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有一次上英语时,老师提到的一本,老师的原话忘记是怎么说的了,大概是说这本书是西方人际关系学的教科书。于是在微信读书上搜了一下,没想到居然有。书不是很长,看完感觉如果真能都学以至用了,简直就能称为人生完美了。
本书写成于20世纪三十年代,但在今天读起来丝毫没有觉得有过时的感觉。书中引用了大量美国重要、商人、以及普通人的事迹,读起来像是读故事书。作者生动的描写和总结更让读者容易理解。
如果看过现在出版的一些类似的人际关系方面的书籍,不难发现,很多书里都不乏这本里所讲到的一些道理。此书的一个优点(不知是原作就是如此,还是译者有意的总结),在每一节结束时,会将此篇的重点再次罗列一次,将读者从那些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拽出来,恢复到对书里所提道理的认知,并能让人日后翻看时能准确的复习书里的精华。
书中所提,让我感受最深的一条就是:不要与人辩论,每每都要争出个对错分明来,是没有意义的。
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时常碰到这类的情景,要么是自己认为是对的,反驳别人,偶胜,自然心里窃窃,更洋洋得意;要么,被别人说的无言以对,虽然对方占了上风,心中确仍存不服。特别是遇到本就无对错之分的时候,若是一方偏要让你认同其观点,就像书中所写“获胜的不一定是在理,多数是赢在了口才”。
后来几天,在翻看之前看过的《曾国藩家训》里,曾大人有句“欲以口舌胜人,转为人所不服”。没想到古今中外对于争论所诗的态度是如此的一致。
大概是本周周一,工作中,手下的小姑娘来抱怨说在文件盖章环节里被要求增加审批的环节。了解清楚后,发现管理印章的同事是没有理解文件的内容而多余要求了审批。按以前,自己可能会以一封反问句居多的邮件来与对方“辩论”下此事的曲直。确实在写邮件的过程中想到了书里所述,删了部分已经写好的内容,换了措辞,从反问句换成了陈述句,只说明了文件的用途和涉及的主体。邮件发出后,不久就得到了对方的回复。对方表示理解清楚了,所有被加的审批以后都不用了。
直到那天下班,心里都还很激动,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惊呀于小试的效果。就如在书评里自己给定义的那样——可以经常拿出来看看,多多的尝试学以至用。
书中一共有六章,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一个点外,还有如:
有时,我们会轻而易举地改变或厌恶自己的想法。假如有人站出来,指出我们的错误,我们反倒会变得固执,并记恨对方
对于每个人来说,不仅包括成年人,还有孩子,都喜欢被鼓励和称赞。从书里的例子,包括我们自己的有些体会,指责和批评并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或者换句话说,有时采用一种迂回的方法更容易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道德经里有一句“柔弱胜刚强”,也是同样的道理。
书中反复提到待人的真诚,若少了这个本心,那其他所有的方法和策略都将无效。就像少了真诚,称赞会变成谄媚一样。
在一些伟人的故事里,我们常常会因为他所作的一件小事而受感动。比如总统能叫出一名花匠的名字。这是我最近两年时间里特别提醒自己注意的。现在坚持在邮件书写里保持英文名的大小写切换,毕竟“Lily”要比“lily”看上去更舒心一些。
书里讲的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事,把这些小事做好,就不简单了。
论自我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