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计划好过没计划,有两种方式来解读
1.世界观:有目标,有计划的做事,比浑浑噩噩地活着要有优势。
2.方法论:指行动力本身,有了方向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习惯。
先说第一点:世界观
被抛入世界的绝对的孤独人被投入一种毫无意义的荒诞的存在之中,这就是一种无归属感。
--海德格尔
由于自己特立独行,所以总是感觉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自己是群体的弃儿。
人人心中都有“我执”,有他人植下的障。
我自己与自己的斗争从初二一直延续到大三,这其中痛苦的滋味,真的是不知我者,谓我何愁。
我的问题就在于书的太少而又想的太多:
想学汉语言文学,拿下第二学位,想靠俄语吃饭,考下CATTI二级口译。我想要做的太多,但结果都死在了路上。自己没有计划的学习,脑子一热就报了第二学位,结果没办法平衡社团活动和课时的关系,放弃了社团,后来为了考俄语专四,放弃了第二学位,再后来,为了考专八,放弃了英语四级。
最终,因为运气好,过了俄语专四。其他什么都没捞着。习得性无助在我身上表现地淋漓尽致,自己不努力,结果也不怎么好。一度让我沉闷了许久。
对我而言,看似是有计划,有很多目标想达到。结果最后就是个零。其实我对计划的定义错了,计划不是脑子一热,想干什么;而是根据自身条件,可以干什么。
所以,有目标,没计划的做事,跟浑浑噩噩地活着没区别。
我们的起点都很低,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计划,直指成功;我们像小树一样,一圈一圈地画自己的年轮,只有走出第一步,哪怕失败了,你才知道第二步该如何走。
经过这么多年一步一步地错着,我终于对自己的现状忍无可忍。
开始了有计划的生活,那么就要谈到第二点了。
第二点:方法论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人生,根本上升不到拼决策的层面,而是在拼行动力。
前文提到,我昏昏噩噩地生活截止到大三,为什么大三开始有改变了?
外因,这是我最后一次考俄语专四的机会。
内因,我已经厌倦了自己志大才疏的样子。
我用三个月的时间,做了两遍俄语专四语法和词汇的1000题,把往年真题的听力,口语,阅读,作文,一项一项过了一遍。
最后63分险过,真的是因为底子太差,所以能过我真的已经很庆幸了。
2016年5月考完专四,暑假我就在考虑:
除了专业本身,我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我有多久没有看完一本书了?
我就开始在朋友圈打卡,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一开始读的是俄裔美籍作家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小于一》,每天50分钟,过了几天30分钟,再过几天10分钟。
自我软弱难以掌控,做一个坚强的人有多难。
一开始的想法是在几天内读多长时间然后完成一本书,结果意志力薄弱,越读时间越短。
我总是容易高估自己的意志力。
不过我在朋友圈打卡,有个好处就是逼着自己坚持,看一页也是看。我是2016年7月11日开始打的卡,中间有两次长时间的放弃,最后在各方朋友们的劝说下,我就坚持了下来。今天是第292天,可见我的劣根性有多强,行动力有多差!
我本来想的一周年的时候,我打卡天数可以超过300天,然而结果很明显,差了那么几天。
就是这么让人不如愿。
可是,我还是很感激这292天,因为这292天,让我慢慢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必须要看书,如果不看书就觉得对今天有愧,对不起自己。
如果没有那些经历,你也抓不住今天的光。
因为这292天,让自己沉淀下来,真正地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喜欢上阅读本身。养成了习惯以后,慢慢也培养了自己性格的韧性,坚持真的是砥砺人性的好机会。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那些兜兜转转的弯路、挫折与失败,当初只觉得郁闷沮丧,直到有一盏灯,忽然点亮的时候,你才意识到之前在黑暗中穿行,是为了遇到今天的光亮。
Ps作者有话要说:
2017年7月11日,我会写这一年打卡的总结,而且会有许多干货。比如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货币翻了很多倍,我是从哪里提前知道他会涨价的【0703晨读感悟】有写相关信息。但是这个番外不会在群里发,就是自己的复盘还有分享给支持我的读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