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西尔维娅·毕奇的影响,赶紧找来她的偶像乔伊斯的作品读,而《都柏林人》不是大部头的作品,是包含15篇文章的短篇小说集,较易上手。
读完后发觉,其实乔伊斯写下层人民的生活仿佛隔着什么,或者是因为他写作手法的原因导致这些小说读起来不是太流畅,他写人物时喜欢用环境烘托,喜欢流动地描述人物看到了什么以及心理活动,但是这些心理活动跟人物的性情贴合得并不太紧密,而是都带了点乔伊斯本人的影子。
那通过这些小说了解到的乔伊斯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印象深刻而觉得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细节,是开篇《姐妹们》中,小男孩拒绝吃奶油薄脆饼干,因为那会发出声响,他不太好意思,之后小说里的人物,若隐若现地,都有这样敏感、腼腆、神经质的特质,乔伊斯用描述性的语句偏多,而不是像一般小说那样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刻画独特的性格,所以人物在他笔下扁平了些,也大众化了些,读完之后,就想不起来那些人了。
只有最后一篇《死者》,通过对相貌、职业、心理的描述,可以认定写的主角就是乔伊斯本人,而这一篇,读起来是充沛又圆熟的,主角的心理活动描写十分细腻但不觉突兀,他就是个敏感多才、深爱妻子、关注自我的兼职作家教书先生形象,此外聚会场景的描写也有条不紊,各色人物、各种程式都明晰晓畅,整本书读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篇了。
正文之后,是编者的一篇介绍性文章,阐释《都柏林人》这本书的意义,以及乔伊斯的写作手法,其中说到,乔伊斯的文章用词和语音富有节奏感,那么在我读来,翻译成中文之后,这个特点就消失殆尽了。文中还说到,乔伊斯善于用象征、含蓄、对照的笔调,大约是他过于含蓄了,或者是我太不敏感,那些象征意味和深层的含义我竟没有感受到,尤其是关于宗教象征的,接收不到那种隐含的信息。
从小说中,我大概了解到,乔伊斯是个敏感又自我的人,当他全情写自己时,他的形象就很生动,有一种湿腻腻又柔郁的性格,不管这种性格是不是讨人喜欢,那就是他,不是别人,但是当他写别的人时,他似乎想要赋予他们别样的意义,那个人不仅仅是那个人,而是都柏林人的化身,这个时候,人物与性情就有些貌合神离了。
乔伊斯是这样的人吧,他喜欢藏在自己的世界里玩耍、造迷宫,将他真正想要说的话直白辛辣地说出来不是他的风格,《都柏林人》这部早期作品还不算晦涩,但后来大部头的《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就谜团重重、让我这门外汉望而生畏了,至于什么时候才会去拜读,只能自己功力深厚些才能不被煌煌巨著压垮吧。
当然,只读作者的一部作品就声称了解这个人还是远不够的,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画像》,读后再重新认识一下乔伊斯吧。虽然乔伊斯是毕奇崇拜的天才,毕奇觉得其他人见到乔伊斯并没有崇敬之情她觉得有点意外,但事实就是,乔伊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个作家,读者喜好不一,自然难调众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