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献给母亲。
前半部分写于2018年入伏第一天。
后半部分写于2020年五四青年节。
2018年7月16日 入伏第一天 晴 星期一
严母,我挣扎着“逃出魔掌”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小时候哼着小曲儿,却常在心里想,为什么不唱世上只有爸爸好呢!
为什么要想有首叫世上只有爸爸好的歌呢?原因很简单,我的母亲很严厉,脾气也不好,动不动就想打人,还总是把“不打不成器”挂在嘴边。而我的父亲却从不打骂人,温和幽默,我自然喜欢趴在他背上躲在他身后,尤其是妈妈要责备我的时候。
母亲很质朴,勤劳了一辈子,不怕累也不怕苦。因为她不怕生活的艰辛,不畏前路的坎坷,一路走来,让这个家从瓦房到楼房,从煤油灯到节能灯……父亲常说,母亲是咱们家的“功臣”。
母亲这位“功臣”很了不得,对我怎一个“严”字了得。
刚上幼儿班,每天上学不仅仅是上学,还是带着“任务”的。什么任务呢?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是其一,放学回家去地里揪一筐子红薯叶回家也是任务,回家了将红薯叶切碎拌入猪饲料喂我家猪猪也是任务。好在我很乖,这些任务都完成的很好。作业不用母亲教,家务我也会主动做好。后来,我长大了些,没有了猪仔,也搬了新家,这些“附加任务”也都省去了。
小学的时候,街坊邻居同龄的孩子特别的多,所以很快乐。母亲是不大管我的学习的,我也从没有问过母亲作业题怎么做,因为我的小伙伴儿们都很厉害,我有不会的直接请教了小伙伴们,所以母亲对我的学习很放心。每天早早的去学校,然后扒在教室门前的栏杆上看从校门进来的一个个学生,直到开始早自习;放学了自然是做完作业再回家,或者和伙伴在广场上的石墩上写完作业再回家。每次期末拿通知书我都会拿奖状奖品回家,向母亲炫耀,但只会得到这样的回复:下次考试再拿个奖状回来还差不多。但我看到母亲笑了,我也憋了股劲,每次考试都拿奖了。
中学的时候,走读,很多住校生都羡慕我们走读生,可我偏偏向往住校生活。为什么呢?因为早上我要起很早,特别想多睡20分钟,而我的母亲却特别的准时,从来都是没等我的闹钟响就在楼下把我吼起来了,风雨无阻。磨叽的我多躺一会会儿,就不得不奔跑着去学校。晚上呢,母亲雷打不动的给我蒸鸡蛋,让我补充营养,而我呢,却特别特别的喜欢吃辣条。鸡蛋配辣条配牛奶是初中三年夜宵标配,辣条也成为我上火喉咙发炎的罪魁祸首,也是母亲严厉斥责我的把柄。
2020年5月4日 五四青年节 晴转阴 星期一
慈母,呵护备至的关爱
高中了,终于圆了住校的梦,终于逃出了母亲的“魔掌”,我可以自由飞翔了。
开学报道前,母亲给我新打了棉花被子,套上新的被罩,吃的喝的装了一大兜子。但她并没有送我去学校,说是现在你也要学会独立。不送就不送,反正我开心的要飞起来,送我去了学校又要安排这安排那,不送还正合我心意。
住校第一天的夜晚,我激动的睡不着觉,发挥话唠的潜质,起哄大家讲讲话,但并未成功。大家兴致并不高,说是有些想家了,有些人甚至呜咽说只能等一个月才能回家了。我惊掉了下巴,怎么还会想家呢,不被父母盯着的感觉多好啊!
最后证明,我太太太天真。当室友们开始适应高中生活,无忧无虑的玩耍学习时,我却想家想的心情低落,夜晚在被窝里哭。我想家了想父母了,尤其是母亲做的饭菜,想每晚下了自习后还有母亲准备的夜宵,想听母亲大声的吼叫严厉的管束。
后来的后来,每个月回家母亲必定做一桌好吃的,说是学校生活艰苦回家就吃点好的补补;走时,母亲非要多给点钱,说是想吃啥就买啥别简省。那个时候一顿早饭1.5元中饭2.5元晚饭总是吃零食或者餐厅消费1.5,每个月都会余下不少钱没花完。跟母亲说我还有钱没花完,可她还是怕我饿着非得多给生活费,这也让我养成了疯狂购买各种小本子、好看的笔、报纸、杂志的“坏毛病”。
大学了,离家更远了,母亲的唠叨声也更遥远了。为了让家人放心,我一般两三天会跟家里来电话,每次通话我们会讲一两个小时,家长里短、师生情谊、学习情况等等。母亲每每还是千叮咛万嘱咐冬天要添衣夏天要防中暑,夜晚别跟室友在外玩久了要注意安全等等,就这样我大学毕业了。
后续的求学,我来到离家很近的一座城,几乎每个月会回家一次。看着母亲渐渐佝偻的身影,有时会觉得的自己这么大了怎么还在上学,想着要快点丰满羽翼。
再后来,我终于毕业了。母亲又有了新的身份——当上了祖母,又重启了忙碌,只是背更弯了、皱纹更多了。
而我,也已步入职场。回家,成了家常便饭;陪母亲去市场买菜,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