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魏冉的末路
削弱楚国后的秦国,终于可以傲视诸国,自此,再无哪个国家敢于主动的向秦国挑起战争,也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主动发起合纵抗秦的倡议。一时间,秦国赢得了秦建国以来最好的历史局面。而这一局面的产生,除了与秦国历代君王坚持不懈有着重要的联系,还多亏了那些辅国的大臣。而魏冉作为这些大臣中的佼佼者,功不可没。秦国痛揙楚国,逼楚国迁都发生在秦昭襄王三十七年,此时秦昭襄王应该在56岁左右,而据此推断,魏冉大概在70岁左右。
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魏冉,似乎在政治上已经没有了前些年的冲劲和精力了,这时候的他,基本上是想通过现在的资本,捞得更多的好处,给自己的后人留下一块富足的封地,以确保后世子孙不愁吃穿。于是,魏冉带兵作战的目的由攻城略地调整为以增加其封邑为目的。
秦昭襄王三十二年以后,魏冉曾经两次帅兵攻魏。第一次攻魏败魏国大将暴鸢,斩首4万。第二次攻魏大败魏将芒,兵围大梁城。当时魏大夫须贾游说魏冉。他说魏王已经调集重兵把守大梁,秦国若想攻下大梁并非易事。一旦诸侯各国趁秦魏交战之际再次联合,对于秦国来说是大大的不利,对于魏冉来说,他的封邑陶邑似乎也不安全了。不如一步步来,建立起秦国到陶邑的南北通道,从而确保魏冉封地的安全。魏冉听取了劝告,大梁之围遂解。此后,魏冉第三次攻魏,大败暴鸢,斩敌四万,拔四城。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三晋联合抗秦,魏冉率领白起、胡阳于华阳大败三晋。通过这几次战争,秦国一步步打通了通向陶邑的通道。至此,魏冉的权势和战功都达到了顶峰,其巩固和扩大封邑的目的也逐渐实现。但是,世上的一切都是都是会变化的。有起伏就有平静,有高峰就有低谷,有得意就有失意。站在人生顶点的魏冉也不例外,站得越高,下坡路似乎就会越陡。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入秦的魏国人范雎得势,在他的运作之下,秦昭襄王终于下定决心将权力收归自己。次年秦宣太后离世,年底将儴侯魏冉逐回封地养老,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也被逐归封邑。这一年,魏冉大概75岁左右。最终,魏冉死在了自己的封邑。
评说魏冉
魏冉一生戎马,在其主政期间,不断蚕食周边各国,最终使秦国相对其他各国在军事上建立了绝对优势,从而促成秦国敢于定下统一天下的目标。魏冉对秦国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灵活运用外交政策。
魏冉上台之前,秦国基本上还是在沿用秦惠文王时期张仪创下的连蒙带唬的外交政策。这种方式在秦惠王那个时期使时是适用的。因为当时秦国内有强兵强将做后盾,为张仪在诸国间耍流氓、耍无赖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后盾。就算如楚怀王这样的被欺负得实在受不了的国王发兵来打,也只能灰头土脸的回去,楚国都这样,谁还敢找秦国评理呢?但是这种外交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有害的。随着秦国不断通过狡诈的手段获取利益的时候,他的声望和威信已经慢慢降低到谷底,诸侯各国已经慢慢地和秦国拉开了距离。当秦国还在沉迷于自己的小聪明的时候,没有发现自己已经被孤立。这在后期几次合纵伐秦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当时诸侯国更加偏向于将齐国视为老大,而将秦国视为敌人,近齐而背秦。
魏冉作为亲历者,其实这一切看得似乎更加清楚。他上台后,一方面抓紧缓和与诸侯各国的关系,尽量摆脱单打独斗的局面,争取拉帮结伙打群架。基本的套路就是会盟齐、楚,打三晋,联合三晋打楚国,联合各国打齐国。
另一方面,重新建立秦国的权威,但是他的手段基本上还是比较暴力的,就是的谁不服我,谁不信我我就打谁,直到打得心服口服为止。这一方式也起到了相应的效果,至少韩、魏两国在魏冉执政时期,显得很乖。
第三个方面就是通过实际行动重建国威。在各国伐齐的时候,就是秦国一马当先,率先伐齐,给诸侯各国树立了榜样和定心丸,才使导齐运动成为了现实。
