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营第三期 | 文学创作浅谈·第十一课

理事会读写营第三期 文学创作浅谈

主讲:江南铁鹰


第十一课关于小说的情节创作。

这一节我谈谈对小说情节创作的个人体会。

情节是什么?打开百度的词语解释,有这样一条:文学作品(如小说、剧本、短篇故事或诗)的事件或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包括由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列有动因的事件的逐步展开过程就是情节。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饮食男女之类,能成为小说素材的"生活",至少应该有三个条件:
1、具有较鲜明、生动的形象;
2、具有独特性;
3、具有一定的思想 内涵。

因此,当作者在观察生活的时候,无论对人物、对故事、对环境,都应从上述三点出 发,勇敢地扬弃那些琐屑的、纷纷扰扰的"流水帐",渗透作者 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1.所选题材要有现实基础

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契柯夫的《变色龙》,在世界短篇小说的瀚海里虽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它显得那样新解,活泼有力,令人回味不己,它像一面镜子,使人们看清了沙皇统治下充满丑恶的社会现实。

楚洛夫审理“案件”的过程,是小说情节的发展和高潮,作者以十分个性化而又颇具幽默感受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这位沙皇警官多次“变色”反复无常的种种丑态。

奥楚蔑洛夫是一挤进人堆,便在公众面前在耍其威风,专横地吆三喝四,大喊大叫,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当他听了首饰匠赫留金的申诉,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在奥楚蔑洛夫裁决狗咬人的案件的过程中,十二次对话中竟有六次“变色”而他阴阴阳阳,变来变去,又完全取决于对狗“身份”的估计,这就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他骄横虚伪、欺下媚上,见风使舵,反复无常的变色龙丑态,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作者将“变色龙”——这种皮肤能随环境的颜色而不断变化的小动物作为小说标题的用意,这一标题不仅富有讽刺意味,而且形象醒目,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情节安排合理化,有相应的辅助和暗示

《项链》中有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小说写女主人公一直向往上流社会,可是接到部长的情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时来运转,却又丢失了项链,赔完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然而这些情节看似出人意料,却是合乎情理的,这与作者作了一系列铺垫是分不开的。且看小说开端,作者大段大段介绍玛蒂尔德向望过上流社会的心理,这就为下面描写人物懊恼发愁,遭到挫折提供了依据。小说还提到女主人公与她的朋友佛莱思节夫人的关系,看似无足轻重,却是下文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此有关,在借还项链时,佛莱思节夫人毫不在意,这蕴藏着一个暗示,项链不是值钱的东西。小说最后点出是假的,读者再想到上文的暗示,会恍然大悟。

3.情感变化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再如《项链》中,小说一再描写玛蒂尔德如何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可是她在舞会前的两次表现却出人意料,见到请帖不但不欢喜反而发怒,准备好舞服,她不但不高兴反而发愁,这种意外的表现吸引读者去探究人物的心理和动机,同时又使情节的发展出现波澜而不显呆板,丢失项链的偶然事件使人物的命运发生根本的变化,也成了小说情节发展的转折点,小说的结尾,作者又出人意料地让女主人公备受生活艰辛之后,又经受一次精神上的打击,对她的虚荣心给予了沉重的惩罚,最后,小说在路遇故友,发现赝品的情况下嘎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使得全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效果都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把握住以上几点,情节的安排才能恰到好处,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多向名家名作学习,潜移默化、功到自然成。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故事情节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托,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紧紧结合,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也就是塑造典型性格的过程。故事情节越典型,越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就越有利于典型性格的塑造;脱离了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节再曲折生动,也毫无意义。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鉴赏小说的情节,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一般来说,故事情节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的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例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由于作品篇幅长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内容的特点,小说的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鉴赏小说情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二、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故事情节应以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围的人嘲笑他、与他争辩的情节,正是要表现孔乙己偷窃、迂腐的坏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和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又是为了表现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后爬着到酒店喝酒,又谎称腿是跌断的,这些情节则表现他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讲面子的弱点。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来完成对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阅读鉴赏时,要逐一分析,挖掘情节的意义。

