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翻起了于红梅老师的《为有暗香来》一书。刚入职翻起这本书,觉得枯燥难懂,而今随着教龄的一天天增加,在阅读时,觉得于老师的每一个观点是那么切合语文教学实际!
今天就于老师所摘录的余映潮教师的《律诗二首》课堂实录谈一谈对诗歌教学的一二点想法。
开课伊始,余老师就提出了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吟读”‘、“译读”、“背读”、“说读”。吟读引领,教师先点出吟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吟读实践,再通过教师的范读,引导学生体会“吟”的感觉,并进行吟读训练;译读对话,教师依然先给方法,并提供示例,再让学生译读,达到轻松突破重难点的目标;背读探究,让学生找寻找两首律诗的共同点,对比阅读,减缓了学生当堂背诵的难度;说读拓展,要求学生用第二人称和诗人对话,就好似站在诗人身旁。最后总结出,读古诗的三句话:与诗人相遇,和诗人同行,对诗人说话。
余老师的诗歌教学围绕着“一诗四读”进行,而读恰恰是阅读教学的本真。通过这一节课,我也想谈谈自己对诗歌教学的一二点看法。
第一,诗歌教学应围绕着读来开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而,只有通过反复地读,才能更好的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进而才能品味诗人所要表达的含义。
第二,诗歌教学需要方法的引领。古代诗歌,离我们年代较远,所言之物,所抒之情对于生活体验较为欠缺的学生来说,是有一些陌生的,而且古人的语言和现在有一些差别,有些内容学生读来并不那么容易。所以,教师的方法引领就很重要。本节课,余老师所提到的一诗四读,每一读开始都有对应的方法指导,让学生能操作,可操作,不像现在的有些课堂,给几个点就让学生去做,所得一些粗浅的知识,还沾沾自喜。
第三,诗歌的教学需要“扶”、“放”结合。当我们“扶”着学生走了一段路,就要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品味。这样,经过他思考的内容,才能真正属于他,而不是老师灌进去的。
第四,诗歌作为我国经久不衰的文学体裁之一,有其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要将诗歌所隐藏的文化对学生予以点拨,将其文化积淀下来。
以上是我对诗歌教学的一点点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