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2007年9月3日下午我和飞一起到临泉实验中学报道,那是我第一次去县城。因为对高中校园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我居然没有带寝室用品,于是那天晚上,我们在陌生的街道上寻找宜家这样的店铺。终于,也没有找到。回到学校,室友普有多的毯子借给我用一周先。第一周的周末,我赶上城乡班车回家取被褥。从此正式开启我的高中生活。
还记得语文第一课是《沁园春·长沙》紧接着是《雨巷》和《再别康桥》。高中时候的我背课文是不吝啬嗓门的,与至于在雪夜水平测试的时候被政治历史,被文科的老师当作典范。记忆最深的是:
- 物质决定意识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掌握的,人们掌握规律是可以指导实践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几乎达到了大学《马原》的水准。
不出所料,当李阳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我自然当上了学习委员。同学们,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嘶吼过的名人名言吗?还记得我们一起背过的新概念吗?那一场模考,那一次偶遇吗?
那时候的晨读时间那么长,读完了《美丽英语》大段大段地读《西游记》,也喜欢读诗歌。经常电话亭外等着打电话的时候,拿着《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在那默念: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在高一的时候,有次问数学老师问题,他说:这个用君子不等式很快。当时很纳闷:君子还有不等式吗?到了高二才知道,人家叫均值不等式:
当时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最爽的时候就是用“当且仅当”,说的那么毋庸置疑。还有最后的“综上,可得:”写完简直要拍桌子了。
体育课总是被挪作他用,晚自习有做不完的习题集。我们学校在护城河的边上,晚上十点校园响起《梁祝》,至今还记得那悠扬的曲调,在这曲调种,我们开始收拾收拾回寝室,带着电源。真的有人回去之后,还在被窝里学习。那时候的我们,一切都在为学习让路。
高中的时候,开始看课外书,有时候跑很远去另一所学校门口的二手书店淘书。记忆最深的是四大名著和《果壳中的宇宙》。学过的许多知识都忘了,但是这些在语文课上偷着看的知识点却记得很清楚。
2008年没有那么容易被忘记。春节的大雪,让回家的路更加颠簸。汶川地震的那一天,我们慌忙赶到操场,看脚丫湖里的金鱼着急地跳跃。8月8日的奥运开幕,我们借来老师家的小电视,挤在寝室里激动。
我们就算行走着也要拿着书,就算睡着了也要想着均值不等式,就算下一秒就要进考场了,还不忘再看一眼错题集。四十五分钟一堂课,语数外,理化生。书堆的高之又高,就像多年以后,我们之间的地理距离,那样山高水长。
2010年6月8号,下午考完最后一门外语,大部分同学选择出去放松一下,有的开始整理三年的书籍。我翻窗户进教室,坐在以前的座位上,看着楼下同学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一会儿聚成麦浪,一会儿又散做扬沙。我回头看着黑板报上的高考倒计时,那个0是那么的刺眼,以至于一时朦胧了起来。
2010年7月,高考成绩下来前几天,我一直在县城一家农民工技校学习office,以期完成我的计算机启蒙。我们几个总是喜欢吃隔壁一家的兰州拉面,顺带在他们家喝很多的水。我们开始查阅铺满人生路的《报考指南》,开始想着可以和谁一起念大学。
高考分数下来的那一天,我打电话给父亲:爸,我不想念了。
没考上吗?
因为那时候的我知道的,世界上只有三所大学:哈佛,清华,北大。显然,这三家我一个也没考上。
如果我没有念大学,那会是另一个模样。我还是很庆幸,不管如何,念了。
是以,遇见你。
十年后,同样独自一人的房间,同样的《梁祝》,另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