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因被医院外派进修,晓兰住进了集体宿舍。
独自一人的她意识到,距离她第一次进修,已经过去整整十五年。
上午十一点,xx医院手术室休息间。
晓兰找阿姨要了咖啡,取了点点心。
刚坐下,立香进来了,她取了咖啡面包,过来和晓兰坐在了一张桌上。
立香和晓兰是室友,也是进修生。
“今天还有几台手术,晓兰?”立香喝了口咖啡,关切地问晓兰。
“还有二台脑外的手术,你呢?”
“那你还要站十几个小时,我有一台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接台,可能结束后还有临时接台。”
现在只有10分钟休息时间。
两人低头啃面包。
沉默里,晓兰想起了自进修以来的每一天。
起早贪黑,酸痛的背,三餐难以保证。
二十四岁的晓兰,喝着咖啡,眼泪一滴滴落在了咖啡里。
立香也落泪了,小声的抽泣声无人注意。
所有人都很忙,这样的小情绪很奢侈。
10分钟后,两个人各自跑向自己站台的手术间。
背负着医院的期待、自己的梦想,她们别无选择。
只有这样:起早贪黑,主动承担,才能获得老师的认可,有和国内一流教授们同台的机会。
晚上十点,晓兰在宿舍的灯下记手术笔记,脑外,泌外,妇产,普外,肝胆,骨科等,一一分类,在对应栏里记当天配合步骤,然后与《手术室工作手册》对照,修正完善记录。
主动吃苦,日总结。这是二十四岁晓兰的进修的主线。
然而,灯下写笔记的二十四岁的晓兰怎么也没想到,十年后,自己又进修急诊。
三十五岁,因工作需要,晓兰调入急诊科担任护士长。
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工作能力,进修是最快且最有效的办法。
熟悉所有班次,观察学习上级医院护士长管理经验,了解各个分区布置及运行情况。
比如晨会的学习也是晓兰捕捉的一个方面,这家医院的晨会组织很有特色:指挥台,观察室分区医生护士分别交接,主任护士长点评,一个个小知识点的提问。
随时记录,注意观察,整体角度看特色,这是三十五岁晓兰的二次进修主线。
晓兰打开宿舍紧闭的窗户,拉开窗帘。
清新的空气涌进来,她深吸一口气,十五年的时光,过去了。
此次进修是中层干部轮训,再加上晓兰四月兼任门诊部护士长,另外负责导诊志愿者工作,重要的是,二甲复评的工作要进入攻坚阶段了。
晚上,楼上的空调排水管的水,淅淅沥沥的雨,滴在楼下的雨棚上。
滴答滴答,被这样的声音包裏,晓兰辗转反侧,很晚才睡着。
这次进修,晓兰是带着问题来的。
门急诊二甲复评(仪器设备、制度职责、诊疗规范等)、优质护理、医护一体化模拟演练、导诊志愿者组织等。
一个月的时间,熟悉上级医院老师的管理框架,了解二甲复评推进方法,就是这次进修的主线。
三次进修,改变了晓兰关于进修学习的看法。
十五年前,晓兰认为进修就是去上级医院学习,然后回来后进行实践。可是后来她发现没有这么简单,比如知识掌握的不熟练、环境的受限、科室文化的不支持、同事的不理解等,往往会造成一个个本来美好的想法胎死腹中。
十五年后,她才知道:进修就是打造一个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
那每个阶段要注意什么呢?
获取:着重锻炼对当前工作阶段性重点的把握:定位。1次适应工作:洗手护士手术配合,尤其是胸外科手术配合;2是开阔眼界:了解急诊护理管理、熟悉各分区工作安排;3是深化改进:了解门急诊二甲复评志愿者导诊的工作要求,从细节上把握推进方法。
这一阶段观察、模仿是关键。
保存:整理阶段:记事本每日记录,笔记本分类完善、进修完成后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照片,电子文件的留存命名。比如查房,晨会,每日护士长检查各分区形式及内容的记录。
这一阶段记笔记、搭建逻辑框架进行文件分类的技能得以提升。
分享阶段:如何通过行动展示,科内院内汇报,通过写作挼清思路,清晰行动步骤。
这一阶段沟通、写作、分享、制定计划的技能得以磨砺。
利用阶段:主要以成果为导向在工作中实践,并注意结合自已医院实践。比如仪器设备管理,医护一体化模拟演练,如何一步步实施落实。
这一阶段分解目标、整合资源的能力在实践中验证。
创新阶段:学习如何建立个人品牌,学习想到一个点子之后,如何快速成型,如何去试错;这些点子有如何能应用在你的工作中——其实,这一阶段懂得工作就是一种创业,把前面5个阶段的能力配合营销的能力最大化输出成果。
小结:进修是一次强化提升能力的机会,但仅仅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借此机会,让你的知识管理过程运转起来,更新你的现有知识结构,打造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成果决定你的定位,转动是否顺畅决定你有无成果。
没有输出成果的进修,即在工作中没有运用的学习,是一场无用功。
一次次成果的成型实施,是我们作为一个个体,逐步搭建个人品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