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开年第一天,我住进了医院。
一阵推门声,“来,该量体温了。”护士小林是我在这里认识的第一个医护人员。
“听你的声音,年纪应该不大吧?”
“害,我98年的,刚毕业。”
后来我才知道,这小姑娘是自愿报名来一线抗疫的。
“其实我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原本我和男朋友已经在回老家的高铁上了,微信工作群群里跳出一封封的请战书,看着那些成家有孩子的前辈们都纷纷站出来,我那么年轻,身体又那么好,当然更要上。”
救护车又响起了鸣笛声,“患者,女,20岁,今天下午开始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血氧降低。”“快,进重症监护室,上呼吸机。”就这样,我被转到了重症病房。在这里,我认识了主治医生胡教授。我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只能在每天早上看清他的眼睛。等到了中午,他的护目镜就又被水汽弄得模糊了。
听说,胡教授的妻子也在一线抗疫。而他是在同事朋友圈看到妻子的请战书才知道的。其实医护人员也像患者一样远离了挚爱的家人,他们承受的,除了辛劳,还有分离。但我却听到胡教授与妻子“约会”的故事。他们在医院的长廊里擦肩,却认出了彼此,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叮嘱,最后拥抱在一起。这是一场30秒的“约会”,寥寥几句,饱含深情。
一阵急促的声音传来,“胡教授!胡教授!25床紧急情况。”“马上来。”胡教授赶紧来到重症监护室。我感觉我的喉咙被人给掐住了,“医生,我呼吸不过来了,我是不是不行了?”“不要胡思乱想,病人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上呼吸机,快!”又一次的死里逃生。之后胡教授过来查房,常会给我竖起大拇指,给我加油。从他们坚定的眼神里我好像看到了光,这无声的打气给了我莫大的信心。
过了几天医院里的医生多了起来,听说是全国各地赶来支援的。
新来的陈医生是名解放军,不久前,陈医生刚从部队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好好陪陪女儿,就接到了部队的召回电话。“好的,马上回来。”转回头对女儿说:“妈妈得去打小怪兽了,很快就回来。”临别时,“爸,别担心,就像17年前的非典。您平安回来了,我也一定会好好地回来的。”她的父亲没有说话,肃然地对她敬了个礼。“荣誉归来,平安凯旋!一个也不能少!”就这样她来到了这里。
近一个月,我终于出院了。护士和医生们也不忘叮嘱,“好样的,回去好好休息。”“勤洗手,多通风,多休息啊!”……
患病的那些天,我好像总听见病毒在叫嚣:“这是我的地盘,你们还不快退下。”但是我听到,他们坚定的回答:“不退!不退!不退!”气震山河,回音久久没有消去。
岁月静好的日子里,在人群中你可能分辨不出谁是英雄,可一旦危机来临,宁静不在,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逆行而上。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这就是英雄的模样。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钢铁般的城墙,将疫魔和普通人们隔离开。
让我们向在祖国各地依然坚守岗位的无数医务工作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