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深圳百公里是由磨房举办的周年户外活动,始于2001年。
由于种种原因,2017年深圳百公里全程缩减为65公里。
前期准备
最近半年多一直在运动,体力上并不担心(后来证明这种自信是盲目的)。
活动开始时间是06:30,为了保证准备赶到,提前一天住在了大运中心附近。谁能想到我失眠到只睡着两个小时,当时满脑子都在想:我会不会成为百公里中猝死的程序员?
五点起床,脑子晕晕地出发了。。。
走
按照内心状态的变化,整个行走过程分为以下4段:
-
游客段
怀着新鲜感和对时间充足程度的盲目乐观,我们的第一段就像风景区的游客。
特别是Mandy在桥上的这张照片,让我第一次看到Yoga的优美(很巧,这一幕被一位Sohu的工作人员拍到,还上了当天的报道)。
-
追赶段
人群拥挤加上避雨半小时, 第一段路程压着截止时间赶到,突然意识到时间好像不那么充足。
这个时候,我们这个健身团队的优势发挥了出来:我们在不停上下坡的石板路上不断超越前面的人,这一段呼吸加快,心率达到高峰,体验到能量的快速消耗。
拉伸两次,全段无休,终于提前15分钟到达区域终点,这一段走得非常爽,伴随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意气风发感!
-
纠结段
第三段开始后不久就开始纠结:要不要放弃?
原因:第三段有19公里,我们只有两个小时15分钟的时间,只有全程跑步才能按时完成,但是在肌肉这么疲劳的情况下跑一个将近半马(半程马拉松)的路程是很危险的。
带着不小的遗憾,大家一致决定:不能按时赶到就算了,只要最后能赶到就行。
与之前的亢奋不同,这一段路的氛围变得有点消沉,就这样走到了大梅沙,这时,广播通知:第四签到点(第三段的终点)已关闭,奖牌可以事后领取,安全起见,建议大家即时下撤。
所有人都动摇了!
于是Stephany理性地提出:我觉得没有必要非要走完,既然签到点已经关闭,奖牌可以事后领取,那么非把身体虐惨也没意义。
除了我大家都同意,然后我们就愉快地选择去吃饭!
酒足饭饱之后,我的想法没有变,队友们却在摄入热量后明显更有信心!永不要小看吃饭的魅力。
最终,除了Mandy因为第二天有课必须要走,其余三人决定继续向东(说到这里有点惭愧:可能因为我的坚持,让别人在想说放弃的时候需要更大的勇气)。
-
极点段
有人说,马拉松的极点出现在全程过半的几公里。
走完了这一程,我发现百公里的极点出现在最后的几公里。
伴着太阳的下山,我们的第四段开始了。
走着走着就害怕了,因为要经过一段段山路,在没有路灯的夜晚,出什么意外我还真搞不定。我当然不会告诉队友我们靠着手机的灯光走过了一片墓地。。。
这一段偶尔能看到还在前行的朋友们,大家会互相鼓励,然后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这让我感到温暖又生气。生气的是:在一个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那些小众的口味和偏好也能找到一堆信徒,这让我深深地怀疑自己的独特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进入了最后的几公里。走路姿势从“大步走”变成了“小步挪”,每一步都能收到身体器官的“不爽”反馈,这一段,意志力消耗“功率”达到峰值,我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内心崩溃。
06:30出发,23:30到达终点,这个结果有意思!
为什么
我妈问我:为什么要走百公里?
找一个装X的户外爱好者能给你一百个原因:
亲近大自然,返璞归真,尽情奔袭,寻找内心的宁静...
这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只要有人问你为什么,你就一定能够说出原因。
但它不一定是导致你行动的真实原因,而且事后讲的原因往往比事前的动机高大上。
真实的原因:我可能只是想做一件没用又困难的事情吧。
一些人沉醉在正反馈的泥淖中欲仙欲死,
一些人纠结在按部就班的意义里寸步不前。
说那么多干什么,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