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飞机上看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因为过去的经验未必适应于新环境,甚至新环境所需要的能力,也可能不是你已经熟悉或拥有,所以学习与转化是人与组织最重要的互动。而学习型人才来自两个关键:一是态度,而是方法。
我对于作者观点中的关于态度阐述非常认同,包括三方面:一、多元的价值观;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三、面对挑战的喜悦。对于后两者我一直有这样的认知,最触动我的就是多元的价值观,就是说一个人要相信社会中有不同的面向、不同的事理、条条大路通罗马,二不是只有一种真理。尤其是组织与管理,并无绝对真理,只要好用、有效率就是硬道理,没有绝对的对错,找到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的。以前我在家庭关系处理中会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家庭中没有对与错,也没有必要去争论谁是谁非,要包容且用爱去求同存异。
近期在处理公司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再造与人际关系冲突过程中,一般都是会到了不同经历、不同岗位的人员价值观的差异,并且越是优秀的人就会越有个性,就越会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会将作为自己的底线来去让对方妥协,最后就是到了针尖对麦茅的时刻,所以今天一看到这篇文章,忽然感觉到多元价值观的并存为事件的解决提供了一种途径。
对于学习,我一直有两种心态,一种是饥渴,总感觉个人的知识面以及成长的速度不及个人与组织发展的速度,第二种就是焦虑,因为时间的碎片化以及知识的跨界与终身化,所以如何快速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内涵就显得非常急迫。这样的焦虑让我想起罗振宇在2016年跨年演讲中提到的“做智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就转场到哪里。”讲了另类的二八原则,就是你只要抽出20%的精力去了解一个领域80%的知识就够了。过去我们说术业有专攻,就需要在知识的某一个树杈上不断地向金字塔顶攀登,但没有必要,因为我们说只要你是某一个专业的技能,很可能就会被替代。
其实在帆帆的教育过程中,我也一直秉承着好奇心是最重要的,对于新鲜事物以及未知的领域保持探求真相与研究的心态,对于过程中的挑战做到惊喜可能有些困难,但至少是勇于面对,每一次的挑战过后都会感知到自己内心的强大与能力的提升,人生就是这样不断探求、挑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