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刘润老师独家专访小米的一篇文章,忽然对核聚老师说的思维框架有了理解。
拿零售举栗。
比如零售,本质是什么呢?零售的定义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种要素的万千组合。商品展现的参数和体验,是信息流,付款收款,是资金流,自己拿回家或快递送回家,是物流。这里的所有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脑中应该有的框架。这是大框架,基于大框架展开的更小一些小的框架,比如零售=客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线下商业还存在一个概念叫坪效,是线下店铺每平方米的年营业额。所以坪效=(客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面积,这些小框架,是你行动的细节和方向,而你思考的细节也就应该基于此框架之上的千变万化。这个框架是任何时代商业的本质,都不会变的。但本质之外的现象则是千变万化。可以说,谁能找到更高效率的组合,谁就可能成功。
所以,任何时候,掌握概念,以及在此之上的系统思维研究,很重要。有时候,可能你未必理解原理,你得到的是市场直接的反馈。这个反馈,有时是一种趋势的体现,你复制然后就做大了。不得不说,有些人天生具有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永远知道什么最重要。而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个别现象或意外,你如果不理解原理和本质,砸锅卖铁投进去,就可能倾家荡产。比如股市,比如楼市。
很多时候,一个事物是很复杂的,包含的各种因素还会受到各种影响,这就更加要求你去理解这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与外界各种因素有联系,就需要把那些因素也纳入进来,考虑进去。
想对于我理解的这个框架,有些人的适合范围更广更大,普遍适合所有的事情,更象是一种方法论,比如马期克的第一原理,本质上是物理学说,适用于宇宙,所以适用范围更广,他思考任何事情都是基于这个框架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再具体到每一个事业的本质。巴菲特的复利指数指导思想属于数学领域,所有与数字有关的方面,都可以基于这个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