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老爸的脾气非常暴躁。因此在我大学毕业之前,和老爸的关系都不是十分和谐。而且印象中从来没有一次有过是他牵着我的手或者让我骑在他的头上等举止亲密的行为。
我在家里是长子,在奶奶那里特别受疼爱。因此,在我懂事之前所有的记忆都是关于奶奶的。而出于老爸的威严,几乎是没有什么父子之间亲密的那种交集。这令我现在想来,感觉不可思议。
奶奶的好与爸爸的”坏“,是我童年时期最重要的两种交叉记忆历程。
老爸兄妹五个,老爸是老大,下边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因为爷爷去世的早,长兄为父,因此我爸就过早的担起了家里的担子。
我奶奶说,其实小时候爸爸的学习成绩在兄妹几个里是最好的,已经顺利的上到了高中。这在当时的农村来说,已经是相当不容易。如果不是爷爷的一场病,爸爸现在也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了。
令我非常汗颜的是,只有高中学历的爸爸,在读书识字上的渴望远比我这大学生要旺盛的多。比如老爸床头总是放着一些书籍。农业的、人文的、知识的等等,仿佛他想把整个世界都装进脑袋,虽然他只是一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标准农民。
老爸的字写的非常漂亮。这也是他从小就取笑我的一个把柄,同时也是其它叔叔姑姑们激励我的一个手段:还大学生,看你这字写的,像狗爬一样(难听的就是屎壳郎爬)。学学你爸,虽然只有高中学历,那字写的漂亮,数一数二。。。然后又历数老爸的种种优点。虽然我表面上不服气,可心里着实很惭愧。
老爸特别节俭。在我印象中,他基本没给自己买过新衣服。而这种节俭的秉性也直接导致了他看不习惯我们兄弟的任何浪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也许是因为好玩(现在想来就是作死),我那次把刚蒸好的馒头(其实也就半个吧)扔给了家里猪吃。恰好,被老爸看到。那个一顿打哦~~~啧啧啧,上法庭感觉能直接判老爸个虐待儿童罪。
初中以前,我没少挨老爸的打骂。据我奶奶分析,是因为我的脾气太直,不会拐弯,不懂的服软。而我弟刚好相反,所以每一次的打骂都是以弟弟在一旁看笑话结束。所以那时候的我恨不得永远逃离这个家,永远的逃离他。
初中(1997年),我去了镇上的中学读书。实现了梦想中的寄宿制,每周回家一次。那时候的我还是每周从家里自己带小麦去学校的食堂换粮票。粮票可以换馒头、菜和汤。基本上是每周回家就用自行车托一袋小麦回来,交给食堂换成对应的粮票。
记得,那时候基本上是一个月七十斤左右的小麦。这个如果磨成面粉在自己家里吃,基本是全家人的量。我知道老爸的威严,更是不敢浪费任何的粮票。有同学拿粮票换雪糕,换零食,换包子之类的主食之外的充饥,我从来不敢拿去换。因为我怕老爸说我浪费,又重拾”家法“。于是,和同村的小伙伴来比,我是最节省的。基本上一顿饭两个馒头,一份菜,一碗汤解决。
即使这样,老爸还是关于消费的问题找我谈了次话。一直担心的“家法”没有出现,相反的却是安慰我要吃饱,吃好,不用担心家里的粮食之类的暖人心的话。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父子对话,虽然短暂却令我印象深刻。也许是看着我当时弱小的身材,也许是和同村邻居聊天时得知大家的消费水平。总之,老爸开始关心我了。这对印象里只有暴躁和打骂的父亲来说,这是质的飞跃。
第二天,父亲亲自装了比平时我一个月的量要多一倍的小麦送到了学校给我。这对只有13岁的我来说,除了感动,其它什么也不懂的表达。甚至都没问老爸渴不渴,更不要说擦去老爸头上的汗。
初中的学习对我来说还算过得去,毕业后,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县一中。初三的那个暑假,明显的感觉出来老爸比平时都高兴了很多,开始了平生第一次给我买了双运动鞋,双星的,这双鞋子伴随我高中三年。
进入高中后(2000年),老爸对我再也没有了打骂。虽然言语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多。随着我不断的长大,换来的是老爸头上的银丝和皱纹。高二,我第一次为我父亲写了篇日记,第一次写日记时哭湿了枕套。
