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企业战略和内部文化建设的系统搭建,进而对于学习会进行了改革,可能内部同事对其褒贬不一,一百个人心目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有些人当作是一个煎熬,有些人却享受其中.
说学习会,我更想把他当作一个企业读书会,大家有一定的目标和方向,通过自己的理解角度,去逐一拆解和理解书本的内容,进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财富.
但是因为阅读习惯和生活工作作息的调整,读书的方式和方法还没能够融汇贯通的掌握.可能只能通过书中对目前工作生活,以及所碰到的问题相关的知识点才会感兴趣,但是,书中同样有介绍到很多将要出现的问题.
没有一个好的阅读方法,会造成剩余的知识点被忽略,所以,我开始思考,如何能够以正确的姿势去阅读书籍.
当我们去读小说的时候,可能会花整个通宵去看小说,比如"盗墓笔记","鬼吹灯",多么离奇曲折的故事,还有女生喜欢的"何以箫声默"啊等等,当我们去看一些专业类书籍的时候,就会开始有点茫茫然想睡觉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阅读小说时,我们的理解进度是与作者的书写进度是一起的,同时,脑海中还会自行浮现出书中的的场景情节.这也是因为的知识点和理解力与小说在同一个层次了,而专业类书籍,因为逻辑以及叙述是跳跃的,理解力开始有压力,就会疲劳状态了.
当然,我也一样,去年挺火的一本书"三体",他是一本小说,但是里面介绍了很多关于天体,物理学的知识,很多懂这些知识的人,看这本书都觉得非常不错,小说故事情节非常的曲折离奇,是国内少有的的科幻小说,还被拍成了电影. 但是,我去看的时候,就有点犯浑了.
所以,存在即合理,一本书不能100%的正确,因为书籍的出版发行是要遵循商业逻辑的.商业因素会导致书中无用的内容被填充,部分虚假的评价, 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自身的知识积累,以及正确合理的阅读方式, 去吸收书中的重点内容,并未己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开始进行第三本书的阅读学习.
这本书,是此前学习会改革后学习的第三本书了,书名叫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在这之前,我有购置另外一本书,叫作"如何阅读一本书". 前一本是一位日本的作家奥野宣之写的,作者本人以"笔记本作家"活跃在媒体与论坛,并且在笔记记录方面有非常多的作品刊物.后一本是美国学者莫提默·J. 艾德勒著作,他是担任"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而且这本书,被国内非常多的作家和自媒体人推荐.
我先阅读前一本,暂搁后一本的原因和我上面介绍小说的案例一样,只是由于,日本翻译过来的内容我更好理解一点,英文翻译过来的理解起来吃力一点.
下面主要来聊聊"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整体情况.
首先本篇读后感也是从前言开始.
在前言谈到读书首先就问了4个问题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他的优点又在哪里.
我们公司的学习会也经历了这么多年了,随便拿一本,稻盛和夫的"活法",来问自己,我自己也有点茫茫然了,"活法"到底讲了什么? 如果是领导问我,我可能会侥幸的根据"活法"两个字来回答:让我们有更好的人生观,时刻保持正能量.
那后面的三个问题呢? 我肯定答不上来.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是真的么?
明明读过很多书,却什么也记不住,这和没读过是一样的.
有些关于速读的介绍,100%的内容主要记住1% 2%就好了,至于剩下的部分,反正读过了一遍,用的时候自然会想起来.但,真到这个时候,你想到的只有"我好像在哪里看到过,我貌似知道这个理论概念" .我在"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的第一章 建立思维的秩序的读后感中介绍到的一个自己的案例,我在车上听到的一个概念分析,到回家,可能已经忘记了, 何况是一本书,是一本自己不大情愿,没有投入100%热情的书呢? 当然,我的记忆力可能本身也不好.
所以,掌握吸收的技能就会变得尤其的重要, 读完一本书,都会有 很扎实的收获, 我们不仅仅要从认真选择书籍开始,更要去把书中的内容,转变成我们的"知识",进而转变成我们的"智慧".
如何能够有效的阅读书本,掌握吸收知识的技巧,我们从这本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