人们都是说奠定秦国远交近攻战略的是后来才出现的范雎提出来的,其实我认为这种评价是不公允的。其实,究魏冉一生,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原则,只不过,他根据战国不同的局势与不同的国家进行连横。经过魏冉多年征战,秦国成为战国当中唯一的超级大国,连横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利于秦国鲸吞其他国家,所以范雎在秦国这个时期推出远交近攻的策略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只不过魏冉更像是一个实干家,虽然没有形成什么理论,但是他却去做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范雎更像是一个政客,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理论。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耍嘴皮子的人总是占便宜的,你打了一辈子丈也不急及人家动动嘴。这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意面对的现实。
第二,重用人才。
魏冉当政时期,秦国名将济济,老中青培养得当,使秦国名将没有出现断代的现象。比如老将有司马错。司马错这个人很有意思。司马错一生为将几乎没有战败的事迹,并且在其早期制定并执行了灭巴蜀的任务,为秦国南部安定和充实国力立下了不朽功劳。在老年时期,在攻打赵国和楚国的过程中,其战绩斐然,似乎比白起并不差。但是不知为何这样的任务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浓重的一笔。当然,司马错万年能够继续发光发热,这与魏冉的力推离不开关系。
白起就更不用说了,这位战国赫赫有名的战神就是被魏冉发现和一手提把起来的。在伊阙之战中,魏冉力排众议,用白起替换了向寿,挫败了韩魏联军,打出了秦国人的气势,使山东诸国威风丧胆。
客卿胡阳是新生代的将领,虽然他曾经与赵奢对战中翻了船,但是在其它战场上就鲜有败绩了。魏冉不仅知人善任,是名将能够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其作用,他自己也是能够做到身先士卒,统兵打仗。这极大地鼓舞了秦国从将军到士兵的士气,从而使秦国军队在作战当中能过团结一致,奋勇杀敌。
第三,稳定秦国内部政局。
魏冉一出手,就是协助芈八子拥立秦王。当然,政治斗争当中有是正面形象的,就有干脏活累活的。魏冉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痛下杀手屠戮惠文后一派和当时敌对的贵族。通过一系列的铁腕政策,使秦国内部政局达到暂时的统一。此后魏冉多次拜相罢相,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可以看出亲政后的秦昭襄王对魏冉并不信任。但是魏冉并未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怨言。魏冉为了秦国的政局还是做了很大的克制和让步。当然,这其中定然与宣太后在其中的斡旋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从魏冉的配合来看,就能感觉到他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而不是一个莽夫。
在秦国几经挫折之后,秦王终于认识到只有自己的亲舅舅别无他人可依靠的时候,魏冉才算坐稳了相国的位子。在做相国期间,魏冉也考虑到了功高震主的问题,所以他试图缓和与秦王之间的关系,通过让秦王称西帝,满足国君的虚荣心。就算最后他发现自子逐渐失势的时候,也没有选择暴力解决问题,而是一门心思扩展自己的封地,捞点实惠的,仍旧在维护秦国的局势稳定。
魏冉的努力,使秦国没有像所谓的战国四君子那样,造成国内严重的内耗,将所有的资源用于对外扩展上面。有魏冉在的秦国也有犯错,但是没犯大错,这在战国时期其他国家屡犯大错的形势下,反而使秦国具有了优势。这些都是魏冉的功绩。
英雄末路
但是太阳总有西落的时候,有的时候也许你并没有犯错,但是不代表你在别人眼里就没有错。一旦你变成国君眼里的一颗沙子,那你就得被清除出去。
从魏冉执政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魏冉几乎一门心思放在了开疆拓土上面,就算有私心,也是在为国家征战的过程中顺手解决一下自己封地的问题。而魏冉专政一事也仅仅是出自范雎之口,似乎再无旁证。但是还是那个问题,秦昭襄王信的是范雎的话。秦昭襄王四十二年,魏冉罢相,最后死在了封地定陶。
历史上很多人都认为魏冉是由于失势郁闷死的。但是大家算一下,魏冉死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在75岁左右了,这在那个时代应该算是长寿了。此外,从魏冉罢相前的种种迹象看,他早就开始为自己的后路做了准备,被罢相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这样的人真的会为地位郁郁而终么?我觉得不是,魏冉应该是自然死亡,他得到了自己的封地,得到了他预想当中的结果,只不过这位老人需要休息了。
在双眼迷离之际,似乎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战局与官场上的风云诡谲的阴谋都与这个老人没有了关系,那一刻身边的满堂儿孙才是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