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游

下午4点,我从苏州留园乘游1路到达虎丘,从北门进入虎丘景区。(其实从南门进去更好,可以依次看到虎丘的牌楼、头山门和二山门等)

虎丘山,原名海涌山,相传春秋时期即为吴王阖闾离宫所在。《史记》载,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葬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蹲踞其上,故名。(另一说法为虎丘因形似蹲虎而得名。)

南大门的“吴中第一山”牌楼

虎丘由帝王陵寝成为佛教名山和游览胜地始于六朝。唐代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时,领导苏州百姓自阊门至虎丘开挖河道与运河贯通,并绕山开渠引水。从此号称“七里山塘”的山塘街(白公堤)还有山塘河,成为苏州至虎丘的必经之路。北宋苏州知州奏改虎丘山寺为云岩禅寺,塔即改称“云岩寺塔”。

虎丘占地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苏东坡“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的千古名言,更使虎丘成为苏州的标志和必游之地。

从北门进去不久,就看到上悬“吴天蓬朗”匾额的一处殿堂。山道上一块大石,上刻“虎丘”字样,前面山顶绿树掩映中可见虎丘塔(又名云岩寺塔)。沿台阶走过河上一座新建的三孔石桥,环山道路口有马车可以乘坐。(当时我搞不清线路,错过了北门西侧的“孙武祠”和东侧的“一榭园”和“揽月榭”。 )

吴天蓬朗

再往上走,矗立着一座三门四柱牌坊,名“小武当”,上有匾额“吴分楚胜”,据说是“在吴地可以分享到当时楚国的名胜武当山”之意。

“吴分楚胜”牌坊

拾级而上,过了两座正裹网维修的殿堂(通幽轩和玉兰书房),山势逐渐陡峭,我只有小心走好脚下的石阶,不敢再向四周观望。后来知道此处为虎丘后山的“十八折”,难怪盘旋陡峻。

登至高处,就是虎丘塔(云岩寺塔)所在的小广场。虎丘塔,是苏州的象征。广场上古树参天,幽静清凉,但四周都是高树,并望不到远处。虎丘塔古朴雄奇,巍然耸立。游客以塔基处的矮围墙为参考,可以明显看到塔一层(共七层)各门洞高出围墙高低不同,也就是说塔身向东北方倾斜,但是这座古塔从未建成到现在,却一直斜而不倒屹立千年,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塔现残高48米,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腰檐、平座、勾栏等全用砖造,外檐斗拱用砖木混合结构。现塔顶轴心向北偏东倾斜约2.34米,据专家推测,因塔基岩在山斜坡上,填土厚薄不一,故塔未建成已向东北方倾斜。)

虎丘塔(云岩寺塔)

广场西南角有个小门,上书“天光云影”。穿过小门来到“致爽阁”,这里是虎丘山的制高点,可以极目远眺到市区的高楼林立。致爽阁最初名“海涌阁”,完工时正值深秋,登临者被秋风吹拂,心胸为之一爽,遂改名为“致爽阁”(往西可至“云在茶香”)。

天光云影

从致爽阁往东,就到了“双井桥”。“双井桥”架在剑池上,桥面上有两个井孔,当年寺僧就通过这两个井孔从剑池里汲水。据说夫差曾陪同西施一起在此照镜,所以这两口井也称“夫妻井”或“鸳鸯井”。

双井桥

从“双井桥”上俯视剑池,感觉特别的陡峭和惊心动魄。剑池壁上镌有多处摩崖石刻,其中“风壑云泉”和“剑池”最为醒目著名。前者相传为宋代米芾所书,后者据说是晋代王羲之手笔。

剑池

转出“别有洞天”月洞门,就是“二仙亭”。二仙亭通体花岗岩建造,又称“石亭”,始建于宋代,现存的亭子为清嘉庆年间重建。亭内立有两块石碑,分别绘有道家神仙吕洞宾和陈抟画像。据说两位神仙曾经在亭内下棋,一樵夫挑柴路过,停下观棋,一盘未完回到村里,却发现“山中方一日,人间已千年”。

