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冯唐的《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火了。
“不要成为一个胖子、不要待着不动、不要追忆从前、不要教育晚辈”等等,可能就是因为这些“不要”戳中了那些高级的、优雅的、灵魂又很有趣的男女们,于是他们在朋友圈各种转发与点赞,仿佛教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们如何做人,成了他们的乐此不疲的使命。
可说实话,看完文章有多少人第一个想到了自己身边的熟人与亲戚,甚至是父母。
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年男形象,我第一个就想到了我的老舅。
上一次见到他,差不多是15年的10月份。那时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头上缠着厚厚的纱布,眼角淤青,眉骨以上肿胀未褪,别说话都说不清,甚至连记忆和思维都是停滞的。以至于在我进门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怔怔的看着我而记不起我是谁。
在我的印象里,老舅的样貌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在我小学或初中时,他还是一个喜欢收集磁带、喜欢摆弄时髦渔具的单身中青年,那时他也是个能在我过年串门时,拿出很多新奇玩意逗我的长辈朋友;
二是在我上了大学后,他结婚成了家,再见已经是个发福发胖、穿着不讲求、喜欢喝酒的中年男子,在外人看来那时他也是个可以过日子的老公,板严却也负责任的父亲;
三便是我刚刚提到的,一个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等待康复的脆弱患者。此时,老舅的身份是个为了柴米油盐、养家糊口而畏缩在一家私人小木器厂做工的农村木匠,因为操作失误,被飞来的断锯残木而敲漏头骨的可怜中年。
也正是因为那次事故,让他在康复后的这两年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油腻猥琐中年男”:
因为缺失一块儿头骨,所以他不能剧烈运动,怕磕怕碰只能待着不动,随之而来的便是更为明显的发胖;
因为这样的病情,他没法找工作,也没有哪个工厂敢要,所以他只能接接私活,而势利的舅妈也带着所有的存款逃走,留下十来岁的女儿给老舅独自供养上学;
也因为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煎熬,老舅变得固执又啰嗦,邋遢又软弱。把女儿送去大连体校后,他一个人留在辽阳农村老家过生活。他逢人便喜欢追忆从前,且越来越爱磨叨和大道理。
我妈说,作为家里最小,他可是个从小就格外受姥姥、姥爷宠爱的孩子啊。那时吃饭要靠抢,只有他从不愁吃穿。可是现在,借钱生活,借柴生火,你能开口说:“老舅,你能不能去健个身、打个油头,否则显得你又油腻又猥琐?”
没有谁到了一样的年纪,还能双峰耸立,八块腹肌。那些在屏幕前diss这diss那的优雅人啊,你们的灵魂是有多有趣?就算是冯唐本人,你读过他的书就应该知道,他写过多少乳房跟精液?他在《活着活着就老了》里面diss哈利波特和年轻人时,字里行间满满的中年油腻与猥琐气。
而那些跟风者在网上一律diss中年男的时候,能不能请你们动个脑筋想想:
一个人在中年以后的品位和形象是怎么来的?
很多被我们视为“中年油腻男”的一代人,就像我老舅,像你们的父母,大多生于六七十年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一个漫长的、资源匮乏的时代里成长,那时家里孩子多,饥饿也是他们经常面对的问题,哪里还有条件去培养什么高雅的兴致品位?
接受品味熏陶,最后走向成功的只有极少数人。对于大多数中年男子,恐怕喝酒、打麻将、盘串儿、钓鱼、听评书、沏茶已经是他们认为的最享受的时光了,一个经历过恨不得把馒头掰十八瓣吃的时代的人,你会让他们去健身房健身和报课?
尽管我也不太喜欢那些油腻的中年男形象,但起码你要理解每个人成为这样一个形象的背后是怎样的故事。
老舅也喜欢过打理发型,喜欢穿新衣服,喜欢周末去骑车、去垂钓,喜欢收集一些音乐与好玩的新品。可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之后,哪一件,都没有他和女儿活着重要。
昨天晚上,老妈打电话来说老舅走了,可能姥爷姥姥想他了。
因为独居,没人第一时间发现他的离去,也不知道他具体出了怎样的状况,更不知道在走之前他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他在知道自己可能要离开时,都想到过什么。
老妈说只知道他身上满满伤痕,几天前还去了小卖部蹭过顿饭。后来送医院检查得知是颅内感染,医生猜测是跌倒或磕碰,或者去工厂讨薪时被伤到了没有骨头保护的脑部。
而一个曾经备受宠爱的“孩子”,一个曾经幽默开朗的“旧友”,一个现在如此“油腻”的中年男子,就这么突然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大多数现实里的中年油腻男啊,就像老舅一样,在他们的那个时代没有出人头地,没有跟谁谈论过“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们只是选择了最平庸的生活,向平凡的日子妥协,却在今天,又被一群“熊孩子”极尽嘲讽与鄙视。
而那些有趣的灵魂呢?他们暂时所自傲的兴趣与品位,相信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更小的“熊孩子”们口中的猥琐。
失败与焦虑,懦弱与不堪,每个人都会经历。当你想拿起有色的宝剑给一些人划下伤痕,贴上标签时,别忘了,没有谁曾经不想着努力的、体面的活着。
若不是现实凛冽,没人愿意油腻。diss天地,不如管好自己。只有人生是自己的,而这个世界上唯一存在的高级,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生活处处油腻,老舅解脱了,挺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