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餐戳手机,猫在KTV角落戳手机,躺被窝里通宵戳手机,在“低头族”的世界里,仿佛手机就是一切,不得不承认,在虚拟社交中我们投入精力的比重正在不断变大。
今天,我们不多聊那些人人都知道的沉迷虚拟社交的坏处了,来讨论一个问题:我们在虚拟社交中投入的精力是否对现实人际交往有积极意义?
来自云树网友的观点
@烤墨鱼:虽然在网上的自己可以毫无压力地与各种人神侃,但我觉得对现实社交并没有什么帮助,我还是那个沉默寡言,不被人注意,也不知道如何融入别人圈子的我。
@晴子:我觉得虚拟社交会让原本在现实中内向的人更内向,开朗的人更开朗。
@有趣先生:我觉得网络社交很好啊!它让我接触到最前沿有趣的新鲜事、热词,每次别人聊天的梗你都能接得下去,现实中的社交自然吃得开!
对于今天的话题,云树网友们各有各的观点,那就让我们来看看权威怎么说!
就目前对于社交网络的研究而言:在虚拟社交中投入大量精力,对于“弱连接”的人际关系有显著积极作用,对于“强连接”的人际关系则负面作用更明显。
自从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提出了“强连接”、“弱连接”理论以来,这一理论便被广泛运用于现实中人际关系的研究。
认识“强连接关系”与“弱连接关系”
1、强连接关系
主要是与自己联系的最为紧密的家人、朋友、同学、同事建立起的社会网络。
显著特点:1)关系形态非常稳固;2)信息传播相对封闭。
强连接中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互动高频、联系紧密和信息掌握重复率高的特点。
2、弱连接关系
主要是通过社交活动、工作联系等建立起的社会网络。
显著特点:1)关系形态较为松散;2)信息传播开放且快速。
弱连接可以帮助我们结交到原有不同“圈子”的人,有助于扩大人脉、掌握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相对于现实社交,虚拟社交具有流动性高、接触时间短、个体差异大的特点,正符合“弱关系”中连接松散、信息传播开放快速的特点。此外,因为虚拟社交的非及时性特点,我们在网络社交中也更容易完成“印象管理”,即表现出一个更完美的自己来获取认同,因此,通过虚拟社交,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拓展出“弱关系”的连接。
但是虚拟社交对于“强关系”的影响又如何呢?有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与家人沟通的频率呈显著负相关;而虚拟社交由于交流不同步、缺乏目光接触、容易产生更多自我投入感等特点,在高频率的沟通中会较之面对面沟通更为低效,沟通双方所取得的信息也更为有限。十分不利于需要稳固的“强关系”的连接产生。
简而言之:在虚拟社交中投入精力,能够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泛泛之交和多元信息,但是对于家人、好友间的紧密联系则没什么帮助——至少没有面对面沟通的效果好。尽管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多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云树还是建议大家在回到家或与朋友外出相聚时,能少刷一会儿朋友圈,放下手机,多和身边的人进行亲密友好的面对面交谈吧!
本文转载自 云树心理 http://www.ctsay.com/article/article_read/id/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