高中,我的消费不再是小麦,而是换成了现金。住宿也从一周换成了一个月。甚至有时两到三个月才回家一趟,每一次回家都是向老爸要钱。这对于所有的收入都是那几亩田地的老爸来说,这每个月的支出成了他最大的负担。我也尽量不向老爸多要一分钱。令我非常意外的是,老爸对我每一次的张口都是非常“豪迈”,不但供给异常充足,而且不定时的还会有一些“回扣”---零花钱。
进入高中的我,从智力或年龄来说都早已长大懂事。然而,与父亲的那种“亲密”感却一直无法培养起来,这令我非常懊恼。因为从小就不在他身边长大,进入初中又一直住校,高中更是如此。虽然老爸没有明说对我的这种隔阂,可我能明显的感觉出来他对我每一次回家的高兴和我态度冷淡时的失望。而这时的我,并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和沟通,开始了各种沉默,开始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老爸偶尔也会问我怎么了,而回应他的往往是沉默。这时,他就不再多问什么,生怕哪里得罪了我。
与老爸这种冷热交替,淡如白水的关系一直持续到了我高中毕业,上了大学。一辈子,都无法忘记老爸送我去火车站的情景。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朱自清的《背影》里的深厚父子情。我执意不让他陪我上火车,虽然对于18岁第一次出远门的我来说,心里也怕怕的。我不知道在我上车后,老爸是不是也眼睛湿润了,反正我是在火车上哭了。至于为什么不让老爸送,我也不知道。非要一个解释的话,可能就是年少轻狂的我想要证明什么给老爸,也给自己看吧。
来到了大城市读书(2003年),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新奇的。长长的隧道,便捷的公交,各种行色匆匆面无表情的人们,我就这样淡淡的站在人群中显得如此的突兀。
大学几年,与老爸的交流变成了书信。对于我的情况,我开始了对老爸的各种“隐瞒”,我不想让他再为我操心什么。每个月的生活费我也尽量了自给自足。
除了家教,就是在外兼职。我干的最多的就是M和KFC。因为都是按时计工资,曾经有个暑假,我同时在M和KFC上班。尽量让排班经理给我错开时间,当然不能告诉他原因。那个暑假,是我最忙碌的时刻。因为几乎是马不停蹄的互相赶时间去换班。
最辛苦的是在KFC上晚班,几乎是在凌晨1点左右了,等客人都走光了,就开始把餐厅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几乎是要一尘不染。有当班经理检查,不合格你要重新做。当然,夜班的工资待遇也好,还有另外的补贴。
有几晚,因为第二天要赶M的早班,也为了省十几块打的费,我就在外面露宿。不想去网吧,太贵了通宵。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不到20岁的我,就在公园露宿了几个晚上。现在的我,想一想都感觉那时候的我是不是想钱想疯了。
其实不是,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老爸可以少为我操心生活费的问题。也许父子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默默然,但其实互相都明白吧。
现在想想,我的大学过的太平淡了。几乎所有闲时都在为生活费奔命。要说遗憾,就是没有好好的谈一场恋爱和没有好好的过过一个完整暑假。虽然有女孩子有明确的好感,但那时候的我太过于自卑,拼命的压抑自己,错过了美好。
工作后(2007年),谈过几段爱情,也亲密过,也失恋过,也想过徒步旅行,也想过辞职后去别的城市。可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老爸的身影和皱纹总会提醒我:现在的我没有资格奢侈。
一度以为是老爸给我的担子太重太重,几乎超出了我的承受力。实则是我没有理解老爸,更没有明白他的爱。
因为我的老爸的爱是双份的,即是爸也是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