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世界上有两种人是活得非常痛苦的,一种是能力赶不上想法的,一种是想法超越了时代的。前者是凡人,后者是伟人。这样看来,人人活得辛苦,那这世界至少是公平的,但细想发现同样遭受着痛苦,却有人活成了伟人,又觉得世间真是难讲公平。于是我们通过这样的思维模式总结出了一个很好的道理:所有不公的结果都遵循于一个公平的过程。然后幡然醒悟,哦,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这种回形的由果导因的反省模式贯穿于我们受教育的各个阶段。在很小的时候,会因为不遵守统一的规则而被训斥“就你特殊!”。在长大后发现成功的案例都往往不走寻常路,于是再被继续强调教育源头的创新性。不只是教育,文化,经济,政治的方方面面都被支配于这样的回形反射下。我们在汲取西方文化的长路尽头发现传统文化的缺失,在经济架构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回头市场改革,在贪官污吏不知从何抓起时严讲纪律章程。那么问题来了,一开始的定位在哪里,为何总是迷途知返,撞墙回头。
有一部台湾青春片《蓝色大门》,一直是记忆中青春片的优秀典范。优秀的重点不仅在于较之其他没有伪疼痛的青春基调,而在于影片诚恳指出了人们内心非常不自信的一种特质:害怕变得不一样。不仅仅是十七岁的孟克柔害怕自己喜欢女生那样,不同年龄的我们在不同事物的面前,都善于把自己保护在大多数人的队伍中,而害怕自己变得不一样。而这,就是回形模式的源头,我们在许多正义事物判断的一开端,就丧失了坚定自己立场的勇气。
而想要坚定这种勇气,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态度,要有一定的态度,就至少要有探索事物真相的意识。而很多时候,我们连这种想要看清事物的本能,都丧失了。
于是会有人说 “我们这一代人,孕育于至少相当舒服的环境,安置于各地的大学殿堂,不安的看着我们继承的世界......"
这,确实是一种悲哀。有些时候即使无法形成完善的各式各样”观“,也要多关心政治,让自己不要和这个世界离得太远,不要去害怕 “想的太多,不合时宜”,毕竟这是伟人的痛苦。