三、见微知著,涵泳细节的内在意义小说的情节往往由若干个场面构成,而场面总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个情节令人难忘。犯人在最后受判时画押,通常总是迟疑而颤抖地执着笔,无可奈何地画上一笔就算,鲁迅写阿Q的画押就大大不同,是独一无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而另一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即使没有看过《阿Q正传》全文,不知道阿Q平生为人,单就这一细节来看,阿Q的麻木无知就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了。如此抓住场面和细节鉴赏,就不是浮光掠影了。有人阅读小说,只顾着热闹,单纯追求故事情节紧张曲折,而不想想作者通过一定的情节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何社会意义,又是如何解决的,等等,这就不得要领了。

四、品味技巧,领会情节的艺术匠心每篇小说的情节铺设都有讲究,小说情节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和扣人心弦,应该说是所有优秀小说的显著特点。什么地方埋伏笔,什么地方照应,什么地方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写,哪些地方是游离于情节之外、荒诞不经的“噱头”等,都要细细加以赏析。例如《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情节,每次各不相同。一进,只让刘姥姥见了王熙凤,借此给读者展示了荣国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的豪奢;二进,刘姥姥见了贾母,又是饮宴,又是饱览,让读者见到了荣国府也有各种矛盾,由此埋下了贾府即将败落的伏笔;三进,那位曾向刘姥姥伸出援助之手的琏二奶奶也不得不向她呼救了。鉴赏这样的情节,我们不仅要注意情节本身的变化,还要注意发掘情节所寓示着的主题意义。同时,又要看到作者在组织情节时所显现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艺术特点。

许多小说作者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有的作品的主题是在人物之前产生的,而有的主题 是在有了人物之后才确定的。例如茅盾创作《春蚕》,是先有了主题,"其次便是处理人物, 构造故事。"(《我怎样写〈春蚕〉》)而王蒙说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并不是先有了主题然后再去 写的。他说:"《夜的眼》是什么先行呢?是感觉先行,感受先行,是对城市夜景的感受先行。 这里头有我个人的感觉,但又不全都是。……《夜的眼》就是写一个长期在农村、在边远地 区的人对大城市、对我们生活的感受。……这个感受饮食着深思对我们生活的深思,这个深 思还没有做出明确的结论,但是它充满了深思。"王蒙又说:"《夜的眼》还有一个主题,这 也是我在最近才明确的,就是写了我们生活中的转机。……所谓'转机',充满了艰难,充满着历史的负担,但又开始有了新的东西,大有希望。《夜的眼》里既有负担,又有希望; 既有伤痕,又有跨越伤痕向前进的努力;既有思索,又有感受;既有想不清的地方,又有相 当清楚的地方。我觉得《夜的眼》里包含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漫话小说创作》)

总之,我们对小说的材料必须深入开掘,对主题必须刻苦提炼。而在构思时、写作中, 是不能将主题提炼、人物刻划割裂开来的。可以是主题先行,也可以是人物先行,还可以是 感受先行。而且,主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即写成多主题的小说。

关于情节有很多种定义。有一种解释是,将能引起人的兴趣和悬念的重要事件按顺序结构起来。

不过我还要加上一点,我认为情节是运动的,是一系列的改变。这些改变——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或是一群人物的冲突——将会改变他们的命运、选择和信仰。

令人满意的情节应该:
●通过决定、失误和行动使人物曝光;
●揭示冲突并使冲突戏剧化;
●解决冲突;
●给予作品复杂性和广度。

以不幸的发生为基础,情节由一系列麻烦事、意外和后续事件累积而成,这些事件轮流给故事增添紧张感并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情节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急转弯,有死胡同,有旁路,有弯路。每增加一处困难,就有更多的选择需要做,更多的道路可以选。

