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让学生复习语文时,发现了一篇写话训练,内容是要求学生写自己认为快乐的一件事。我检查时发现有的孩子写的是助人为乐,有的写的是帮家长做家务活,有的写的是出去旅游,还有几个孩子写的是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我看了这几个孩子写的读书的快乐,就觉的他们已经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把自己融入了读书生活。他们觉得静静地读书,与书中的人物一同欢笑一同悲伤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是啊,一本好书就是你的良师益友,读书使人明智提升你的品味,读史使人明理教你如何做人。我喜欢怀旧,连同读书都是一些古书,没想到《雍正王朝》又成了我的迷恋。
古人云:一入宫门深似海,进不去的盼望着进入,进入的悔恨终生。在皇宫中每个伺候皇上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另谋其主,有了护身符就好像有了依靠,没想到自己还仍是奴。他们在哪都是任人使唤,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空间,每天行尸走肉地生活着。
<1>家教最重要
康熙是八岁登基,六十九岁离世,在位六十一年,他是当皇帝最长久的一位。他能坐皇位这么多年,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康熙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满族人。他十岁丧母,在其祖母孝庄太后抚养教育下长大成人。孝庄太后对他的教育非常严厉,从小就要求他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做人要光明磊落正直公正,当官要清正廉明,爱惜子民。
康熙从小就喜欢读书,只要一有空就是看书,他博览群书,自己读过的书在书房哪个位置摆放都一目了然,可见他的记忆力多强。他读的书多自然就明白事理,惜才爱才又会用才,对儿女的教育更是关爱有加,不管多忙都要顾问皇子公主的读书情况,可见他父爱如山,卓有远见。
他八岁登基时,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全靠孝庄太后辅佐他治理朝政,掌管天下。当他不懂一些时事时,孝庄太后就教育他,有四位大臣办理朝务,你只管多听、多看、多想、少说。这也为他后来处理朝政奠定了基础,他十六岁便铲除了鳌拜,继而平定了三藩叛乱,稳定了西南边陲;又重农治理河道,兴修水利;从郑经手中收复了台湾,扩大了大清的版图;北拒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两次亲征蒙古,战杀葛尔丹,平复了西部战乱,更加稳定了大清的西北疆土。
康熙在位期间,没有对子民生灵涂炭,能赢的人们的称赞与他治理国家的明智之举是分不开的。
<2>善用人才
康熙皇帝因为是满族人,刚开始不用汉人辅政,怕汉人反朝。后来由于吴三桂的叛乱,朝中没有几个可以平复吴三桂的人才,他才重用周培公组建了一支猛虎战将。当周培公打败吴三桂,进攻台湾时,朝中的索相、明珠弹劾了周培公,康熙也起了疑心,把周培公被贬回乡。周培公了解皇上的苦心,临走时向他推荐了姚启圣。周培公回家后,积劳成疾郁闷而死,康熙为他守孝三天,因为周培公为他做出了巨大贡献,绘制出了清朝疆域全图。
姚启圣是先帝在位时由于自己刚直不阿,看不惯朝中的那些奸臣的那副阿谀奉承不办实事的嘴脸,时常在朝堂上与众臣发生冲突,先帝就罢免他并派发到西部终生不得入朝。
康熙为了得到这位人才,派身边的人专门把他押解回京城,让他在牢中呆了三个月,谁都不许与他说话,不许给他任何东西。姚启圣在牢中逼得发慌,见人就想说话,可无处发泄,直到他被康熙重用后,才有了出头露面施展才华的机会。
康熙违背了先帝的遗愿,重用了姚启圣,姚启圣感恩不尽,戴罪立功,派发他到家乡福建去收复台湾。因为施琅是他的学生,只有姚启圣才成战胜施琅,说服施琅投降,并为己用。
姚启圣聪明机智,伶牙俐齿,战功赫赫,可皇上让他三起三落,就是为了掩人耳目。在收复台湾时,虽然是施琅专权掌控,但皇上的圣旨掌握在姚启圣手中,姚启圣骗过了施琅,但又保全了皇威,让康熙既爱又恨,恨不得杀了他,可最终还是让他回家颐养天年。
康熙还有重用的人才是李光地,李光地曾随姚启圣收复台湾立了大功,他被召回皇宫进入了这个大染缸,差点丢了性命。康熙怕他冤死牢中,西征时又把他带在身边,给予了他翻身的机会。李光地重返朝中后在明珠和索额图身上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察言观色,辅佐皇上,打压了两大党争。
康熙不只惜才爱才,也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即使他的国丈索额图和妻哥明珠犯下死罪,但看在辅佐他多年的份上,免于死罪在牢中颐养天年。
<3>学会隐忍
自古人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魏东亭本应在康熙身边辅政,可皇上却把他安排在南京就职,并命他三年内筹集三千万两响银。魏东亭皇命难违,既不能搜刮百姓又不得贩卖军火,在康熙微服私访南巡时,他还差四百万两。
当皇上问他时,他只能实话实说,筹不到只能卖自己的老宅和良田来填充军库。皇上知道他忠心耿耿就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魏东亭才缓了一口气。
苏麻,本来是孝庄太后留在康熙身边的人,让她伺候皇上,帮助皇上解决一些困难,可苏麻看清了朝中的是是非非,不愿与其他嫔妃争宠也不愿把自己浸入这个大染缸。她宁愿出家为姑也不愿委屈自己,恳请皇上放过自己。
她虽然身在寺庙寒舍,但朝中的事了如指掌看的一清二楚,康熙有心中之痛或难言之隐就去找她。她只能宽慰不能明说,但她是最懂皇帝之心的人。孝庄太后死后,她也在同一日跟随老祖宗在寒舍中圆寂。
蓝齐格格,康熙女儿,也是他的最心疼的孩子。可为了平息蒙古族的反清战乱,康熙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自己十六岁的爱女下嫁给葛尔丹,被封为和硕公主。
当蓝齐儿听说父皇要她嫁给蒙古人时哭的让人心碎,找老祖宗求情,老祖宗把自己的一生经历讲给曾孙女,让她明白为了大清只能委屈自己。
蓝齐儿的母亲容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唯一的女儿远离亲人身边,可她只能咬碎牙往肚子里咽。
皇家公主没有一个不是为了自己的父皇地位而牺牲自己的爱情,她们最后不是死的死就是寡的寡,没有一个是幸福的。
别人以为生在皇宫真幸福,可经历过的人才有资格评价其中的酸楚。
朱治国在三潘战乱时,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在家中与夫人商谈后事,表明为国慨然赴死决心。朱国治夫人自缢殉节,朱国治又亲手杀死自己的一对儿女,直闯吴三桂兵营,怒斥吴三桂,被血刃祭旗。
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嫔妃皇子女,伴君如伴虎,要看你伴的是什么样的主子。如果是明君,他会公正对待,秉公办事;如果是庸君,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怎么可能视你为友,你稍不留神被奸臣小人害死都不知是怎么回事。
二月河写的这本书中对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淋漓尽致,对景物的描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对朝中的党争、皇子嫔妃的争宠,描写的是那么井然有序头头是道。这部书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也是让人们百看不厌,回味无穷,真是值得学习的一部人文典范。
如果说康熙是我国最出色的皇帝,我感觉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康熙大帝他一生好学上进,勤于政事,善用人才,雄才大略,崇尚节约。
他给后人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有他组织编辑与出版的《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为我们中华民族保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历史虽已载入史册,但它永远在激励和教育着我们不忘历史,不忘使命,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