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怦然心动》,其中让我最有感的是男孩和女孩父母处理事情的态度。
片段一:男孩的父亲在听女孩的哥哥为音乐为梦想放弃学业时大加贬斥,鄙夷的眼神却难掩其内心的空虚,他依稀记起了自己年轻时心中梦,同样的关于音乐的梦,而今天只能将自己淹没在时光的尘埃里,日日为蝇头微利而奔忙,一种前所未有失落感噬咬着他。
当男孩妈妈提到他也曾经很喜欢音乐时,他却一直不承认自己喜欢音乐,觉得音乐没有用。
片段二:饭桌上因为女孩说了自己的鸡蛋被嫌弃不干净,有病,父母引发了一场争吵,但是父母吵架之后,立刻对孩子说:“我们会解决好,不是你的错。”然后轮流去安慰她,表示父母还是相爱的,让孩子安心。所以,孩子才会觉得:“我觉得妈妈很不容易,我觉得爸爸也很不容易。但是生在这个家庭里,我很幸运。”
无疑,在家庭环境上来说,bryce比juji家富有太多,以至于在被邀请吃饭的时候,juji妈妈觉得自己得到邻居的认可,非常的开心。但是bryce远没有juji有爱心,勇敢,甚至是面对自己。
因为她们的父母就做出了相应的榜样,你可以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是必须真实,相爱、真实的父母胜过富有的父母。
生活中我们常常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多少时候,我们嘴巴讲的和内心想的,根本是两回事?
我们嘴巴一直讲『感谢』,但其实内心根本就是『抱怨』;
我们嘴巴一直讲『我很快乐』,但其实内心根本就是『我很不快乐』。
比如一个女孩说:他很爱我,可是他会时常不见踪影,他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永远不在,他会忽视你的种种。
女孩就会为男孩找借口:他只是比较忙,他那会有事。
也许身边的人都已经察觉他其实就是不爱你,可女孩会有无数个理由说服自己。而又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抱怨他,或许他一直都是这样。
多少时候,我们希望内心的痛苦得到医治,但问题是,我们真的愿意被医治吗?当它非常疼痛,必需真实面对伤口,接受痛苦的手术时,我们真的愿意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问题,然后付出心血与改变,来解决这问题?
《超级演说家》第一季,另类的叶紫涵(男)——希望做真实面对自己的人。如果没有他的自我介绍,我会毫不质疑的以为是个柔媚、优雅且魅力四射的女人。如果不顺应自己,他应该是父母眼中的完美儿子,有着人格分裂的自己,但是她选择做真实的自己,顺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在争议中坚持内心的声音,在无数次的尴尬与冷暴力中成长的,且不论事情对错,仅仅是力排众议做自己,这个,很难。
为什么我们那么想要完美,而忽略真实,哈佛大学上《幸福课》的哈沙尔教授对完美主义的定义是:“在我们所在乎的领域中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
“失能”意为丧失功能,完美主义者几乎是无法控制的去害怕失败,因为害怕失败,他们迟迟不敢行动,因为他们一行动,就会发现自己不够完美的行为与他们无比完美的幻想相去甚远。可以说完美主义者只愿意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们无所不能,成功似乎只是两点之间的直线的距离,而不完美的现实世界简直让他们太失望了!
所以很多人就是这样嘴巴说说而已,她们是拒绝真实,害怕真实的,也就不会真正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让人知道自己真实的一面需要勇气与谦卑,这样做意味着我们要去正视对坦露、遭受拒绝、再次被伤害的恐惧。为什么有人愿意冒这个险呢? 因为这是惟一能使灵命成长、情绪健康的办法。”
没有真实对自己的认识,怎可能将问题解决,然后迎向光明,成为得胜者?你不真实面对自己,那些隐藏在内心的问题,并没有被解决,而是在里面生疮溃烂。
如何才能真实的面对自己?
1、先知道自己怎么想的。
你可能会说这个最容易了,我们可能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但是一定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也许在生命最开始,我们是很清楚知道自己的想法,但是随着家庭教育,周围环境影响,你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你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变得完美,让自己是个好人,把那些不好的,负面的想法压下去,久而久之,你最真实的想法也许离你最远,你冒出来的第一想法往往是经过加工,趋于利弊之后的反应。
2、心里怎么想,就怎么想。
当一个人同时面对“两个自己”时,真的会很累,你需要一点时间、空间去接纳自己,接纳那个被遗落在角落里很久的自己。你过去的家庭,过去的经历不是你的错,只是心中那个伤痕累累的自我,长期以来得不到安慰和关爱。
因为非常微妙与诡异的是,不管我们怎么逃避,我们真实的自我总是会想办法从内往外生长,我们的内心上演着阻拦与突破的争斗,这是一种内耗,容易让我们精疲力竭,感觉到越来越空洞。所以,你要慢慢学会爱你自己,也不要太着急。
只有当我们打开了认识自己的一扇门,我们愿意真实的面对自己内心的那些想法,无论是美好高尚的,还是阴暗龌蹉的。我们敢于面对这些想法带给我们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才能有机会、更好的处理因此带来的情绪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