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我送儿子卓卓去上学,送完卓卓回家的路上,我看到有一对父母送女儿上学的情景:妈妈和女儿之间发生了什么冲突,妈妈训斥了女儿,然后立马转身离开钻进小车,想让爸爸送女儿进去。
然而当小车缓缓开动的时候,女儿哭着拉着门把手不肯松开,一直跟着小车跑。开了小段路妈妈停下车,走下来时她异常愤怒,一个耳光打在女儿的脸上,女儿哭的更厉害了……
回家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很心疼那个女孩。我不知道她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妈妈一定要用这种打骂的方式对待她的女儿。
虽然现在社会发展飞快,是一个讲究知识,文化的文明时代,然而我还是经常看到家长打骂孩子的情景,不仅是在小区里,在外面游玩甚至是我的朋友家里。
打骂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危害,那么打骂孩子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1.智力受损
打骂孩子会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
当孩子遭受打骂这些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时,他会分泌大量的皮质醇,即压力激素,压力激素会毒害他的大脑,引起海马体的萎缩,而海马体主要负责大脑的储存和记忆信息。因而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不爱写作业,记忆力差,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差,就是因为他的大脑有太大的压力和痛苦,大脑皮层得不到发育,没法好好学习。
2.内心压抑
小时候家长打骂孩子,因为孩子弱小,他们没法反抗。经常被打骂的孩子,没有得到平等的尊重,他们内心积压了很多的屈辱,恐惧,愤怒和怨恨,内心被压抑,当长大后尤其到了青春期容易被激发出来,甚至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徐力弑母的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2000年1月17日,在浙江金华,二学生徐力用铁榔头打死了生他养他的母亲,这一惨痛事件震惊社会。
为什么徐力会使用如此极端的手段对待自己的母亲?为什么爱儿子的母亲会死在自己儿子手中?产生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知心姐姐卢勤去采访徐力,从中得知了他母亲教育他的方式。
徐力说他从小到大就被母亲打骂,他在家里没有一点秘密,他觉得很压抑。有一次写日记说到他出去溜冰,被母亲翻看后骂他不听话,狠狠的打他的脸,打他的腿;每次晚自修之后他如果多玩了一会,哪怕晚十分钟回家,也会遭受母亲的挨打,母亲用棍子,用皮带,用扫帚打,甚至把扫帚都打断了。他没考好的时候,也会遭受他的打骂。所有同学都知道他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母亲。
最后一次矛盾激化是他想去看电视,他母亲像往常一样对他说:“如果你期末考不到前十名,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徐力在听到她母亲的这些话之后,多年来内心积压的所有负面情绪汹涌而出,他瞬间失去了理智,做出了冲动的行为,从而酿发了悲剧。
一个青春年华的少年的前程就这样毁了,一个含辛茹苦的母亲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一个原本完整的家庭就这样破碎了。
3.心理障碍
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很多孩子被打骂完之后,也能够去开心的玩,表面上看起来打骂对他没造成什么伤害,但实际上这种伤害已经进入了他的潜意识当中,早已进入到了他的内心。打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像钉子扎进了木板一样,很深很牢固,长此以往,孩子长大可能容易得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创伤性应激障碍。
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女孩,她靠自学考上了北京一所高校,这个女孩学习成绩优秀,在班里排名第六,但是她非常的自卑。她是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的,每次成绩下降时,他的父亲就用皮带打他,直到流血,并且不许她哭,而她的母亲则在旁边帮忙。
即使她考进了大学,但是她的心里很灰暗,她的眼前经常出现被父母打骂的恐怖场景。她常常有羞耻感,并且心里很脆弱,有时用小刀割手腕,她有着严重的心理障碍。
很多家长打骂孩子都是无意识的行为,出发点是为孩子好,但是家长永远想不到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这么严重的后果。
著名亲子专家旷智勇老师以前也是一个对孩子打骂的粗暴爸爸,但是发生了一件事之后,让他发誓绝不再打骂他的孩子。
在一次参加许宜铭老师的心理课程,通过一个角色扮演游戏,他经历了深刻的觉醒。
游戏中,20人分为两组,一组扮演父母,一组扮演孩子,模拟了亲子互动场景。
第一个环节中,父母站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孩子,孩子们坐在地毯上,仰望着父母,感到恐惧和害怕。
第二个环节,父母紧握双拳,孩子们看着父母,恐惧感进一步加剧。
第三个环节,父母用粗暴的语言责骂孩子,边指边骂,孩子们开始哭泣,旷老师也感受到了自己父亲的暴力和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这让他深感内疚和懊悔。
最后一个环节,父母坐下来与孩子平视,旷老师向孩子道歉,他意识到如果自己的父亲在世时能向他道歉,他的生命会有所不同。
这次课程让旷智勇老师深刻体会到孩子被打骂时的无助,害怕,委屈和悲伤,他开始深入探索自我,并逐渐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方式,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好。
后来他学习了《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并成为该课程的中国大陆首任教育总监。并且致力于亲子教育和心理学教育,很多人也因为跟他学习而改变。
所以通过父母的成长和改变,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也会走得更好。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应该在爱、尊重和理解的环境中成长。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改变教育方式,用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让他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还能够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