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厦门堂友.张沐沐
于今年年初的时候去巴厘岛进行了两周的义工旅行。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旅行方式就是沉浸到那个地方,去倾听那个城市的跳动,去感知那里的风土人情。
巴厘岛的宗教
巴厘岛位居南纬4°的太平洋上。是印度尼西亚的33个一级行政区之一,也是印尼唯一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地区。在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成百座活火山,很难没有一个信仰。有人说,印度教在巴厘岛的传播,就如同西藏对于佛教的接纳,本土化的恰到好处。巴厘岛保留了印度教的部分教义,也很随和的改善了这个宗教。
说到印度教,想必第一个想到的概念就是种姓制。然而巴厘岛对于阶级制度却没有那样苛刻。在阿雅娜询问一个泳池服务员时,他说他们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区分,仅仅体现在姓氏上,不会影响到工作与生活。可谓是贵族平民平起平坐的。
居民主要供奉的三大天神以及佛祖释迦摩尼,还祭拜其他的一系列神明。学校有学校的神明,商场也有各自不同的神明庇护。每家每户有家庙,家族设有一个神庙,村落同样也有,这样的庙整个岛屿共有十万多座。神像也是随处可见,我对这些形态各异的神明很是喜欢,拍了不少照片留念。
因为印度教的原因,祭祀活动也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根据我在当地看的一本书里所介绍,巴厘岛的妇女一生中的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准备祭祀活动,而剩下的时间,是在打扫祭祀后的庙宇。
除了这些大型的祭祀活动。每家人每天早晨五点钟左右便会起床祭拜神明,在香蕉叶子上放上糯米,各色的花还有一些香料,点香祈求神的庇护。商场,学校等也会行礼仪,那些神像上的一些花环,多是这个时候留下的。
巴厘岛居民认为好的神明在山里,坏的神明在海中。因此大部分的神明都在山里。但总有特例,这就是海神庙(Tanah Lot),全岛只有海神庙建在海中,因其潮涨潮落与陆地分开而出名,传说在十六世纪,东爪哇最后一个祭司避居于此,因爱上这片海岸的美景天成,在巨岩上盖了一座印度婆罗门庙,也就是海神庙。现在因为侵蚀严重,就算是退潮时候也减少了进入内部参观的游客的数量。
还有一座著名的寺庙就是圣泉寺,虔诚的信徒会每天会去那里沐浴,洗净身上的污浊。参观的游客为了表示尊敬,大部分也都会从泉眼一一走过沐浴全身。
风土人情
多数信仰宗教的人内心都是平和的,在一个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信奉印度教的小岛上,那种安逸、平和自然不言而喻。当时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亲切,许是没有什么高大的航站楼,只有几座低矮的房屋,及下飞机后需要自己步行去的边检,让人莫名的放松下来。
这里的生活是有机(organic)的。有着目前世界上最有机的水稻田。每一层梯田,都是居民亲自摘种的,没有使用一点的机械。在巴厘岛,传统是不穿鞋子,用双脚去感受大地的温度体现了当地人对自然的尊敬。
巴厘岛的居民大都亲切友好,我们在当地比较贫困的一个村庄做义工。有时清晨出去散步,常会有友好的居民问我住在哪里,要不要送我回去。
如果要让我用一个词去评价巴厘岛的居民,"踏实"最恰当不过。好像那里的人欲望很小,完全没有浮躁的心,一座低矮的房屋和漂亮的庙宇就能满足他们。对赚大钱,发快财并没有什么概念,仿佛熙攘的游客和大手大脚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没什么关系,自己有饭吃,能帮其他人做点事,还有余粮,足矣。
当然,随着旅游业对当地的不断冲击,势利的人肯定也是存在的。庆幸的是我遇到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淳朴的居民和可爱的孩子。根据同行的小伙伴讲,巴厘岛的居民比他们的主岛爪哇岛上的居民要友好太多~