在每一个转弯处,都要去处理不同的混乱、失序、争吵、挣扎、困惑和两难。

情节要逐步升温、沸腾,直至在最后一幕爆发。你不能写那种情节不温不火的故事,相反,故事要的是逐渐增加的紧张感,令人无法喘息的压力,以及主人公的别无选择。

情节要能使人信服。在最后一幕中,在千钧一发和主人公山穷水尽的时刻,既要注重戏剧性和情感,又要言之合理。

这并不是说,每个情节都以点球决胜负或肢体冲突的方式来结束,毕竟还有许多故事是安静的、富于思辨性的。而且有时大多数冲突都是内在的,而非外化的。

无论如何,结尾会给出答案,张力要得到释放,冲突要得到解决。做出决定,达成目标,生活翻开新的一页,胜利在望。

生命中的大事发生过后,结尾就像沸溢的蒸汽锅,压力得到了释放。那种释放是真实的、可感的、舒畅的。

由于小说本身是基于转变的,所以在你动笔之前,就要对情节有一种全局观念,这样才能写好情节开始之前的部分(开篇)和之后的部分(高潮)。

一般而言,故事会展现以下这样一些重要的转变:
●从失去到寻获。
●从麻烦到解决。
●从神秘到理解。
●从疑问到解答。
●从冲突到和解。
●从危险到安全。
●从秘密到揭露。
●从混乱到有序。
●从两难到决断。
●从蒙昧到畅晓。
●从悬而未决到尘埃落定。

当被迫遵循严格的格式创作时,想象力才能达到最大化,并诞生最丰富的想法。绝对的自由,带来的只是漫无边际的散漫。
——T.S.艾略特(T.S.Eliot)

情节点

大多数故事的失败都是因为作者不理解讲故事靠的是一系列情节点带来的逆境、转变和跌宕起伏。

故事中的若干戏剧性的高峰,伴随着关键的逆转和转折,改变故事的整体进程。这些戏剧性的高峰正是所谓的情节点,是它们作为骨架支撑着情节。

情节点可以是一件错综复杂的事件,这个事件将故事推入了单向传送门。一旦主人公进入这个门,就再没有回头路,只得一条路走到黑。情节点引爆紧张感,并引入新的元素和困境。

情节点通常是一种人物必须要面对的危机,是故事的决定性时刻。大部分的情节点围绕主要冲突展开,揭示人物的赌注,展示主人公的劣势和优势。

一个个冲突不断升级的情节点累积起来就是故事的“剧情线”。

在你开始动笔写小说之前,先想好故事中将会发生的重要事件和转折,这些就是情节点的所在。有一些情节点会比其他的更重要,所有的情节点都必须带来转变。

如果你写的稿子有80000或85000字的篇幅,那就需要大约6个主要的情节点,尽管那些成功的作品有时只需要3~4个就够了。

情节点的要素包括:
●引入一个具有威胁的转变。
●总是余波不断。
●将事件抛入新方向。
●具有启示性以使读者看到事情发展的新曙光。
●事件结果总是出人意料。
●逐步提升紧张感和悬念。

在第一幕中,要描绘故事中的日常生活世界,并透露出人物即将失去什么。电影《泰坦尼克号》(Titanic)使用的是框架式结构,通过回溯过去引出主人公罗丝,描写她即将登船的时刻。

我们了解到罗丝对上流社会感到厌烦,不想踏入那段可以挽救家庭财务状况的婚姻。在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的巨著《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我们看到娇媚轻佻的美女郝思嘉住在南北战争即将爆发前的塔拉(Tara)庄园。

“第一主情节点”出现在第一幕,并且通常在这一幕结束。在这一幕,罪案发生,情侣初见,人物开启冒险旅程,反面人物出现,或者是在保家卫国的当口有人畏缩不前。

但是无论结果如何,这个主要事件都无法回转,曝光了主人公,并且深化了冲突。同时,将故事引向新走向,也给了主人公一个新的方向。

在《泰坦尼克号》中,罗丝倚在船头想要自杀。在《乱世佳人》中,郝思嘉在得知阿什利即将迎娶另一个女人时遇见了白瑞德——爱情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第二幕的任务是使第一幕中的问题复杂化。

在第二幕中,罗丝遇见了身无分文但是思想自由的杰克·道森,两人坠入了爱河。在《乱世佳人》中,战争爆发,郝思嘉嫁给了查尔斯,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

随着剧情发展,郝思嘉成了寡妇并搬到了亚特兰大,南部沦陷,郝思嘉在白瑞德的帮助下逃离了亚特兰大。为了引起更大的麻烦,“中间情节点”会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转变,通常是命运的转折,直接引向作品的高潮。

