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1.1 产品定位
知乎的产品定位是分享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的问答社区,凭借着高质量的内容和友好理性的氛围收获了高质量的用户群体。通过几年的发展,知乎从问答社区出发,将知识分享形式从问答拓展到专栏、Live、付费电子书等多种方式,产品内容愈加丰富,目前的知乎是一个集成了问答、写作、直播、电子书等诸多模块的知识分享平台。
1.2 用户及需求分析
知乎的用户主要划分为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两大类型,分层如下:
-
知识生产者:
- 专业生产者:专业知识丰富的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
- 普通生产者:生活经历丰富及对特定问题发表见解的用户
-
知识消费者:
- 专业消费者:寻求问题高质量专业解答的用户
- 普通消费者:想在知乎上获取自己感兴趣内容的用户
1.3 产品结构
知乎iOS端整体产品结构如下:
其中,首页、发现为内容生产、内容消费的入口,而通知、私信主要为内容反馈互动的入口,更多为扩展功能的入口,结构较为清晰合理
二、交互方式分析
知乎从主要功能可以分为:内容生产、内容消费、用户反馈互动这三个大层面。下面主要从这三个核心功能中,选取一些我认为比较有趣的交互点,进行详细分析:
2.1提问-相关问题推荐
2.1.1 交互定义
- 前置条件:
- 用户进入问题填写界面后,在提问输入框中输入问题后触发
- 操作过程:
- 触发后,输入框下方出现相关问题推荐list(显示问题、问题关注人数、问题回答数),没有相关推荐则不显示
- 随着提问输入框中内容的更新,问题推荐也会进行自动刷新
- 点击问题跳转到对应问题详情页;问题详情页点击左上角返回可返回问题发布流程(输入内容均保存)
- 相关问题list下滑时刷新
2.1.2 交互分析
- 场景:
此交互方式是给用户在填写问题时使用,根据用户输入问题进行相关问题推荐,让用户直接查看相关问题。 - 解决问题:对于平台:避免重复提问,提高问题质量;对于用户:减少用户获取知识成本,已有相关问题直接进行内容消费
- 优缺点:
- 优点:
- 根据用户输入内容即时匹配推荐问题
- 显示问题回答数,帮助用户判断问题的回答情况
- 用户点击推荐问题进入问题详情页后,点击返回可返回问题输入界面,且内容和跳转前一致
- 缺点:
- 匹配关键词未标出(加粗),浏览效率低
- 刷新显示加载小圆圈,不是实时刷新,操作不流畅
- 优点:
2.1.3 竞品分析
差异点 | 知乎 | Quora | 分析 |
---|---|---|---|
推荐问题显示内容 | 问题、问题关注人数、问题回答量 | 问题 | 知乎的推荐问题内容较为丰富,但问题关注人数较冗余,可去除;quora较为简洁,浏览体验更佳 |
关键词标出 | 否 | 是 | quora匹配关键词加粗,帮助用户快速识别相关问题,浏览效率高;知乎浏览效率较低 |
刷新交互 | 输入内容变化后,出现加载控件,推荐问题list上弹 | 输入内容变化后实时更新推荐问题list | 知乎动效相较于quora,略冗余,quora式的实时加载操作更顺畅 |
总结:简而言之,quora的相关问题推荐交互体验更好,更为简洁明了,用户对于推荐问题的浏览体验更好;知乎的相关问题推荐信息更为丰富,但浏览体验较差
2.2 回答-回答草稿
2.2.1 交互定义
- 前置条件:
- 用户进入回答界面后,在回答输入框中输入内容后
- 操作过程:
- 在回答界面,用户点击取消后,系统自动保存当前内容及回答相关设置
- 用户切换到其他app,再次打开知乎时,在顶栏显示“草稿保存成功”
- 反馈:
- 在对应的问题详情页,添加回答按钮后面文案变为“添加回答(草稿)”
- 在回答问题页(点击“首页-回答”进入),问题list中对应问题的回答按钮文案变为“继续回答”;点击草稿出现草稿list,显示之前回答的问题、回答草稿、回答时间,右滑可删除,点击进入回答编辑页
- 在更多-我的创作,右侧草稿数会+1;点击进入“我的创作后”,显示草稿箱(草稿数);点击进入草稿箱,在回答草稿下显示之前回答的问题、回答草稿,有滑可删除
