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谢地,我还是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到了丢失的《毛姆读书心得》,还有几天就到图书馆还期了,于是马不停蹄读完此书。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还未曾读过,却对毛姆这位“读书家”心生敬佩。读这本书仿佛听了一堂绝佳的文学名著导读课,为我这个“非经典不读,是经典也不一定读”的古怪之人指点迷津。有趣的是,毛姆用小说式的语言介绍了一个个伟大文学家的生平事迹,而很多事迹的确是很不光彩的:例如狄更斯的秘密情史,司汤达的虚伪下流,托尔斯泰的固执古怪,托斯陀耶夫斯基的嗜赌成性……虽然毛姆认为作者的个人道德无碍于我们欣赏其作品获得的愉悦体验,但我觉得多少还是会有些影响。就像你得知自己正在享用的美味甜点是一个刚从厕所出来的厨师做的一样——原谅我如此挑剔。他的一句话我不能更同意:凡具有独创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内心因某种原因而遭压制的本能、欲望、白日梦的升华。因此“什么样的人写出什么样的书”不无道理。我想,关于那些伟大人物的灰色印象我还是尽快忘却吧,而他们流芳百世的佳作还是值得品读的。由此有必要整理一下读书家毛姆为我们开下的书单。
毛姆读书有一个原则,就是读书便是为了寻求快乐(或者说娱乐)。他阅尽文学,哲学,伦理学书籍,去寻找人生意义时,发现一个小小的真理,那就是及时行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to carpe diem。因此我们读书就是为了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凡不符合此条标准的书就不应当列入书单(当然也要认识到许多经典著作的难读性)。所以综合各方因素,读书兴趣最重要,需求最重要。哪怕一本书多么枯燥乏味,你觉得它有价值,你就能攻坚克难寻找出它的真谛来(当然这是建立在你选的书都是经历过时间沉淀的基础上,没有经历过时间与历史检验的书不在此列)。所以说,不必苛求。但是说实话,毛姆的兴趣也太广泛了,似乎所有书他都读过一遍,那么废话少说,他到底开了那些书单呢?
《堂吉诃德》《蒙恬随笔》《威廉·麦斯特》《汤姆·琼斯》《傲慢与偏见》《大卫·科波菲尔》《呼啸山庄》《红与黑》《高老头》《包法利夫人》《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摩尔·弗兰德斯通》《格列弗游记》《众生之路》《白鲸》《老实人》《父与子》《富兰克林自传》《红字》《瓦尔登湖》《爱默生散文集》《草叶集》《忏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