两周的义工时光使我与不少人结识,不论是有过一面之缘,还是有过深入了解的人,都将近百人,其中一个人让我最难忘却——当时有朋友快要离开,我陪她购置旅途用的东西,负责人Eka派司机拉我们去超市。那天雨下的很大,我买完东西后提前上车,刚拉开车门就看到了司机在读书。窗外雨声哗啦啦的作响,他在车里读着一本小说。那个场景我到现在都忘不掉。它最好的诠释了当地人安逸的心。
义工体验
第一周做义工的学校是附近的一所初中,第二周是一所小学。小学生还过于年幼,连自己国家的语言都还不流利,又因为我们是生人,都感到害怕,不敢开口讲话。熟络后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陪他们玩耍。因此我把分享重点放在第一周的初中生的课堂上。
再次证明了幸福指数和金钱没有关系的~自身欲望大小才是关键,被满足了就是满满的幸福感。
第一节课刚上讲台就感到了如火的热情。一双双大眼睛盯着我,充满着对新鲜知识的渴望,让我瞬间感到了肩上的责任。我在厦门兼职是做家教,然而我的学生家庭条件大都优渥,体会不到教育资源的短缺,自然也没有这些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一周只有四天上课,每天的课程量也很小,仅有两个小时,因为不能影响孩子们正常的学习计划。
在巴厘岛的生活并不是闭塞的,因为网络,他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甚至在第一节课结束就争相问我要Twitter 和instergram的联系方式,无奈我还要回国,因此现在也和不少孩子断了联系。不过有的孩子们为了我专门下载了Wechat~让我很是感动。
回到家后亲戚朋友都问我能给孩子们教什么,除了英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加油鼓劲,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给他们一些日后闯荡的勇气。
他们每天的校服都不一样~可能是天气太热了每天要换衣服吧。学校虽然简陋,但是想的很周全。
国家兴亡在教育,他们是巴厘岛的下一代,是印度尼西亚的下一代,更是这个世界的下一代。他们现在还默默无闻,但我相信终究有一天他们会成为大人物,成为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大人物。
四天时间过得很快,在最后一节课,孩子们都忍不住哭了,争相把手上的链子摘下来给我做礼物,不少孩子拉起我的手放在脸庞表示尊敬和喜爱,当我告诉他们可以和我拥抱,我可以亲亲他们的时候,几乎全都乐坏了,全都围在我身边,舍不得我离开。初中的孩子已经明白了分别的痛苦,我无法想象他们可能经常要面对这样的分离。而我们这些义工,因为尚有自己的学业要完成而不能久留,让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自责。
选择巴厘岛做义工不是因为贪图享乐,父母还在,自己还小,这个地方多少会让家人放心。我一直视自己为全球公民,想要尽微薄之力帮助更多的人。在大部分灾难前,我们只是小小的人类。必须要团结,要相互帮持才能挺过难关。同一个种族是没有优劣之分的,我们在共同分享着这个世界。
在以后的日子,我或许不会再做这样的义工,分别对他们讲还有些残忍,我们的短短几天对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实质性的帮助。希望日后在我研究生学成归来时,可以加入一些无国界组织,去东南亚,去非洲,去更多的地方做项目,发展当地经济,做能发挥更大作用的国际义工。之前我一直觉得我的这些想法可能过于理想化,可能还太天真。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有些事情,相信才会成功。
巴厘岛美景
这里有最美的海滩,有最棒的假日酒店,还有最美的日落。
这里有山中可以静静读书的草屋,也有建在天然岩石上可以欢乐的酒吧。
最最最重要的是这里有有着温暖肉桂色的最朴实的居民。这就是巴厘岛。
最后放几张美食:
最美的海滩,在阿雅娜的私人海滩,还有老外最多的KUTA海滩。
巴厘岛一共有一百多个潜水点,有几十座可以爬的火山。有机会一定要去,你会爱上那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