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现象,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明明要拿的一个玩具就在身后,扭头就可以够得着。当可乐扭头看到的时候并不是伸手去拿,而是站起来,转过身,正对着目标玩具弯下腰去拿,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孩子的这种行径叫做“连动”。心想好可爱,动作笨拙,思维简单,老人家会说太笨了,就在手边的东西还要拐个弯去拿。有时候这种“连动”也会看得我特别着急,毕竟大人动作思维灵活些,看到这明直线可以完成的事情绕几个圈有时候还不成事,对于我内心特着急的人会是一种煎熬。砌积木尤其容易替孩子急,玩那种拼装的积木小手在调整积木方向的同时头和身体都往小手移动的方向。毕竟手头身体一起转动只能到有限的角度,并达不到拼合所需要的旋转角度,在反复多次转动都难以成功。当时并不懂得鼓励或者帮他一小步去完成拼合,很多时候就直接帮孩子接上。看书估计没机会表达他的这种“连动”行为,因为每当我看到可乐把书反过来看就马上放正,并不懂静静地观察。以前我的动作总比孩子快很多,也经常主观地断定他下一步要做什么。当时还为自己这种敏锐而嘚瑟。
直到有一次,和一位妈妈下午茶,两岁的儿子睡在餐厅的沙发上,正好迎面对着灯光,我用餐牌帮他挡住。当儿子睡醒时他的手往餐牌的方向伸过去,我马上拿开。朋友问我为什么拿开餐牌?我说:“挡着他了,他想拿开坐起来。”,朋友继续问:“你怎么知道他觉得挡住?怎么知道他想拿开?”。朋友这一连几问让我回去思考了一段时间,确实,孩子一个动作我只是主观地认为我觉得他想怎样,其实孩子的心思不一定就是我为他翻译的这些,后面也许还有很多信息,真正的完整的表达也许在后面的几十秒或者几分钟里,需要观察。当时和那位下午茶的朋友还有一个细节,步行到停车场的时候她说:“你不需要牵着儿子走那么快呀。”,是的,我就是一直在“赶任务”,很少慢慢地悠闲地与儿子去体验生活。从那时起我试着把自己与可乐一起时的节奏放慢些,放慢些……牵着蜗牛去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