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扬州已是晚冬,静默的河面,绵绵的细雨,即使在如此荒凉的季节,亦多了几分柔情。
江南的冬天,空气冷冷的,湿湿的,打在脸上,很温柔,很清爽。
二十四桥的曲线温婉流畅,风姿妩媚绰约。
梅花的气息温柔香甜,沾染在手心上。
一个城市有河,有绿色,有亭台楼阁,是浪漫的。
汉画线条粗犷朴拙,色泽低调,那时的画艺尚处于自发阶段,画师手笔皆出自本能。故画风质朴古拙,笼罩着宗教仪式的神秘感,复有某种天真。
汉式建筑在空间设计与修饰上还是粗糙稚嫩的,顶檐结构厚重有秩,石砌质地敦实,灰色调静肃古朴。
汉唐器制,线条简约凝练,花纹朴拙神秘,色泽深沉单调而庄重柔和。
游览陵墓保持静默轻缓,以示对死者的尊重,原当有一丝肃穆敬畏之心。
躺在这间地陵的人距离我们陌生而遥远。
因如此,他的陵墓,借着游览、修古或研究的名义被各个年代、各个地域的人们骚扰,不复安宁与静穆。
因亡者身份年代特殊,这一切似乎成了理所应当。
若是一切呈以其本来的样貌,这片地陵本是一个人的长眠之地,该当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善待。
古墓出口的石壁上刻着四个字,【事死如生】。
英文介绍里翻译成“Death Means Eternity”。
两相对照,两者意味相差甚远。
鉴真纪念堂,由梁思成主持设计,仿日本京都鉴真寺而建,在大明寺内毕竟显得韵味不同。
整个院落占地不大,精致大方,建筑从里到外只有白色和褐色两种颜色,外加简洁小巧的红灯笼,不知是沿袭了日式风格,还是古唐朝遗风。
曾听祝先生说,日式传统中所言物哀,极简、枯衰、素净如白描,空无一物——或许这就是日本人对意境的理解。
他们印象里的极致美感就是这种朴素而惨淡的色彩,暗示衰亡和消损。
日式的极简中有一种绝望感,毫无生机,素简到极致,把人的感官逼到死角。
日式的极简并无流畅感,有一种诡异的拼接感和钝滞,有一种极端的、突发的、不协调的冲撞感,挑战着人们的审美神经。
这处建筑典雅精巧,渗透着建造者婉转细腻的情怀,极致认真的态度。这样饱满情感又沉淀信念的作品,如今渐少。
走入扬州的窄巷子,眼前是厚实坚硬,密不透风的墙壁,抬头望去,窄窄一线天。身子被卡在死巷里,手上没有任何工具,这密闭的空间里,绝望感如此真实。
潮湿而又发霉的,泥土和野草混合的气息,从砖墙的缝隙处幽幽传来,觉得窒息。三面高高的墙壁,越走越窄,直至,不能再进。
这是一条不能硬闯的路,只能后退,一退再退,退回原点。一步步缓缓后退,感觉着所在的空间正在重新一点一点地变宽阔。
如若绝处不逢生,有路可退,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