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读书与笔记中没有注意到的关键点:
1、当你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你口头叙述要多。写读书笔记应该尽量从简从速,尽量缩短记叙的篇幅。
这一点,我以前就注意到过,但是还应加强。同时,既简又速的记笔记。该输出什么,以什么形式输出,输出给谁,应更加注意。同时,当笔记多了后,笔记与笔记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找到。从而既快又准确的检索到信息。不应仅仅停留在笔记的程度,笔记只是切菜捡菜。但要完成输出这一步,记忆与储存也是必要的一步。这一步,要完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零碎的时间不断重读笔记。
2、应该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认真回想,需要摘抄哪页哪一行,思考怎样撰写读书笔记,然后严格的筛选需要再抄的内容,尽量提炼自己的思想,争取用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
3、读书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语句才是最重要的。要写下自己的心声,也就是感受和想法。
读书是以自己为中心。提篮子去菜场买菜,买自己需要的。读书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笔记不是写给别人看的。看书不能流于形式。笔记不能是翻录机。读书笔记的最终目的是以内化知识及输出知识为目的。
因而,上菜场买菜前,一定要先制定个谱知道自己要什么,看书也要看之前,仔细搜刮一下脑海自己真正缺什么,需要得到什么。不了解的东西先弃之不顾。读书是个被销售的过程。读不懂的、未被打动的地方不要浪费时间、精力、金钱去拿。比如拿这本书来说,我阅读它是想从中得到,我之前的阅读与笔记认知与行为上有何不足,可以更加提高效能。
4、读书的筛选程序:通读(折角),重读(折两角),标记(做记号,准备抄到笔记到)。
这一句话,简化了我之前的笔记习惯。我之前的习惯是:第一遍划线,第二遍看划线的地方并做记号,第三遍是记录到笔记中。作者的方法中,在第一与第二遍中,取消了用笔的习惯。同时,层层递进,假如第一遍折角的地方打动自己的地方未打动自己便放弃,若在第三遍中发现第二遍折双角地方未打动自己也放弃。这样经过三次筛选后依然在录的笔记,一定是精华。同时,需要摘抄的两将大大减少。另外,因为是以打动自己为前提的折角,因而在写感想的时候,会有更多自己的话可说。
5、摘抄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如果没有共鸣,就不要摘抄。带着主观的心情去读书,是学者和编者都没有的,只属于普通读者的特权,应该放心享受才是。
读书没有固定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目的,即使同一个目的,因人而异,也可以得出不一样的看法。回想我这一年多来的读书,很多时候都有点在作者本身的意思面前俯首称臣,兢兢战战,唯恐瞎理解错理解了原文意思,因而会更强调用原文回答。从而形成较为流水账的文字。至少我以后应该更任性一点,大胆揣测,错了大不了再改。并大胆写下自己看法,思想是在表述中更加清晰的,伟大的思想也是诞生于粗浅的思想中的。
6、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通过写读书笔记,你就可以找到一本读了它,我就可以做我自己的书,给自己坚实的心理支撑。
一篇笔记完成,就是将书个性化的过程。这样,将离成为自己的更近一步。
7、我在书架的一角开辟了爱读之书区,里面放着对工作有帮助的实用技巧书,值得参考的优秀文集,令人心旷神怡的文艺作品,帮助梳理心情的哲学书,还有烦恼的时候,阅读会为你提供启示的励志书。
我从不认为只是专其一行,只读本职工作的书,只了解本职工作的相关知识会有大出息。诚然,钻其一行,可以短暂的走的很快。但是,人生是一个拥有无数斜度的立体之锥。有了其他的储备,可以让你走的更远,更持久。就我来说,这一年来,哲学、文学与励志读的较少,反映一丝浮躁气息以及一丝急功近利气息。我完全可以同时读三本书的。
8、人并不是因为无所不知,而且发表演讲和出书,而是通过演讲和出书让自己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某一领域内的专家。在写读书笔记是遇到的,应该在摘抄哪段文字,应该如何评论这点的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思想输出的第一步了。