2.2.2 交互分析
场景:
此交互方式是给用户在填写回答时使用,当用户未编辑完回答时,支持临时保存,在问题详情页、我的回答、草稿箱等入口让用户找到之前回答草稿,继续进行回答。解决问题:
用户误触取消按钮时,可避免回答内容丢失
用户填写较长的回答时,不用一次回答完,可分次更新后发布
-
优缺点:
- 优点:
- 在点击取消后,系统在后台自动保存,不用用户进行任何额外操作
- 在问题回答的主要入口(问题详情页、回答问题list页、草稿箱等)均有草稿提示,尤其是问题详情页-回答按钮处,利用文案十分巧妙提示用户此问题有回答草稿,可激励用户进行再次回答
-
缺点:
- 用户点击取消后,没有给用户反馈,即提示用户已保存草稿
2.2.3 竞品分析
差异点 | 知乎 | Quora | 分析 |
---|---|---|---|
取消后 | 直接返回上级界面,无任何提示 | 弹出底部选择框,选项为:清楚草稿、保存草稿、继续编辑,点击保存内容后,保存草稿 | 知乎的保存草稿操作成本更低,但是未给用户任何保存提示,导致用户不知道已经保存草稿;quora的针对草稿给用户提供的功能更多,但同时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成本,导致保存草稿流程不够流畅 |
查看草稿(问题详情页) | 在问题详情页,添加回答按钮文案变为(添加回答(草稿)) | 在问题详情页,添加回答按钮文案变为编辑草稿,且问题和回答间增加引导文案“你已保存回答草稿,点击‘编辑草稿’继续回答” | 两者均在问题详情页的回答入口给出草稿提示,知乎提示更简洁、巧妙,quora对于草稿的引导更强 |
草稿箱操作 | 右滑显示删除按钮,点击删除后直接删除;点击问题list直接进入草稿编辑页 | 问题、答案下方有编辑草稿、清楚草稿按钮,点击编辑草稿进入草稿编辑页;点击清楚草稿出现确认弹窗,确认后删除草稿;点击问题list进入问题对应页面 | 知乎草稿箱交互更为简洁,quora草稿箱操作稍显复杂 |
总结:知乎的回答草稿交互体验更顺畅,但是在某些点上过于简洁,对于用户的提示不够;Quora的忽地啊草稿交互某些功能稍显冗余,可适当精简
2.3 搜索-去提问
2.3.1 交互定义
- 前置条件:
- 用户进入搜索页,输入内容后,当页面下滑至第四屏时出现
- 操作过程:
- 触发后,搜索结果底部上弹一行,常驻底部;显示文案“没找到想要的内容”和按钮:去提问;
- 点击去提问,进入提问发布页,且搜索框输入内容复制到提问输入框中
2.3.2 交互分析
- 场景:
此交互方式是给用户在搜索问题时使用,当用户找不到自己想找的问题时,引导用户去提问 - 解决问题:缩短用户操作路径:当用户找不到自己想找的问题时,无需返回首页,再点提问,再输入想找的问题
- 优缺点:
-
优点:
- 触发时机设置十分恰当:用户在看搜索list看到第四屏时,才出现此功能栏,在用户找不到自己想找的问题时才出现引导,十分合理
- 点击去提问后,搜索框内容直接复制到问题输入框,这个设计比避免了重复操作
-
缺点:
- 无明显缺点,有个小疑问:用户进入第四屏时才触发是否有点太迟,可以考虑进入第二、三屏时即触发
-
2.3.3 竞品分析
差异点 | 知乎 | quora | 分析 |
---|---|---|---|
触发时机 | 搜索list进入第四屏时出现 | quora搜索分两步,第一步:搜索简单结果页,第二步:搜索详细结果页;搜索简单结果页中,下方常驻“去提问” | 知乎触发时机更恰当,在第四屏时出现;quora的触发时机较为奇怪,在简单结果页中常驻,影响浏览搜索结果 |
总结:知乎的搜索-去提问,触发时机较为合适
2.4 回答-浏览
2.4.1 交互定义
- 前置条件:
- 用户点击回答
- 操作过程:
- 向下滑动时,执行以下交互:
- 搜索框消失,问题吸顶,压缩成单行显示,显示回答数量,点击后进入问题详情页;
- 回答用户栏消失
- 回答操作栏消失
- 上滑、点击、滑动到底部时,回答用户栏、回答操作栏出现
- 右滑时,切换下一个回答
2.4.2 交互分析
- 场景:
此交互方式是用户在浏览回答时使用,当用户向下浏览回答内容时,隐去相关互动操作 - 解决问题:让用户更专注的浏览内容,避免互动操作影响浏览体验
- 优缺点:
-
优点:
- 搜索栏隐去,问题压缩成单行显示,压缩非回答内容空间,减少浏览时功能对于浏览体验的影响
