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个周末,参加了朋友的父母结婚四十周年纪念日。这种事原本就是一个人情而已,我向来不喜参与。
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这对老夫妻却在酒宴结束之后带给了我深深的感动。
原来,参加酒宴者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而他们的习惯是在临走之前将剩余的食品打包带走。这是节约美德,应该赞扬。
可这对老夫妻就为这样一件小事,居然为每个人赠送了一套可重复使用的保鲜盒。
“食品袋就可以解决的事,为什么还要花钱买保鲜盒呢?”对此我深为不解。
“我父母是身体力行的环保主义者,他们认为用塑料袋打包食品,不但不卫生,而且造成的污染浪费非常不符合现代人的环保意识,所以才特别制定了这批涂有爱心标志的保鲜盒。”朋友说时显得有些无奈。
“老人真是用心良苦啊!”我不由的感慨。
“可他们为此要白白付出两千多块的额外消费。”朋友却欲哭无泪。
大概就是这样吧,环保总是与经济相挂钩的,当我们提升自己的环保意识时,就必定要在经济上有所付出。
可是,这相比有些人肆意使用塑料袋,然后又到处乱扔,其理念不知要多受他人尊重了,这两千块花得多么物有所值!
以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假如两千块可以制止一场一次性食品袋大挥霍的机会,我也是乐于践行的。
毕竟,环保是利在千秋的大事。而两千元钱只是我们一个包包,一件衣服的费用而已。
2
回首2008年6月1日,国家推出了有关环保的第一道限塑令。
也就从那一天起,我的包里每天都放着一个帆布购物袋,为的就是可以购物时不使用塑料袋。
可让人惊诧的是,限塑令至今已经实行了九年,可在超市,菜场到处都能见塑料袋的随意使用。
买菜时,超市导购员总会尽职尽责的亲手为你奉上透明塑料袋。
更有很多人,在买水产海鲜的时候,会在超市里选很多的一次性购物袋,嘴里还念叨着:“多拿几个,一会儿会漏掉的。”
记得有一次,朋友买完东西之后,收银员便问:“请问需要购物袋吗?”
朋友连忙摆手:“不,不用的,我自己有带。”
收银员没有说话,可当朋友想要关注该店进行扫码付款时,收银员才说一句话:“请对着购物袋上的二维码扫码进行关注才可以。”
没有要购物袋何来的二维码?这就是互联网+模式下的环保行为吗?
如此倒让人不得不感叹了,当你能够克服不便自带购物袋时,可能就会面临另外一种无袋不能参加商家一些活动的尴尬。
有时候,不是消费者不想摒弃塑料袋,实在是商家要通过自己的塑料袋做文章。
如此一来,消费者想要“戒掉”塑料袋又谈何容易?
3
同事大刘是个彻彻底底的懒人,出门购物从未带过环保购物袋。他总是习惯反问我们:“难道你不用塑料袋儿就意味着别人也不用了吗?既然是大家方便的事,我又何必搞特色呢?”
对于大刘的这种想法,我们几个同事都看不惯。所以,我们抓着机会就要给他“上课”。
前几天我们两个去超市购物,买的零散东西太多,我的购物袋完全装不下。
大刘直接对收银员说:“给我个最大号的购物袋。”
我当时就看着他,可制止的话还没有说出来,他却笑了:“不要固执了,我用的是花钱的,你总不能连商家卖的塑料袋也不用吧?塑料袋工厂要无法生存了。”
此时我才恍然,原来在很多人心目中,花钱买的塑料袋与免费的塑料袋是不能等同的。对他们来说,花了钱的是促进消费,提升国民GDP的行为,只有免费的才是过度浪费。
就这理论我也是无语了,不管用什么形式在使用塑料袋,它都直接造成一个后果,那就是对环境的破坏。
对于塑料袋来说,它才不会管我们花不花钱,是否救活了塑料袋生产商,降解才是它最终的宿命。而我们的未来,就与它这宿命息息相关。
4
其实,我并不是反对人们使用塑料袋,我只是希望在能够减少使用的情况下约束一下自己。
可很多人偏偏分不清这其中的道理,认为用一个是用,用一百个也是用,既然用了就没必要保持什么限塑令了。
就有记者亲自为这件事进行过不止一次的民间调查,当她问人们为什么要选择使用不环保的塑料袋时,几乎大多数人都会说:“随身总要带一个环保购物袋太不方便,花几毛钱买一个塑料袋又不浪费,回头还可以当垃圾袋,一举两得。”
可是当记者问他们:“你知道一个塑料袋降解需要多长时间吗?”
大家都是不约而同的尴尬笑容,对他们而言,塑料袋降不降解与他们无关,他们要的只是方便而已。
这或许就是人之常情吧,难怪卖环保购物袋的商家苦不堪言。他们说:“限塑令刚推出时,环保购物袋十块钱一个,卖的很好。可现在几年过去了,环保购物袋降到了五块钱,却还是卖不动。”
究竟是方便还是认知不足让我们忽略了限塑令,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有关环保的意识始终无法在人们心目中扎根,这恐怕才是让塑料袋屡禁不止的源头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