在《泰坦尼克号》中,“中间情节点”就是客轮撞上了冰山。在《乱世佳人》中是郝思嘉由于付不起塔拉的地税,绝望之中又嫁给了另一个她不爱的男人。

在第二幕的结尾,会出现另一个“主要情节点或反转”,通常是一场大的挫败、灾难或威胁。这个最不幸的时刻一般是主人公计划失败了,或他遭到了背叛,走投无路,或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泰坦尼克号》中是罗丝离开了救生艇,抛弃了确定的未来,回到了沉船上与杰克在一起。在《乱世佳人》中是郝思嘉的女儿死了,进一步恶化了她和白瑞德的关系。

在第三幕中,高潮和冲突的最终解决构成了“最终情节点”。“最终情节点”是一场决战,是戏剧的最高潮,是读者目睹了主人公所有转变过后的情绪的最高点。

在《泰坦尼克号》中是罗丝选择生存下去,即使杰克已经冻死在冰冷的大西洋中。在《乱世佳人》中是经历了颇多转变的郝思嘉终于意识到自己爱的是白瑞德,而非阿什利。

如果你对情节点还有疑问,那就问问你自己,你的人物在故事中的那一刻可能面临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有时候在开始写作之前就设计好所有的情节点确实有困难,因为你可能还不确定剧情会如何发展。

但是在动笔之前对故事的走向越有把握,尤其是对结局越有把握,就越容易写好。

简单通俗一点说,情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故事的设计。其中最关键一点我们必须弄明白,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作者策划与设计的。也就是说,是虚构的,并不是生活中真实的拷贝、复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文学作品不同于生活。文学作品是反映生活的,却又是高于生活的。不可能去复制、拷贝一段社会去构成小说的故事情节。

我们有很多初学者,往往会将真实生活中一些内容如实搬上小说。其实,那是一种认知的错误。小说不是生活,虚构才是小说的本质。无论写书,还是读书,都不应该沦陷到错把虚构当成真实。

一个高明的作者可以把分明是虚构的情节,描述成十分逼真,真到你完全相信就是真实的东西。其实,这恰恰是小说可以引人入胜的理由。我们夸赞某个作品好,常常用的就是逼真这个词。逼真,就不是真的。只是逼近,非常像。可再怎么像,还是虚构的。

那么又为什么会逼真?

这就要求作者在构思、策划、设计事件情节的时候,学会善于符合现实生活的规律,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当然一定会有人指出,现在出现的诸如玄幻、穿越、修真、重生、科幻等等小说,在现实生活是完全不存在的,有怎么会符合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性?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小说并不是今天才有此类作品,我国古典小说就有《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搜神记》等等。可见这种神怪小说,早就诞生了,今天这些玄幻、穿越、修真、重生、科幻,只是神怪小说的发展。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小说,就是完全脱离现实的?因为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神怪,当然还有武侠类作品的各种不可思议的武功,也都属于此类。

所谓误区,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些看上去的神怪和超乎寻常的功夫,还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只是被加上了一件神鬼的外衣,赋予了他人类想象中具有的能力。就像一个梦,你在梦中具备了超人的能力。我们只要仔细去研究这些神怪,就看得出来骨子里它们其实具有的还是人的本质。我们说的要符合的是人类一种客观思维,你的作品尽管可以玄之又玄,神乎其神,前提是符合一定的思维逻辑,并不能违背客观逻辑。

我们可以举个极端化的例子,《西游记》中有一段女儿国的情节,其中写到猪八戒等人误喝了子母河的水,结果在肚子里坐下了胎。大家可以看成非常荒诞无稽的一个可笑情节。想过没有,其实包含了古人一个想象,人类是否可以无性生育?男人是否可以怀胎?那么,今天的科技,已经回答了这个在小说中荒诞无稽的情节:克隆技术就是无性生育,男人同样可以十月怀胎。可见很多时候,那些看似荒诞不符合客观的东西,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验证的。

在小说的情节创作中,重要的不是真实性,而是逻辑性。就是你设计的情节,从事件起因到事件展开,最后发展到高潮并结束的完整过程,应该符合严密的逻辑性。是这个逻辑性要符合客观规律。

