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平时工作非常忙,白天让阿姨帮忙带孩子,晚上下班回到家自己哄孩子。一天,朋友一脸疲地问我:“小骞,你说管孩子怎么就那么费劲呢?每天晚上我都因为催孩子睡觉,弄的是孩子不愿意,我也一肚子气。”
原来,孩子经常晚上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说好的8点关电视去洗漱睡觉,到了时间就是不执行。妈妈上班非常累,下班回来要陪孩子玩,还要天天为孩子按时睡觉,反复催好几次。有的时候都9点了,孩子还看动画片看得不亦乐乎,妈妈经常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免不了冲孩子嚷嚷。
这个场景很多父母可能都经历过。妈妈反复催促,孩子还是不去睡觉。接下来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孩子看电视正在兴头上,完全听不进去妈妈的话,又哭又,吵着还要继续看动画片。妈妈就会更暴躁,发更大的火,简单粗暴地直接把电视机一关“拎”着孩子就回屋了。另一种情况是,孩子被妈妈生气的样子和暴躁的吼叫吓到了,心里很委屈,但是也不敢顶撞,蔫地、很不开心地回屋了,带着槽糕的心情入睡,甚至会记恨妈妈。无论孩子是哪一种反应,他的心情都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即使孩子睡觉去了,妈妈看似“胜利”,但其实,妈妈和孩子之间进行了一次非常失败的沟通。
无论我们是想教育孩子,还是想了解孩子于;无论我们是想塑造他的价值观,还是想引导他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切,都需要有沟通来实现,而不是一边牺牲亲子关系,一边“压迫”孩子去执行。
沟通,是父母完成教育引导首当其冲的落地动作,如果这个动作失败了,那么所有的目标,即使有一时的作用,也无法持续长效。不懂沟通,一切的期许都是一厢情愿;不会沟通,我们对孩子的爱很可能变成伤害。
沟而通,一通百通;沟而不通,不通则痛。沟通,有道,有术,充满奥秘,不是张嘴说话那么简单。
有一条关于沟通的定律,是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知道并熟练掌握的,就是著名的“55387定律”。这条人际沟通定律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被广泛用于职场培训,后来也被用到家庭中。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同样是发生在人和人之间的,是扎扎实实的“人际”沟通。
55387,即55%+38%+7%=100%。55%是沟通中的态度,包括动作、表情等;38%是讲话时的语气; 7%是说话的内容。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际沟通效果,55%是由态度、肢体语言、面部神情以及穿着仪表是否恰当、得体决定的:38%是由语气、口吻决定的;只有7%来自我们说话的内容。
刚开始看到这个定律时,我仔细琢磨了一下,相当震惊也非常认同。震惊,是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把注意力放在说话的内容上,而忽略了很多语言内容之外的东西,而这些在沟通效果中占比高达93%!假如没有这93%,那么7%的内容能发挥的作用会极其有限,甚至完全送达不了。
试想,一个人态度傲慢,对我们或嗤之以鼻,或居高临下,或缺乏尊重,语气里透着不屑、否定、指责、教训、不耐烦………那我们还会去关注、赞赏对方说话的内容吗?很难。即便他说的都对我们也会搜肠刮肚找理由否定他,因为对方的态度和语气让我们不舒服,我们需要一些东西御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进入情绪对抗。
反之,假如一个人态度温和,带着尊重与我们对话,语气里没有攻击,轻风细雨,稳定平和,通常我们会愿意听听他都说了些什么内容,就算说的有瑕疵,我们也愿意表示理解,甚至会给他补台。所以,如果想保证7%的内容能够有传递出去,需要55%+38%的保驾护航一态度和语气,这是保证沟通良好的根本基础!
不难理解,我们说话,说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完成信息送达。那么,信息“送出”与信息“送达”之间,需要温和、尊重、善意的态度和语气搭桥,桥断了,必是“断桥人在天涯”。
《奇葩说》的辩手藏鸿飞讲过,他和女朋友“沟通”一件事自己感觉说得对极了,列举了一二三四五个论点,六七八九十条论据,口吐莲花、唾沫横飞,说得激情澎湃、酣畅淋漓,结果女朋友盯着他说:“你为什么吼我?”完蛋,白说了!也就是,一且一个人的态度、语气失当,听的人根本听不进说话的内容,却能快速清晰地捕捉到令自己不爽的情绪。
想想我们和孩子说话的时候,通常都聚焦在说话的内容上,对态度、语气并不在意,不耐烦、否定、责怪应该是“常客”,也就难怪孩子听不进去。
很多父母气一来,眼晴瞪着,脖子伸着,声音变大,语气中充满责备不满,说不定手指头已经指到了孩子的鼻尖儿前或者脑瓜门儿上…闭眼脑补这个形象、态度和语气,93分全丢!所以,孩子也没有心思去听父母讲的是什么,所有的劲儿都使在了对付和招架父母的糟糕态度和暴烈脾气上。
遗憾的是,现在有太多失败的家庭沟通明明是由对态度和语气的缺乏管理引起的,可是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还总在纠结于“我说的是对的呀,为什么你不听”!
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界有个共同的观点,孩子是情绪的俘虏,他们捕捉到什么情绪就会和什么情绪联盟,而且孩子都是捕捉情绪的高手,敏感而精准。当发现父母动作、语气和态度里有指责、抱怨不耐烦等负向情绪的时侯,他们马上就会让这些情绪成为自己的,然后带着这样的情绪和父母对抗。无论是显性对抗一一大哭大闹满地打滚,还是隐性对抗一装没听见转身回屋,都是孩子的表态,潜台词是“我不喜欢你的态度,所以我不想听你说话!”
这便是不温和沟通的代价一沟通的中止,对抗的开始。
用好“55387定律”,可以帮助父母管理好55%+38%,让7%被孩子接收到。
从知道了“55387定律”,我就开始“有意识”地管理自己与别人说话的语气、口吻和态度,我惊喜地发现,效果真的非常棒。最为直接的感觉是,别人可以听进去我说的话,而且会给出正向反馈,沟通进人良性互动循环。回到这一小节最开始的场景。
妈妈看到时间已经挺晚了,孩子还在看电视,她应该怎么做呢?她可以慢慢地走到孩子身边,摸着孩子的头,用柔和的语气对孩子说“宝贝,咱俩刚才是不是说好了,看电视看到8点就去睡觉,你看,现在已经8点了,那你是不是要说话算话呢?”如果妈妈用这样的态度和语气去和孩子进行沟通,沟通的难度会降低很多。即便孩子对他心爱的动画片再看不够,心里可能也会想:“是哦,我已经和妈妈约好时间了,现在已经超时了,我该去睡觉了。”当然,他还非常可能眼妈妈讲个小条件:“看完这一集,行不行?”无论怎样,母子的这次沟通都不会是鸡飞狗跳的。
在沟通的路上,“55387定律”是始发站,从这里出发,沟通才会走到良性的轨道上。所以,建议你下次再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先有意识地管理好自己的“55”和“38”,再去传追“7”的内容。
小骞亲子锦囊
想让亲子沟通更有效,父母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1. 和孩子沟通时,父母的神态表情要保持平静,态度温和;肢体语言也要注意,不能摔摔打打,夹带火力。
2. 和孩子沟通时,父母的语气口吻要保持平和,尤其是张嘴说出的第一句话一一这往往决定着本次沟通的成败。哪怕孩子做了让父母再生气的事情,也不能上来就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