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学习都不好,总是为自己的不努力学习找这样那样的理由。
不努力学习也就算了,而且还总是会对那些比我努力比我学习好的人不怀好意,虽然我没有变现出来,但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从胡同里跟我同级但成绩名列前茅的别人家的男小明女小明,到班里前几名的某某某,我都给自己找到了比他们强的理由,来给自己的不努力找合理性。
尤其是上到高中,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更胜,家里条件不好的好学生我比你们穿的好,条件好学习好的人我比你们朋友多……我总是在心里想方设法的去看不上那些同窗们。
记得高三时,班里总是在下午下课到晚自习之前,用某个同学买的便携式VCD播放一些租来的电影,全班大部分同学都津津有味的去看,但总会有几个人不合群,会在每个人都兴奋的看电影时,低着头做卷子,甚至还有人低声的背英语。
这时的我就有些生气,因为租电影光盘我也有份,我们辛辛苦苦给班里放的电影,大家都这么投入的看,你们干嘛不给面子?这么用功学习成绩也没见得有多好,在这装模作样的让谁看呢?
对,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虽然没有说出什么过激的话,但心里却是是这么想的。
这些过往的心理活动,一直都在我记忆深处,遇到我比我牛还比我努力的人,总是要抖出来亮一亮。
可是,今天看了一篇知乎上的回答,我才发觉自己真是大大的错了,太缺乏同理心了。
这篇回答题目是《不辜负这一生》,作者是08年参加高考的,推测也是河南人,因为她说那年考生有110万。
她回忆自己的奋斗故事,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兄妹四人,她是没人疼的老三。
家里经济拮据,一直不支持她读书,但她凭借自己的努力,一直读到了博士,现在在美国留学。
我高中也是在县城上的,看到她的故事就会想起自己班里那些来自农村但刻苦学习的同学。直到我30岁,才开始真正理解他们的刻苦与努力,他们在当时喧闹的班里依旧保持用功的心理,我为自己当年的腹诽道歉。
记得上学时有一篇文章很火,叫《我奋斗了18年,才能与你坐在这喝咖啡》,当时读了有什么感触我已经记不清了,现在想起那篇文章,才开始明白奋斗的含义,自己每个人选择的权利。
年少轻狂,也许就是这个吧,曾经的无知不知道伤害到多少人。许多年后想起来,也不知道当年的他们都在哪里,过的怎样,我只能在这里,对陌生的故人们,说一声,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