常常会听到观众批评某一部影视作品不符合逻辑、太假。明明本来就知道是假的,是虚构出来的,怎么会又指责太假?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不然,观众知道是演戏,演戏当然就是假的。可你演的谁,演的什么背景下?那么你应该符合你演的那个人的生活,你不能让一个生活在18世纪的人,说出21世纪人的语言来。也不能让一个21世纪的人,穿着18世纪的衣服。除非你是穿越,就是穿越也是要将其中的客观性和逻辑性的。

虚构是不等于可以胡编乱造的,这就是底线。

一部小说的情节安排,是非常重要的。特别对于中国读者,因为中国人注重的是情节,也就是可看性。你的情节必须引人入胜,读者才会买单,就这么简单。

所以对于一个作者,除去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再就是情节设计了。在这个问题上本人谈不上成功的经验,只能有些体会和想法而已。

情节设计的几点体会:

在情节设计中,第一要紧的是,设计一个扣人心弦的事件开头。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造成扣人心弦的可能。比如前面举过的短篇小说,就不可能造成这样的开场。即便如此,开场也要精心设计。我们回忆一下,那个短篇的开场:拥挤不堪的上海地铁早高峰,打开车门后一老一少的抢行、抢座。这就是开场。这个开场一般会造成的悬念已经垫铺好了,在经过千辛万苦得到的座位自然是很宝贵的,那么面对其他需要的人视若无睹,也就可以理解。因为符合正常逻辑,这叫情理之中。然而作者要设计的恰恰应该是意料之外。于是,情节开始发展。更多的人上车,出现了需要让座的抱孩子的老妇人和年轻母亲。年轻人真是视若无睹,老人主动起身让座。这是第一个意料之外。再接下来,在老人这个举动的感召下,在外地人的声声赞美中,刚刚不顾一切抢行抢座的女孩子起身让座了。这是第二个意料之外,这个比第一个更加重要,因为这里才是主题需要,伟大是可以传承的。还有第三个高潮的意料之外,女孩子的一声“谢谢”。她有没有理由说声“谢谢”?有没有必要说这声“谢谢”?当然有,只要你明白了她是谢的什么,就理解了。

前面还有一个例子,是长篇小说《玲珑玉女》的情节开场,一场惊心动魄的车祸,这里不再详细分析了。这要开场就是为了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

情节创作的第二个要素,是制造悬念。

所谓悬念,就是一个未知的可能性。在小品和相声,以及一些说唱类艺术形式中称之为“包袱”。这是文学艺术形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做包袱,或者说制造悬念,是有效形成文艺作品看点的重要手段。要做好包袱,是需要功力的。你的包袱没有做好,别人不打开,就会猜出里面是什么东西。你觉得他们还会有兴趣打开这个包袱吗?同样,你制造出来的所谓悬念,完全没有让读者去猜想的空间,那么,他一定不会把这本书读完。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悬念,才会让读者对结果产生强烈的欲望?起码有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个,结果是多样可能的。

也就是悬念后的发展,不是唯一模式,它很可能存在三种,甚至三种以上的结果。

这些可能性才是读者想去了解的悬念。好奇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中国人最为突出的一种特点。这就是中国人喜欢看小说注重情节的根本所在。

第二个,结果要有新意,不要设计那种读者最容易想到,最常见的模式。

要记住,你每一次揭示前一个悬念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后面新悬念的产生。所以你的结果应该充满新意,完全不在读者常规逻辑思维考虑的可能性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差别。前一种,很显然就是有悖常理的,而且读者一看就知道你会怎么编。这样的悬念,与其有,不如没有。只有后一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也就是完全符合逻辑,恰恰你想不到,完全出乎读者的意料。读完后,读者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是这样!我怎么没有想到?”这就是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三个,悬念可以充满奇特和新意,但是一定有严密逻辑性。

不能有悖人伦常理的想当然编造,也就是存在发生的可能性。符合生活发展的规律。包括那些鬼怪、穿越、玄幻类作品,也有一种自身需要遵守的规律。

上面说的是对悬念结果的设计,其实不仅是结果需要精心设计,就是悬念制造一开始,就需要作者精心的策划与设计。就好比一块包袱布,你要考虑用一块什么颜色、什么花型、什么款式的包袱布,是素雅型,还是华丽型?包袱布造成的直接视觉冲击效果,已经开始影响观众和读者,对包袱里面东西的兴趣程度。再打一个比方,好比一桌子菜,色香味俱全,才会勾起人的食欲。一看就倒胃口的饭菜,谁会去吃?

