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片子一直待在自己的电脑里许久了,昨天终于鼓起勇气去看这么一部被人推崇的“鬼片",看到死亡诗社我的第一反应会是一部由幽灵的片子,相反,除了死亡之外,这个诗社反而成为了学校里最生机勃勃的一个组织。
关于应试教育和个性教育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无论在什么时候,好的未来似乎总是跟高收入联系在一起,与《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欢乐不同,这部片子的结尾仍旧笼罩着一股浓浓的阴郁气息。这跟《死亡诗社》中不是山谷就是黑夜,不是雪地就是黑夜所营造的“笼子”里的感觉很相像,没人敢反抗强权,尼尔在“船长”的鼓励下鼓起勇气做了,得到的却是长达十年更长的”监禁";三傻的胖子做了,换来的是父母的谅解和支持。
不得不说,教育者自己的经历成为了他们固有的想法,而这种想法甚至剥夺了“被教育者”拥有自己想法的权利。到了大学,你可以怎样怎样;到了大学,你就自由了;到了大学......从大学就成为了一个终点,好像大学的生涯就能够丰富多彩,生活就一定不一样,可是过惯了被安排好的生活的我们,到了大学其实更加的茫然无措。
好比你一直渴望笼子外的天空,突然有一天笼子打开了,或许你还是会回到笼子的。
这就是思维模式的作用,我们在高中已经习惯了怎样去作为一个考试机器去运作,那么又怎么能够突然一下子就变成自由思考的人呢?
现实如一座大山,告诫我们大学也只不过是另外一所高中而已,这里你同样需要十万分的努力,看似给予了你选择的余地,但其实你还是没有选择地必须为了“成绩”去奋斗,为了“钱的未来”去努力。
回到这部电影,其实剧情并没有想象中的有趣,只是你依然会被人物所带动。
船长的循循善诱,各个诗人们的自我救赎,在我脑子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的依然是那幅画面,几个少年站在了桌子上,摒弃了“聪明人”的做法,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像他们的船长致敬。不得不说,船长的人格魅力在此时达到了顶峰。
可是,你可以看到的就是,站上桌子的毕竟是少数,还有很多坐在椅子上无动于衷的少年,他们屈服于这种制度,安逸于这种竞争,因为对于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好,或者这激烈的竞争让自己更加无暇去思考“what I want to be”。
“自由的思想”其实是很危险的,老师教给了他们要去思考,却没有告诉他们怎么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保护自己。校长说的没有错,老师滥用了自己的影响力。他只教了一半,张扬;却没有教导如何去克制。或许我觉得这群学生是先驱者,他们中注定有人要为此牺牲,因为只有死亡才能去唤醒这群沉睡已久的饿狼。他们也是实验者,因为我想船长并不是第一天这么做,而成功的估计只有这一群。
最后我要说的是:聪明的人都是拥有自己想法的,刻意的压抑只会扼杀他们的天赋。
但是平庸的人拥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能改变他们的现状,反而会让自己过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