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写作文,孙孙首先想到游览王金庄古兵寨、九峰山滑雪场、青岛海边三个地方,分别写了三篇作文。游览时拍下了照片,针对照片作说明,和看图作文差不多,写起来比较顺手,看来,二年级语文教材安排看图作文是专家充分研究了的。
游过的三个景点写完了,再写什么呢?孩子想去看看王金庄梯田文化广场,再写一篇。
来回坐车虽然不止一次地路过那里,但走马观花地看一眼是写不出作文的。三篇作文练习,他体会出,有照片才好写。一早起来,他就让我带他去看一看王金庄梯田文化广场。
小孩子喜欢作文,主动思考,要求实地考察,我是十分高兴的,能把孙孙引到路上是我最大的愿望,孩子主动要去,真是太好了。
这是一次带着写作目的的游览,我特别考虑了游览顺序,对于一个小孩子,带他乱七八糟看,作文时,他很难理出顺序。小小景点,集中了村庄的大文化,纷繁复杂,按照顺序了解一下概要就不错了。
通过游广场了解梯田文化,“梯田观景台”是一个切入点,我让鹤轩站在那里拍下照片,希望他了解王金庄旱作梯田的大致情况。
光站在这里,看一眼东山上的梯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阅读石碑上的梯田简介。
我给外地游客当过导游,但从没有今天这样卖力,我一字一句地读给孙孙,尽管弄不太懂,也要尽可能地让他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为了边走边讲,我没开车,步行更便于介绍,我们说着走着,来到了广场。
广场原是开凿隧道时,由洞里打出的石头堆集起来的渣滩,因高低不平设计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建造成“梯田文化广场”,后半部分建成了“7·19抗洪纪念广场”。
我带孙孙先游“梯田文化广场”。
梯田,毛驴,檐的,是王金庄人赖以生存的三大支柱,没有这三样生产资料和工具就没有王金庄。
先看檐的简介。
又是《诗经》又是“田庐”,很不适合小学生阅读,设计者有点卖弄斯文了,没有考虑小学生和农民。再说,本地人称檐的,写到这里统统写成了“石庵子”。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和尚寺”“庵的姑”呢。不伦不类。
我读得很吃力,但孩子肯定认为我在嚼蜡。他迫不急待地要拍檐的实景。
从梯田广场西边走上台级便到了“7.19抗洪救灾广场”。
王金庄人的生存环境是极其恶劣的。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天旱渴死牛,下雨满山流。说旱,暑伏天也会把南瓜叶晒干,十年九旱是常事,但隔那么20年50年突然来一次洪灾,变太行山为大海洋,冲个天昏地暗。
1963年发大水,把我父亲的表哥,卷进了汪洋,
1996年山洪暴发,河水漫到石板街上,房屋被冲塌,毛驴被吞噬。
2016年河神发威,两位老人被泥石流埋死在自家床上,大车小车冲走130多辆,断电,断网,断交通,与外界隔绝。靠了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帮助,才生存下来。
我把这些介绍资料都一一不隔地带着孩子阅读,帮他选择容易理解的图片拍下来,他在作文时,可以选择印象深刻的材料去写。
道路被冲毁,电枰被冲倒。
全国人民来支援,
连讲图片带讲我自己的记忆,孩子再动笔已不再是无源之水。
下午,终于写出了一篇小文《王金庄广场》。
是作文辅导,也是乡土留痕。孙孙进了城,为什么愿意回老家过年,重要原因是这里有他的作文素材,有乡土文化的滋润。
今年春节,我们的年味以作文为主,明天初一磕头拜年,再让他多留心,多拍照,写出亲身经历的事情,继续探讨作文的道道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