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在讲《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举了一个例子,大意是说一个人去配眼镜,大夫把自己的眼镜给这个人,还坚定地说“我带这个可清楚了,给你带吧没问题的。”但是对方却只觉得头晕根本看不清。
虽然生活中不会有这样验光都不做的大夫,可我们却常常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们总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推给别人,可对别人来说却是没有配过的眼镜。
突然想到周日那天下午,我跟我的孩子发生的一件事。那时孩子午睡起床,看见我就指着自己的嘴巴叫妈妈,两岁的她还不会说很多话,我明白这是她想吃东西的意思,便给她拿了一块面包,她皱着眉头接过去看了一眼就生气的扔在地上,我立即大声问她“为什么又发脾气还扔东西!“她哇的哭了,吐字不清的说“妈妈,蛋糕“,我突然意识到我从头到尾没问过她想吃什么,就凭自己的想法把面包给了她,被扔掉后只关注到她发脾气扔东西这个表现,也没有听听她的想法。
想想为人父母是不是总说为孩子好,却只得到孩子的不耐烦?也许父母并没有倾听孩子真正的想法,只是把自己认为对的,好的塞给孩子。
身边有个不算很熟的朋友,总是会推荐我去某个群听各种讲座,今天某某大咖讲养生,明天某某牛人讲金融......一开始对于这种热情,我不好意思拒绝,想着可能以后有用就去听听看,但是这种动则一两个小时的讲座,属实耗费时间,即便再有质量,可是并不是我当前所需,只会让我更焦虑。后来我就谢过她后委婉的拒绝了,我告诉她我目前正在做的事,要聚焦在这方面,所以暂时没有太多精力去学习其他内容。
我们应当学会移情式聆听,就是需要身为倾听者的我们,代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记住,说出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