差不多就上。全知的人不存在。完全准备好的状态不存在。演讲前会为此专题做大量准备,无数相关知识被提炼总结整合在一起。多分享、总结表达所学会让自己不断迈向精进。回想自己有还未有完解存在而闭口不言的倾向。其实,自己可能已经知道很多了,只要回忆总结,并稍加查阅资料,以及整理思路后,将会输出一个较令人满意的答案。因而,我以后的笔记会更讲求将自己的理解进行诸多联系以往所知,并加以查阅拓展,而书写表达出较完整观点的笔记。像科技记者不少,每日阅读新资讯不少,却少有对科学很懂的行家。而那些少数记者通过准备演讲,而成为能侃侃而谈的行家。另外,如果不知道如何组织思想,其实每一篇的每一段落,都是作者组织思想生动的案例。找一个说服自己的观点,并阅读支撑这观点的片段吧,肯定能总结出些许心得——作者如何华丽组织思想成功说服你的。
9、想要简单回顾时——重读读书笔记;想回忆起更多时——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想重头开始看起时——重读原书。如果说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思想,那么读书笔记的作用就是让自己更有深度。
这一摘录显示出,如何合理利用外部储备。笔记与原书则是外部储备。针队不同情况,会有不同选择来提取外部储备。这里我也化一个比喻:读书是满树开花的过程,而读书笔记就是花后结果的过程。我的话,以往都是写了笔记一本书就扔了,偶尔回看下笔记而已。而书则真的很少碰了。这样不对哦。
10、如果拥有五本可以随时拿来重读的书,那么你已经成为一位出色的读书专家了。这样书再有三本,就有足够的信心,可以随时拿来参考,遇到现实中的问题,多想想那本书里面的,那位作者是怎样说的,像这样退几步考虑全局,就可以避免目光短浅的下结论。
我想不仅是书,甚至电影电视,以及生活的人。真的总能发现几个令你满意、向往的原型,你会想去实现,会想去成为。就像刺青里的龙大老爷。聪明不为人所迷,大度开明不为私念,做人当应如此。多想想他会如何行事,相关书中如何行事,现实中优秀伙伴如何行事,心中将有所得。聪明能洞察心机,却固守底线,大度对人。谋略于事,赤诚之心对人。但就书的话,我真的目前还未发现一本能让我不断重读的书,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可以。
11、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这是开火炒菜。如果需要可参考写好的读书笔记,一边将输入脑中的学问输出。这一阶段你可以,把已经掌握的信息反嚼回味一遍。
12、举个例子,决定把工作与结婚作为研究主题后,我会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下列三本书,然后,向读者提出我的主观建议。A.倡导保持工作与生活之平衡的时候,作者是一位女性管理者。B.讲解如何与异性交流的书,作者是一位大学教授。C.提倡让婚姻为工作提供助力的书,作者是一对会计师夫妇。
这种读书方法我从未试过。类似我认为的主题式读书法。以前不试的局限在于阅读速度。一个主题三本书,确实是一个大任务量。但现在的我认为我可以完成。具体操作方法正如,我附图所示:A、分别写出三本书观点与感想。B、分别写出三本书关于主题的思考。C、假说与论证。D、在重读中不断加深理解。E、得出结论。我可以拿5篇我已经精挑细选的论文来做一个尝试。每篇文字在10W字左右。
13、书的价值是通过时间体现的。有些书只有在读完一段时间以后,才能让人源源不断地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从书中可以获取长久的快乐。我清晰的感受着,当我打游戏或者放纵或者追剧,快乐之后是空虚。而运动和阅读后是清爽。《海鸥乔纳森》与《量子心世界》对我影响很大。
14、读名著的窍门只有一个,等这本书变得有趣的那一天再读。
一气呵成与看心情。
15、将撕出来的杂志轻量化。把读完的几页都扔掉,只携带未读的几页。
16、可做马克笔用的彩色铅笔……三棱铅笔。用铅笔来核对笔迹推敲和矫正文章再合适不过。
17、只切一页纸的美工刀。制造商:HILTEX。
18、用于昏暗处的读书灯。制造商:Lumatec。只要,安上四节7号电池,就可以使用100个小时。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有:重读、最打动自己的思想最精简的笔记、三步筛选缩小笔记量、明确的目的最任性的个性化阅读、真的存在对于自己来说永远读不够的书、更加明确的强调以输出思想为目的的阅读。从读书笔记承载方式来说,这本书作者宣扬的是用纸质笔记本做记录。而实际中我是选择用简书,网络的承载方式。因而我很多忽略不记的地方很多都是作者对于纸质笔记本的心得。但对于我来说我不选择的原因是我字写的丑,自己都不想看了。另外存在网上,分享与随便被自己查阅更方便,就不用带着一个个本子上下了。比较下来,我觉得我这方式更适合我,也更科学。但也希望简书能开发搜索自己文章内容的引擎,这样随着越来越多的储存,也能随时提取出自己需要的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