- 用户操作栏、回答操作栏出现、隐去的交互较为合理,在用户浏览时隐去(下滑),在用户不浏览时、浏览结束后出现(上滑、点击、下滑到底部后)
-
缺点:
- 下滑问题压缩后,显示回答数,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建议取消显示回答数,问题显示两行
右滑下滑至底部,再继续下滑时,也应当支持切换到下一个回答,这样操作更顺畅
-
2.4.3 竞品分析
差异点 | 知乎 | quora | 分析 |
---|---|---|---|
搜索栏 | 回答详情页默认显示搜索栏,下滑时隐藏 | 不显示搜索栏 | 回答详情页其实没有必要显示搜索栏,知乎的设计稍显冗余 |
问题 | 默认显示全部,下滑时压缩成单行显示 | 问题固定显示在回答上方 | 知乎设计更好,用户在浏览内容时可以知道当前回答对应的问题,并且在对回答不感兴趣时直接切换到问题 |
用户操作栏、回答操作栏 | 下滑时隐藏,上滑、点击、滑动到底部出现 | 没有用户操作栏,回答操作栏吸底在回答内容下方 | 回答详情页其实没有必要显示搜索栏,知乎的设计稍显冗余,quora的设计更简洁 |
切换回答 | 右滑切换至下一个问题;点击问题查看该问题下的所有回答 | 无法直接切换至所有回答,feeds流中查看的回答,底部有查看该问题所有回答入口 | 两者的回答结构不同,知乎的结构是问题详情页-回答详情页,quora没有回答详情页,在底部有查看所有回答入口。所以切换回答的交互两者没有优劣,知乎的切换回答的操作更为顺畅 |
2.5 回答评论
2.5.1 交互定义
- 前置条件:有以下入口
- 回答详情页:点击评论
- 问题详情页:点击评论
- feeds流:点击评论
- 操作流程:
- 进入评论后,默认时间正序排列评论,点击可切换至时间倒序排列;每条评论并列显示;有精选评论和普通评论
- 评论详情:
- 默认显示用户头像+评论用户+被评论用户,若是提问者则在用户名后加“(提问者)”,若是回答者则在用户名后显示(作者)
- 点击评论,弹出操作选框:举报、踩评论、复制、分享到知乎首页
- 点击赞,小拇指赞数更新;点击回复,弹出评论输入框,显示回复对象、取消回复,分享到知乎首页勾选项;点击查看回复,进入评论详情页
- 评论输入框:
- 调起输入框后显示同时分享到知乎首页,发布
- 输入评论后,点击发布;发布成功后,底部上滑出发布成功提示,点击查看发布后,跳转到刚发布的评论详情;几S后发布成功提示栏消失
2.5.2 交互分析
- 场景:
此交互方式是用户在评论时,对回答进行用户间的交流 - 解决问题:让用户获得较好的查看评论、评论互动、生产评论
- 优缺点:
-
优点:
- 显示精选评论,热门评论置顶,可激励用户进一步生产评论
- 所有评论并列显示,用“评论者>被评论者”区分一次评论、二次评论,平衡了浏览效率和浏览体验
- 发布成功后,有发布提示,且点击查看评论可迅速定位到自己的评论
-
缺点:
- 发布评论成功后,没有查看自己评论的快速入口,无法快速定位自己的评论
-
2.5.3 竞品分析
差异点 | 知乎 | quora | 分析 |
---|---|---|---|
评论显示策略 | 一次评论、二次评论并且显示,用“评论者>被评论者”区分 | 评论采用盖楼形式,默认显示一次评论及其下的1条二次评论,点击后展开一次评论下的所有二次评论 | 知乎并列显示模式浏览效率更高,下滑即可查看所有评论,但是评论、被评论者关系不清晰;qoura的盖楼模式评论者、被评论者关系清晰,但是浏览效率低,操作路径长 |
评论交互 | 赞、回复、查看回复、对话,点击显示操作框:举报、踩评论、复制、分享到知乎首页 | 回复、赞、踩、更多(复制链接到评论、举报) | quora的交互更为直观清晰,知乎的点击回复进行更多操作较为隐晦 |
总结:知乎的评论浏览效率更高,但是评论操作不是很清晰;quora的评论浏览逻辑更清晰,但需要更多的操作
三、总结与思考
第二部分分别从内容生产、内容消费、内容反馈互动中挑选5个小交互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知乎针对以上核心功能的一些小交互点颇具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