当然这块包袱布设计什么样子,什么花型、什么颜色,是要和你给什么人阅读有直接关系的。也就是你为自己的作品设计什么受众面?给什么人看的东西,你设计什么样的悬念。千万不能指望自己的作品,上到七八十的老头老婆,下到七八岁的童子,是人都爱看。也别认为自己的东西好到走卒贩夫和达官贵人,时尚女郎与书生夫子可以都接受。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作品,就是世界名著也做不到。鲁迅有句著名的话“贾府里的焦大,绝不会爱上林妹妹”,同样可以用到这里。不同的受众对象,只会接受不同的作品。所以你的作品需要确定针对性。这层包袱布好看不好看,是这一类人说了算。比如,你整一个大红大花的玩意儿,你应该准备给喜欢二人转的东北人看,要是你指望这样的东西,江南水乡的南方人也会喜欢,那就是痴人说梦。再比如,你的小说带有明显的章回小说,半文半白的书生学究气,应该考虑自己的受众对象是中老年,不是那些喜欢快节奏,跳迪斯科的朋友。悬念这层包袱布就这么个特点。你必须制造出,你希望接受的受众面,最会产生强烈了解欲望的悬念来。只有这样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具体的例子很难举,这是一种个人体会。比如前面举过的例子《玲珑玉女》,这是一部章回式小说,有一点点文夹白,不一定符合所有现代年轻人的口味,可也不一定是所有中老年都喜欢的内容。应该更适合有些文化知识,也比较喜欢读写历史的一类读者。这部长篇小说的开头,就设计了一个可以产生不同可能性的悬念。

在玲珑镇的一座叫“北雪晚晴”的桥上发生了一场车祸。一个美丽的姑娘被惊马撞飞了。这是悬念,会有很多的可能性,另外读者也会对,姑娘是谁?是谁的马撞飞了姑娘?姑娘是伤了,还是死了?如果是伤了,什么人救了她?如果是死了,死以后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如果姑娘得救了,救了姑娘的人是不是就会因为英雄救美开始演绎爱情故事?等等、等等。下面就要看作者怎么去突破常规定式,用自己独特的解决方式,来给读者创作奇迹了。

我选择的是让她被人救了。这可能看上去是有点落俗套,其实不一定。因为救她的不一定和她发生故事,或者不一定马上演绎一般可能出现的模式。当然你可以选择让她先死,然后穿越、重生等多种可能。因为既然是在整部小说开始出现的重彩浓墨的人物,是不可能让她马上彻底在书中消失的。她只能活着,不管用什么方式。这也是小说自身一种逻辑性决定的,否则,你属于愚弄读者了。

人救下来,才会有后续的情节发生,才需要告诉读者,她是谁?是谁撞了她?是谁救下她?又是谁和她继续以后的故事?这就是小说的开始的悬念需要做好的各种垫铺。我可以肯定一点,你假如在读,或者现在去猜,你一定不会猜到,这位一开场就出现的女子,究竟会和谁,将曲折的爱情故事演绎到终曲?这绝不是大话,因为随着这部长篇小说后续情节的开展,我这个始作俑者,自己也在受到了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自身发展变化的钳制,并不能现在就给她确定一个最后的结局。

这也许就是创造小说,尤其是创作长篇小说,给我带来的无限乐趣吧?

关于小说的情节,就谈这些个人看法,肯定不全面,只是老朽一些肤浅的认识罢了。


🍑【课后习作】
本课时作业截止时间2023-5-2423:59。在评论区用学号开头提交,如:【03000】习作或者习作链接。本课时作业完成方可参评满勤奖。

作业,请你用自己的文字设计一个故事情节,注意要有让人读下去的悬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