二仙亭及周边

二仙亭西侧,是虎丘的标志性石刻“虎丘剑池”。(原为唐代颜真卿之子颜頵所书,当时为避唐高祖李渊父李虎的名讳,故意把“虎”字写成了“五”。唐以后,又有人把“五”字改回了“虎”。另据《山志》等书记载,“虎丘剑池”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明代万历年间,一个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不管哪种说法,在后人看来总觉得“虎丘”二字没有“剑池”写得那么好,那么漂亮,所以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 

虎丘的标志性石刻“虎丘剑池””

二仙亭东侧石壁上有“千人坐”、“生公讲台”、“可中亭”等石刻。这里的“生公”,是晋代高僧竺道生。相传,竺道生曾在此讲经,颇受欢迎,听众过千人。

“千人石”又称“千人坐”,是一块沉积岩结构的巨大的天然盘石。据《吴地记》记载,“池(剑池)边有石,可坐千人,号‘千人石’。”(又相传吴王阖闾墓筑成后,他儿子夫差想了一个毒计,请一千多工匠喝酒并观看鹤舞,等到深夜时乘他们酒醉,命人将这一千多人杀死。据说当年工匠们的鲜血把石头都染成了红色,每到下雨或阴天时就特别红,仿佛鲜血流下。)

可中亭也有故事, 亭子两侧有副对联,“顽石听经,禅心默契;名山埋剑,胜迹长留”,点明了生公讲经,剑池藏剑的事情。(又相传南朝宋文帝曾在虎丘聚僧舍食但已过中午,按佛门戒律就不能吃饭了,众僧都很为难。宋文帝见状曰:“始可中耳。”意思为,现在刚好中午。皇帝金口玉言,于是众僧开始大快朵颐。“可中亭”由此得名。)

可中亭

二仙亭东南侧积水成池,长有白莲,称“白莲池”。池中心有石兀立,上刻“点头”。传说竺道生讲经,不仅让信众叹服,也让池中这块顽石频频点头。时值严冬,但池中白莲竞相开放,池水盈满,所以有“生来池水满,生去池水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白莲花开”的说法。

白莲池和点头石

沿白莲池边的“五十三参”拾级而上,就是大雄宝殿。(相传善才童子一心成佛,但是拜了52个师父都未能成功,后经文殊菩萨点化,拜观音菩萨为第五十三位师父,才终于成佛。) 据说无论你走在“五十三参”哪一层台阶,回头都可看到中间的观音菩萨。所以有“五十三参,参参见佛”的说法。

大雄宝殿和五十三参台阶

大雄宝殿周围景点众多。殿西面可以到悟石轩,有一个“海涌岚浮”圆洞门,通往虎丘塔小广场。殿东南角是“五贤堂”(唐代的刘禹锡、白居易、韦应物和宋代的王禹侦、苏轼五位先贤),西北面有个“御碑厅”。“御碑亭”向东,可到“千顷云”(取宋代苏东坡诗句“云水丽千顷”而得名,有对联云 “波长先渡月,山秀自生云”)。附近还有“万家烟火”(上有楹联:七里旧池塘共几辈交游连宵诗酒;三更好明月况万家灯火一片笙歌。)、“小吴轩”、“望苏台”(此处亭台可远望姑苏老城)和 “平远台”等景点,精巧而富有意蕴。

海涌岚浮
千顷云

最后我从白莲池边,上到了旁边的“孙武子亭”。成语“三令五申”就是出自于此。(相传孙武初来吴国,经伍子胥引见,以兵法十三篇觐见吴王阖闾,吴王看过后非常高兴,命令他在后宫小试兵法。孙武把宫女分列两队,在千人石上进行操练,由阖闾的二名宠姬担任队长。可是宫女们视练兵为游戏,孙武重申军纪。第二次操练时,宫女依然我行我素,尤其是两位队长,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孙武喝令执法官立即将两个队长斩首示众。吴王见要斩两名宠妃,急派人上前阻止,但孙武毫不留情,说,“我既受命为将,就要按军法办事,否则就是对大王的失职。”说完立刻派人将两名宠妃斩首。孙武继续操练,宫女们都迅速站好队列,表情严肃、动作准确,吴王看后连连点头称好。)

孙武子亭

沿山道往下走,东侧是“真娘墓”,西侧是“冷香阁”。“古观音殿”在冷香阁的东北方向,与冷香阁院落相连。阁上下都是五楹,东、西、南三面环以廊,高爽幽静,别有清趣。(冷香阁1917年由苏州富商发起修建,意在建造一处冬季品茶赏景的好去处,周边遍植红梅、绿梅三百株。每逢仲春,红苞绿萼,疏影暗香。)

