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为您解读的是《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书中的精髓:《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差异,魏蜀吴三国孰强孰弱,魏国与蜀国谁能代表三国时代的正统,蜀国为什么会灭亡。
《三国志的世界》是"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第四卷。作者叫金文京,这个名字听起来像华裔,实际上是韩裔,1952年3月出生于日本东京。在高中阶段,金文京读到了汉学泰斗吉川幸次郎的全集,从此对中国文学、文化产生了强烈兴趣,考入庆应义塾大学之后,选择了文学部中文系。吉川属于京都学派,所以金文京的硕士、博士都去了京都大学,他的硕士生导师田中谦二郎是吉川的弟子,他也就成了吉川的徒孙。现在他是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曾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日本中国学会副理事长,这两个头衔,标志着他在日本学术界的大佬地位。他主要从事古代中国小说、戏曲研究,代表作有《三国演义的世界》、《花关索传研究》、《中国小说选》、《汉文与东亚训读文化圈》等。
金文京说,他从小在家里说韩语,在外面说日语,因此这两种语言都成了他的母语。由于研究中国文化,他的中文也是一流,不仅能用中文讲课,还能用中文写论文,写诗词。他的中文文章,行文娴雅,谚语、典故信手拈来,即使是放在中国学者当中来比较,也算是佼佼者。我们来读一首他早年在香港读书时写的中文诗,标题叫《冯平山图书馆最高楼晚眺》:"离乡两载事堪嗟,梦里频惊已到家。故国天涯烟波阔,神州山外夕阳斜。归期渐进情何怯,游兴方浓望转遐。最是春风难作别,登楼更看满城花。"
可见金文京对中文和中国诗词,还是有相当基础的。
那再说这本书的内容:三国,这大概可以算是日本人最感兴趣的中国历史片段了,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在日本有很大影响,甚至日本人以三国历史为题材开发的产品,反过来也影响了中国,比如各种游戏,相信有不少人对《三国》的兴趣,都是玩日本光荣公司的《三国志》系列玩出来的吧?和我们很多人通过小说、游戏来认识三国一样,金文京研究三国时代,也是从小说入手,向历史挺进,最后落脚于现代,这正构成了《三国志的世界》这本书的最大特色。我们不妨追随他的路径,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说起,一点点走入历史,来探究以下三个问题:一、取代汉朝的曹魏,和自称继承汉朝的蜀汉,究竟谁更能称之为"正统",而这个问题背后,又藏着中国历代怎样的观念演变?二、魏蜀吴三国真正的实力格局是怎样的?三、蜀国灭亡、三国归晋的真正原因,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又有哪些。
好,那我们就先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三国演义》说起,很多人对三国这段历史的了解,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来入门的,《三国演义》的影响太大了,甚至于我们可以说,有两个三国,一个是小说家的三国,一个是历史学家的三国。我们更熟悉前一个三国,不过要追寻真正的三国时代,还得以后一个三国为准。所以我们不仅要读《三国演义》,还要读陈寿的《三国志》,读房玄龄等人合著的《晋书》,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像金文京这样,用《三国志》检查《三国演义》的错误,不仅有助于我们纠正从少年时代积累的偏见,还能帮助我们认清从三国到明朝这一千多年来历史与政治的变迁。要知道,《三国演义》不仅在写三国,还反映了元朝人、明朝人的思想和生活,书中的三国人,有时便是他们自己。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后面还会讲到。
这里需要提一点。日本人研究三国史,有独特的史料优势,我们就举一个例子来说,《三国演义》并非纯粹原创,罗贯中下笔之际,曾参考元朝人的话本。其中一个插图本,叫《三国志平话》,出版于元朝末年的至治年间(1321-1323)。这本平话,写法有些玄幻,开头说,汉初被刘邦害死的韩信、彭越、英布,在汉末分别转世为曹操、刘备、孙权,来找汉朝报仇,刘邦转世为汉献帝,为当年的杀戮赎罪。所谓三国演义,则成了一种报应与轮回。当然罗贯中没有采纳这种低级的思想。这本《三国志平话》,在中国已经绝迹了,但是日本内阁文库收藏了原本,天理图书馆收藏了流传本,金文京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可以一睹为快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