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0614cherryfish评 薛兆丰“公地真会悲剧吗?”。你能不能再举出一个现实的例子,说明公有资源在好的规则下面,也仍然能够存活下去,发挥它的价值。我想到的是“维基百科”。农村一些公庙,土地庙的管理等。
--------------------------------------------------------------------------------
20170614resilience评宁向东----《003讲:科学管理|伟大的效率破局在新的时代》凯恩斯发现社会分工提升了社会工作效率,李嘉图研究国家依据禀赋分工产生国际贸易,泰罗研究动作分解提升管理效率。可以看出分工理论在不同学科的妙用。进入21世纪,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即将到来,知识工作者效率如何提高。目前大公司的做法是在招聘上下足功夫,选择自带驱动的人。当然每一个管理者都需要寻求一种效率上的平衡,就是来自于人心的效率和来自于外部强制力的效率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未来可能是更好的管理者。
--------------------------------------------------------------------------------
20170614-万维钢《谈资比名牌包贵的社会》
科瑞德从消费习惯的角度解读阶级固化,她强调目前在美国,“ 有抱负阶级 ”影响力很大, 他们是美国新兴精英阶,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仍然不满,想要进一步上升。这个阶层的人群,相当于中产阶级的上层或者更高,取代了过去的“有闲阶级”。在消费习惯上,他们已经从炫耀性消费转向 非炫耀性消费,即不再为了向他人炫耀、彰显经济地位而消费,有能力炫耀,但不炫耀。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无形消费上,即服务、教育、提升人力资本上,存退休金、买最好的医疗保险等。
当然,具体做这些事也花不了多少钱,有抱负阶级和中等收入者都可以做到。但是想要成为一个知道这么做的人,投入的资本和时间非常巨大,这不是物质水平的差异,而是阶级观念的差异,这种差异,科瑞德称为“文化资本”。
这就是物质消费和无形消费的区别,前者消费的目的就是物质本身,没有别的意义;后者的消费可以通往更好的生活、给下一代创造上升空间手段。
所幸在中国,“知识”这一无形消费还不怎么值钱,199元在“得到”订阅一个专栏一年的收获,肯定比拿这个钱出去吃一顿的或买个包的收获大很多。能够消费“得到”专栏的人肯定占社会群体的大多数,那么得到的用户可以说没有阶层之分,毕竟这么便宜。但是,能够意识到、并且愿意在“得到”消费的有多少呢?在意识到付费知识的价值之前,用户做了哪些投资呢?
--------------------------------------------------------------------------------
20170614丹丹丹评吴军
AlPhaGo的关键方法一一强化学习
计算机下赢围棋大师除了它的硬件条件,就是它在软件上的学习方法。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数学模型,如果开得对,人不干预。如果开错了人会马上手动控制,这样虽然没标识告诉它怎样开是对的,但反馈接受多了,它将会朝着更好的方向进化,这就是强化学习。所以上级夸奖下级其实很重要,也就是反馈很重要。
回答问题,我最希望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居家搞卫生大扫除,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要做的问题。
--------------------------------------------------------------------------------
20170614扫地神僧评老浦《酒》就也,它成就了什么
酒,是一种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酒的文化,就是一个酒的历史。李白有举杯邀明月的雅兴,而苏轼有把酒问青天的胸怀。欧阳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潇洒。酒是好东西,高兴的时候他能助兴,而悲伤的时候,它能为你解忧;酒是坏东西,如果你认为他能为你带来勇气,那么这种勇气不堪一击。如果你认为酒能证明你的忠诚,朋友,当你喝下的时候,你已经开始背叛了。你背叛的是你的健康,你背叛的是你的生命,你背叛的是家人对你的关爱。要珍惜生命,适度饮酒
--------------------------------------------------------------------------------
20170614 猫书评罗胖:罗胖今天说了分工的效能。举了日本和中国垃圾分类的例子。日本人垃圾分类做的深入民心。但是在垃圾收集和运输中要付出更多代价。中国一般垃圾不分类,但是中国产生了拾荒的产业链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成本。在我看来,这个“账”不完全对。想起罗胖上一期说到,美国70年代兵役制度把招兵制改完募兵制。结果是战争和一般老百姓脱离,变成只有军事利益集团关心。发起战争也变得容易。回到今天的案例。我觉得日本人不是不知道垃圾在最初阶段就分类提高了垃圾产业的成本。但是国家补贴这个损失。因为全民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可以提升人民的精神面貌。让群众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个也是收益!为了这个收益,付出垃圾分类成本高的代价是值得的!
【201706014 王雅克评郝广才——
天才冤家】这是一则关于婚姻神秘性的故事。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罗胖说“每段婚姻都是一个迷”。现代社会崇尚“各有各的路,有闲多做事,别瞎BB别人”。确认如此,婚姻本质上是一份只涉及两个人的契约,鬼知道怎么就发展成了当今世界奠基与保持稳固的重要一环了呢?
A子俊评 马徐骏《正确认识幸运,才能更幸运》,文章中有几个观点我结合我的感受分享下。1、感觉幸运,会增加一个人对周围机会的敏感度,还会提高工作效率和计划性。而那些不幸的人,无论是执行力、计划性还是组织力都会大大削弱,遭遇更多的不幸。这让我想起了《秘密》这本书里的吸引力法则,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美好的事物上的时候,往往会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反之则会是更加倒霉的事情。一年前,我一个人被派到北京独自一人参与一个大项目,没有任何经验,哪里都是陌生人,同事认为及其倒霉,远离家乡,要去完成一个自己都没有搞懂的项目,而我则不认为,我觉得这是运气,是锻炼的机会,也是增长见识的好时机,在那半年的时间里,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看了很多演出、演讲和话剧,我不光顺利完成的项目的开发,还交到了北京的好朋友,更加认识了圈子以外的朋友,他们带我游遍了北京,增长了很多见识。那种内心的满足感,真的是当初自己坚定地相信,自己是幸运的的思维习惯导致的结果。同样是一个人去上海,同事觉得糟糕透了,各种不适应,各种困难,甚至导致项目无法进展完成。跟他比起来,也许我幸运多了,但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曾经有人说,人心难测,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个好的想法,会引领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会获得更多的正向收获,即便是挫折,也可以内化成内心的成长,所以失去本是一种收获。文章的金句是:最容易让自己变得走运的方法,就是去改变。改变一种心情亦或是一种处世态度,我们也可以变得幸运起来。GOOD LUCK TO YOU ALL GUYS!![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