真娘墓
冷香亭

冷香阁向南直走下去,就是“拥翠山庄”。拥翠山庄依山坡而建,是苏州唯一的一座无水园林。(拥翠山庄始于清光绪十年,由清同治朝状元洪钧等人所倡导。与洪钧的才华相比,他和名妓赛金花的爱情更为有名。拥翠山庄匾额上的“庄”字多出的那一点,据说为赛金花所点,意在抱怨自己在洪家有份无名,地位低下,是个多余的人。仔细看那一点,更像是女人的眼泪。)我过山庄而未入,只看到两侧白墙上嵌着“龙”、“虎”、“豹”、“熊”四字砖刻(据说是清咸丰年间桂林官僚陶茂森游虎丘时乘兴挥就,建园时移来此处)。

拥翠山庄

拥翠山庄东侧的“不泊厅”,还有对面的“试剑石”,我都没有看到。(试剑石,相传吴王阖闾为争霸天下,抓来当时最有名的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要求他们一百天内铸造出天下独一无二的宝剑。王命难违,干将夫妇来到苏州当时的相门外日夜不停地冶炼。但三个月过去了,仍未炉火纯青。紧要关头,莫邪跳入炉中,化作一缕青烟,终于铸成了干将、莫邪一对雌雄宝剑。干将按期来到了海涌山,将雌剑莫邪献给了吴王。吴王挥剑试刃,将身旁大石一劈为二,就是这里这块巨石。但是吴王是个暴君,他正想提剑杀死干将,以确保宝剑举世无双时,干将却早有准备,拔出雄剑干将。那把雄剑突然化为青龙,干将骑龙直上云霄,成为剑神。)

吴王阖闾试剑石

接着来到“憨憨泉”,又叫海涌泉,有“井底泉眼潜通海”之说。(相传梁代憨憨法师,曾是庙里的挑水和尚。自小患有眼疾,但是他耳朵灵心眼好。有一次他挑水经过这里,踩在青苔上摔了一跤,他就想到是不是下面有泉水。于是他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有村民见他瞎折腾,就笑他傻,戏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变成一只大青蛙守在这里。”话音刚落,地下就冒出一股清泉喷到了憨憨法师的脸上,他的双眼顿时感到一阵清凉,重见光明。这时那个农夫果然变成一只青蛙,久久守在了古井旁。)

“憨憨泉”,又叫海涌泉

顺着山道,我来到了虎丘的二山门——断梁殿。殿内断梁下方悬挂有“大吴胜壤”匾额,两侧有“松溪”“竹径”两个小门。据说西游记中悟空大战二郎神,大圣变成了一座庙,尾巴变成了一个旗杆的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

断梁殿始建于元代,主柱是楠木,全殿不采用金属构件,梁柱结合均采用竹钉或木钉,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被誉为千年不倒。因其脊椽为左右两段接合而成,俗称“断梁殿”。它的建筑主要是运用了力学中的杠杆原理,采用了“挑梁式”的构筑方法,然后在断梁下由两边的琵琶吊和四角上的棋盘格来支撑,将所承受的上部屋面重量分散到四周,古建筑上称“四架椽屋分心用三柱”。(传说乾隆皇帝南巡时,下令修建虎丘庙门。时间非常紧迫,准备上梁时,才发现原先准备作为大梁的大木料已经被作为顶梁锯成了两截。限期临近,无法另外找到木料,老木匠赛鲁班得到艺人的指点,用此巧构终于如期完工。)

“断梁殿”,虎丘的二山门

虎丘头山门,“古吴揽胜”

在虎丘的环山路上,我向西来到“西溪环翠”。有“醉花坐月”处,修竹青碧,意蕴秀美清雅。

醉花生月处

从南门出去要经过“海涌桥”。海涌桥是一座建于1956年的单拱石桥,环山河从桥下流过。(桥栏上有12只栩栩如生、姿态各异的石雕小狮子,有人说可以媲美卢沟桥上的狮子。)

海涌桥

7点多钟,我出虎丘,在南门外看到了“吴中第一山”的门楼和匾额。虎丘,真正的吴中第一名胜!

                                  2017.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