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管理,很多人认为这个是管理者的事,其实不然。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有多重角色,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周边建立关系、发生互动,我们成为很多事件中的一个角色或一个环节。
面对这些复杂点线交织的日常,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懂管理、会管理,至少先做好自我管理。
过去工作中,有幸得到一些贵人培养指导,由自己不是很满意的状态,慢慢有意识改变,到现在自己可以比较自如工作和生活。
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写这个主题还不是很具有说服力,纯属整理的一些体会和想法,欢迎交流。
我把时间管理放在第一篇,因为时间是消耗品,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稀缺的。时效常常是衡量一个事项价值或人员能力的重要指标。
时间管理最核心的是事件管理。事实上不管我们是否有意识,我们每天都在进行事件收集、筛选、计划、处理的行为。
01 收集和分类
以前一位上司的要求令我印象极为深刻,他说公司8点半打卡上班,不是要你8点半才走进办公室,而是要你在8点半时已经整理好当天工作计划,进入工作状态。可见他对计划条理的重视。
现在我每天早上都会花5-10分钟详细梳理当天工作计划,记录在笔记本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时也把当天新的事件陆续登记上。
事件按照弹性程度可分为日程类和清单类两种。
日程类事件的时间和情境是固定的,没有任何弹性。例如:星期二上午10点到11点要开个电话会,周日下午约了朋友们去爬山,这些事件是没得选择的。我习惯用苹果手机的日历做记录,不仅可以登记主题、时间、地点,还可以进行分类(工作、家庭、聚会等),可以灵活设置提醒,很好用。这样我随手翻开日历就可以看到接下来每天的日程安排。日程类事件不宜安排过多,否则你的时间余地就越小,对一些突发事件会显得忙乱。
清单类事件的情景和时间可能都是不固定的,可能只有截止时间或者大约在某个时间完成就可以了。例如:这个月内要给上司沟通一份数据报告,18日前要就项目A与小组成员做个阶段小结,等。
后面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清单类事件管理。
02 做计划
收集完事件后该如何做筛选计划呢?记录好每个事件并加上期限,如果涉及相关人员也一并记上。
以上这种简单整理适用于日常事务,如果是复杂的项目,例如大型会议组织、系统设计开发等,可参照项目管理。用excel制作项目管理表,将项目主题拆分成若干子项目,确认截止时间、负责人、管理目标,并加入进度提示。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告诉我们“要事第一”,史蒂芬·柯维建议我们做“重要紧急”四象限中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的事件。
我理解“重要紧急”事件仍然是第一优先的,史蒂芬·柯维是要我们打好提前量,即“昨天做今天的事,今天做明天的事”,这样就通过提前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件,进而压缩重要紧急事件的数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
如果我们总是被重要紧急象限的事项牵着鼻子走,那么我们就一直被纠缠在过去,显得十分被动。
03 事件定位
为每个事件分配时间及量化完成度。每天面对众多事件,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就要对每个事件有个定位,搞清楚做这个事件的目的,自然就可以得出定位了。有的事件需要200%完成,有的需要120%完成,而有的可能仅需要完成60%。
04 检查和复盘
没有对计划的检查和复盘就等于没有计划和管理。每天点检工作计划,确保对时间节点心中有数,每完成一个事件后就划掉一个。一周结束后把当周的事件做个整理,未完成的清单事件转移至下一周工作计划中,即每周作为一个管理周期。也可做月、周、天计划进行管理。
05 小事务随手快速处理
另外,清单类事件中,有很多是可以随手处理的,这些就不必列入工作计划中。例如:同事微信问我2条简单数据,经销商问我商务政策某个条款,朋友想买某品牌的车问我可否有优惠介绍等等。对于这些事情可能两三分钟就处理掉,这样就不会让自己的事件大量堆积而显得有压迫感,或者因忙碌而忘掉那就尴尬了。
管理大师德鲁克对时间管理有更深入的见解,他认为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首先应该弄清楚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了,需要先诊断自己的时间,去掉浪费部分,再谈管理。
他建议用时间记录法,记录每个事件的起止时间。保证先后两个事件的时间是连续的,不可事后凭记忆补记。每天记录,连续三四个星期为一个周期。估计结果会让大多数人大吃一惊。拿到这个记录表之后,第一轮可以检查哪些事情是非生产性时间,第二轮可以看看哪些事情根本不必做的。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消除时间浪费了。
自律改变生活!!!
—— END ——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