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着电视屏幕投屏看一部电影的时候,忽然生出另一个旁观视角,就像我在看着屏幕里的故事,看着故事里人物的生活的时候,那个旁观视角也在看着我。
那它会看到什么?
看到我坐那儿盯着屏幕一动不动,会持续一个半小时左右。
这是我的生活?
好在只是一小段。我每日的全天生活,盯着屏幕的时间除开工作和学习之外,娱乐中、其他的日常部分,会盯着屏幕的时间也就是看看新闻和偶尔耐心看一部电影、和快进跳看电视剧(找有趣的情节点),费时半小时到2小时。
对比了触屏手机还没有全面普及(或者也可以说是半强制到后来的让你没得选的“强制”)之前的日常:其实我每日多出的2~4小时对着屏幕的时间,是因为书籍和课程可以通过手机联网付费来查阅、学习。
除开这段时间,其他会对着屏幕的时间跟还在用翻盖手机时使用电脑等有屏幕的获取信息的工具的使用时间差不多。
摘清楚了,就不焦虑了。
但旁人……
家里老人大半天只能一个人坐在客厅看一下午电视,老妈过来也是往床上一躺,然后看手机里的一堆视频……
如果把她们这样的日常拍下来,那拍出的画面就真的是一整天除了一些“例行公事”的工作或日常仪式性的诵经活动之外,就是对着屏幕,或者睡觉。
这样日复一日。
确实没什么故事涌现出来。
有故事片段的,只是离开屏幕的譬如做饭、干家务的琐碎碎片化时间间隙中的一两句对话、互动。
将这些对话累积起来,才有了一小段故事。
-
每天出去走一圈,看看经过的行人。
我会想:他们有多少也是过着这样的日常?他们的日常中,有多少时间就是对着屏幕,没有其他?那,需要累积多少的没有屏幕的琐碎的间隙时间碎片,才能涌现出一段可以称之为“故事”的生活?
应该是太少,才会那么渴望看到别人的故事,渴望看到可以通过同理心想象“参与”其中的自己也觉着有趣的故事。顺便让自己短暂忘记,自己正一动不动盯着屏幕,过着自己只是盯着屏幕的日常——不愿意说,这就是我的日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