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当你突然---“讨厌某个人的缺点,是因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要知道这看是一种很滑稽的看发,而且更滑稽的是,这个看法时常被生活中的事情所证实。也就是说,当一个在某方面有瑕疵的人遇见了另一些有瑕疵的人时,他非但不会因感到“惺惺相惜”而想要靠近这个人,相反,还可能出于一种相似“被戳到痛处”或“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而对这个人产生一发而不可遏止了厌恶之情,虽然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自己讨厌这个人的原因。
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种“投射”效应,也就是说,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然而当我们看不惯一个人的行为、性格时,其实是我们将内心中对于自己瑕疵的不接纳投射到了别人身上。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我们意识不到自身瑕疵,是因为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为保护自我价值感.这个现象尤其缺乏自我内省精神时、只会向外看时、及其严重。然而当我们向内看时,则不需要开启这种为了保护价值感而屏蔽负面态度的防御机制,因此我们在心里在对他人进行评判时,对自己瑕疵的厌恶也就表露出来。是的,我们通常在别人身上看到的瑕疵都是自身具有、或曾经具有过的瑕疵——正是因为具有过这个瑕疵、我们才体验过它带来的痛苦,才会对这个瑕疵如此嗤之以鼻。相反,如果是个和自己不相干的特点,那它和我们又有何干系呢?因此,看不惯别人的瑕疵,------其实正是接纳不了自己。
那么,如果真的因此而讨厌某个人、某件事,并且产生了负面的身心状态,该怎么调整呢?
我始终都相信所有的瑕疵存在必然有它的道理,你要知道--存在即是合理。
要知道从本质上讲。每个人、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瑕疵,,有些是先天因素决定的,但不论是令我们感到多么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人或事,只要它存在着,就会遵循自然法则的,就是合理的,否则它将不会存在. 然而, 瑕疵的任何特点或现象都只是客观存在着而已。所以对于这些合理的事物,-----我们要学会接纳。.
从我们的思维认知定义来说。世界的万物原本都并没有对与错、好与坏的区分,只是我们自己心里擅自将黑定义为恶、将白定义为善的。如果没有评判,它们便仅仅是两个不增不减、不多不少地客观存在着的颜色而已。
从思维认知角度来说。正因为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取景,就会使我们看到不同风景的原因。对于同一个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如果我们抱着不同的主观心态去思考和分析,就会形成不同的想法和认知,进而得到不同的感受。如果取景的角度失去中正,用了过于片面、负面或正面的滤镜,那么因认知失衡而导致的心理痛苦就随之诞生了。
从我们感到痛苦的根源来说,。根源不是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对事物的痛苦认知、拒绝接纳以及错误抗争——从而头脑对事物认知变为负面投射,这就已经通往痛苦的第一步了。而如果执着地聚焦于这些瑕疵的投射,只会继续消耗我们的正面能量,让负面能量越聚越多,最终使我们陷入负面的身心状态中。
从我们四周人、事、物来说。如果我们看到了瑕疵,只有能够接纳这个瑕疵胸怀,才不会被它所影响。
假如我们已经产生了负面身心状态怎么办。同样接纳的智慧也适用。这时,首先要能觉察、到自己的负面状态,并且接受它们。然后我们问问这些负面状态:你为什么要在这里出现?你的出现是想告诉我什么?
有人要问接纳是不是被动与裹足不前,好像一个冷冷的旁观者一样。不是, 相反,我们在遇到不合理的事物时,要积极反应、勇于修正,让不合理的事物消失,让我们想要的事物变成合理,这才是顺其自然之道。如果做了该做的,却还是不能改变,说明事物现在的状态是合理的。这时,我们应该变换思维角度或行为方式,重新看待事物和采取行动。有时灵机应变,随机而动,也是顺其道法的重要环节。对于我们痛苦,不如学会往外退一步,客观地看待事件的全部:最后我们自己对待事物本身的合理性与事物的认知和感受、以及为此而采取的行动中自我考虑一下, 究竟是我们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