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无数的决策,比如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看什么书,看什么电影,甚至我们不做任何事情不做任何选择的时候也是一种选择。
之前有跟大家分享过,我非常喜欢马斯洛需求理论,这个理论将人的需求全面的分成了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很多时候,人们的一些行为决策是可以通过这五层的需求能够解释的。这是人的基本层面的需求。
除了基本层面的需求外,我们还有一些事情是这样,当两个选择同时出现的时候,他们各自都包含了好的和不好的一面。但是在同样一个场景之下,我们就需要作出一个选择,这就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
所谓的价值观选择,就是在一个场景之下,你认为哪一个是更好更优的选择,而之所以你会选择这个更好的,是因为你认为它在该场景之下比另外一个更好。而这个你觉得“更好”的观念就是价值观
我之前还分享过我做的事情当中,尽量去做那些有积累效应的事情和能够拓展新能力的事情。是因为我觉得做积累效应的事情比那些没有积累效应的事情在时间的累积下所产生的结果不一样,有积累效应的事情能够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累加,比如写作。而没有积累效应的事情是没有太多的意义的,比如一群人天天在一起互相逗趣除了嘻嘻哈哈消磨时光外,其他一无所获。而做拓展新能力的事情,是因为对比那些在原有的已掌握的知识的领域,个人成长得不到发展,会停滞不前。拓展新能力的事情,能够帮助我们拓宽我们知识和思维的边界,让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加全面,而不断重复早已经掌握的知识其实人就会很快进入舒适区,能力得不到增长,最后很快就会懈怠。
你看,选择做有积累效应的事情和做能够拓展新能力的事情的时候,这就是一种选择。这个选择的逻辑就是基于我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应该需要特别注意发展并完善价值观,并以价值观为出发点去理清楚我们做这件事情的逻辑。
在生活中的时候,我有时候也会有拍脑袋做决策时候,但是大多数拍脑袋出来的决策,最后显示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但是不如意有时候也能够反向帮助我们塑造好自己的价值观,因为那让我没有完善的价值观的逻辑决策而获得过惨痛的代价。
一,没有逻辑的支撑的决策是心里没底的
其实没有找到基于自己的最深处的价值观理清逻辑去做决策时候,大多数做出的来决策我们的心里是没有底的。我们也不知道到底这个决策怎么样?然后我们很多人会去逃避思考,真的是很多人为了逃避思考,什么样的苦逼的事情都愿意做。当最后拿不到好的结果的时候,我们又开始怨恨自己的当初做决策的时候那么傻,居然没有任何一点的依据,为什么只是按照人云亦云的说法去选择去行动了。
比如举一个职业选择,或者职业的重新选择的例子
二,多方渠道获取信息,基于外部视角,内部视角,自身视角
我们既然需要做决策,那么肯定我们需要获取到更多的信息,总不能闭门造车闭着眼睛去做出决策吧。所以我们平时需要多方渠道获取信息,一般我会分成三块信息。
1,外部视角
我们需要去分析外部世界的行业变化,各行各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情况,以及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帮助了人们解决了什么重要的问题。现在的行业格局是什么样的?行业的发展动向是什么样?跟国家政策一块有什么样的联系?市场的教育程度怎样?该行业的风口怎样?是早了,晚了还是正当时?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布局是什么样?公司对于这块的布局是什么样?
2,内部视角
在公司内部,业务线有哪些,核心业务是什么?各业务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哪些业务线能够产生协同效应?需要协同效应的部门,他们关注的点以及利益点是什么?
3,自身视角
对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需要不断梳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明确的自己的优势所在,自己的思维边界以及能力还能不能够拓展以及是否需要加强?自己对于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能不能够做到足够好?自己的能力和眼界能不能够在机会来临之前上一个台阶?
三,统筹综效
基于以上的信息把自己的逻辑理清楚,事情的优劣点掐准,事情的时机点切准,最后其实做出选择的时候,你就能够判断,该选择是不是足够好,还是说继续留在现有的职业上。而这个权衡过优劣之后的选择,背后的最关键的东西就是你认为当下最好的选择。这就是基于价值观梳理逻辑做最优的选择。
界定领域边界为前提,在我们把能力锻炼的足够强的情况下,其实成功就是解决问题的高手最对了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