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涛
马市铺原名马死铺,是宋神宗之际老南充的一处集市。当时,宰相王安石为富国强兵,一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于熙宁年间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的变法运动。这当中,就有“保甲养马法”一项。此法规定,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五路及开封府界的诸县保甲养马,户一匹,物力高而自愿者两匹,给以官马,或官府给钱自行购买。养马户可减免其部分赋税。三等以上户十户为一保,四等以下户十户为一社。保户马病死,由养马户单独赔偿;社户马病死,由养马户与其他的九户共偿其半。元丰年间,他又推行了户马法和都保养马法,至哲宗登基,方才废止。
户马法和都保养马法,也是官府派民户养马以供军用的制度。《宋史·兵志十二》载:“户马者, 庆历中尝诏河北民户以物力养马。”宋人周煇的《北辕录》亦云:“马料供于民,谓之户马。”
王安石的马制改革,其推广范围在西北一带,而南充等地却并不适合。宋朝缺马,可真正所缺的只是战马。军中用马,为了保持其旺盛体力,只能够放牧,而四川本为天府之国,大片土地都经过开发而成为耕地,再加之战马,适应北方寒冷天气,养在四川则水土不服。故而,无论是“保甲养马法”,还是户马法和都保养马法,在本地都受到相当局限。
但是,为了取悦于当时朝廷,地方官员却不顾实际地鼓励养马,规定每保均须饲养保马一匹,供驿站使用。为鼓励百姓养好保马,各州各县,每年都举行赛马大会。这一年,果州赛马会,一匹保马获得了冠军,正当主人兴高采烈地往回走时,保马却已精疲力竭,突然倒地死在了途中。保马死后,爱马的主人心疼不已,只好就近掩埋了马匹。后来,人们便把这葬马之地,更名为了“马死铺”。
也有人说,这马死于此确有所闻,但死的并非参赛保马,而是某位官员的马匹。路过此处时,马匹因为连日赶路,便累死在这荒郊之地。
虽然传说的版本不同,但马死该铺却并非妄言。1958年,附近农民在此间开荒,便曾挖出过残碑一道,上面,还刻有“马死铺”三字,落款,为明朝之际的弘治年间。这一名称,一用就是好几百年。直至清代的光绪二十七年之时,南充知县马道节,认为这地名,和他马某的官运相克,犯讳不吉利,于是下令,将马死铺改作“马市铺”,取其市场繁荣之意。
马市铺,现在南充的舞凤一带,据知情人介绍,这里,的确曾为果城马市,每到逢场天,则前来交易者络绎不绝。
除马市铺外,南充还有很多的地名都与马有关。如下半城的金马巷,据说常闻马蹄之声,却无法见到马匹的踪影。其实,这样的现象颇为正常。过去果城,大街小巷内,常常都有马帮穿行。
还有马尿溪,在南充西山的插旗山上。明末张献忠于山头扎寨,某日深夜,左良玉部士兵摸哨,偷袭不成便放火烧粮,不想,却惊动了马棚的营中军马。马尿如泉,不偏不歪,浇灭了刚刚点燃的火苗……过后,八大王的义军和当地百姓,便将马棚后边儿的小沟,唤作了“马尿溪”。
而今的南充城,已很难见到穿行的马帮,马市铺也再无马市,但马的故事,却代代相传,成为一种永久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